朝鮮核試,無論從軍事態勢、地緣政治、國際關係的角度,還是從國內政治、實際利益、政府聲譽的角度看,最大的輸家都是中國。
按照中國外交人士對外公開的說法,中國勸阻朝鮮進行核試驗的努力進行到了「最後一秒」。但中國從開始這種外交努力之時就應十分清楚,以現存的中朝雙邊關係,中國的勸說之於朝鮮,其效果必定是零。這樣的結局,不僅中國清楚,其他國家也不糊塗。中國之所以還要硬著頭皮勸阻朝鮮核試,完全是出於中國在國際外交舞台上所出演的角色而致。
這個角色出演到現在,幾乎所有參演方和看「戲」的人都已看出了其中的門道。在朝鮮核試這齣戲中,中國深知自己只能出演「假裝」勸阻的角色,朝鮮也明白中國只是在扮演一個「假裝」的角色,國際社會也清楚中國出演「假裝」角色的真實結局。而中國正是在清楚國際社會把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假裝」的情況下,卻仍然不得不為那些等待觀看中國既丟面子又失裡子的笑話的人,繼續扮演這個必定要鬧出笑話的「假裝」角色。
朝鮮核試後,在中國的網路言論中,一些人基於所謂國家利益的算計而失望,更多人則由歷史的常識而鞭撻中國的對朝外交思維。但是,中國對朝外交的這個「階段性成果」,卻並非是那些掌控中國對朝外交的人,對國家利益的計算能力和理解歷史常識的認知能力出了問題。而是,無論是政治家的對朝外交,還是外交家的對朝政治,都始終沒有找到既贏面子又得裡子的基點,更沒有考慮國際間的國家道義和政治倫理準則。
在對朝外交上,中國常常因為太想把朝鮮作為算盤珠子撥拉而反被朝鮮作為算盤珠子撥拉。自清朝始,朝鮮問題每每構成中國國家歷史的轉捩點,並在放大中國國內政治衝突的同時,致使中國偏離既有的發展軌道。中日間的「甲午海戰」是這樣,中國出頭與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的軍事對抗——即所謂「抗美援朝」也是如此。而顯示中國主導地區間國際關係的「六方會談」的失敗,就更是朝鮮以小博大,既以犧牲別人利益為代價爭取到自己的實際利益,也以無倫理底線的姿態和行動來強化自己博弈地位的結果。
朝鮮的無倫理底線的外交,頗令國際社會頭痛。如此,朝鮮成為核國家,就會更讓國際社會在防止核擴散問題上疲於應付。這也正應了中國的那句話:「流氓會武術,誰都擋不住。」於中國而言,朝鮮的可怕之處還在於,在朝鮮眼中,中國把朝鮮作為大國外交、尤其是中美外交中的一張牌來打,以朝鮮的利益作為籌碼,隨時可能在大國博弈中犧牲朝鮮利益的做法,同樣是沒有道義底線可言的。
在這樣觀照中,中國對朝鮮的任何支持與援助,都是中國目的旨在「做牌」和「做局」,以便為中國利益和中國外交所用的自私舉動。據此,「抗美援朝」、「鮮血凝成的戰鬥友誼」就都成了中國在大國博弈中算計朝鮮利益的證明。這也正是朝鮮在中國的巨額援助面前既不言謝、也不領情,更不在乎中國利益增損,甚至不顧中國的面子,反而在其國際博弈中更加放肆不羈、大膽妄為的根本原因之一。在中朝外交中,朝鮮與中國拼比的,是誰的底線更低,是誰更沒有底線。
朝鮮擁核,潛在的最大被威懾國家是誰,這不需更多的算計就可得出結論。當然,朝鮮成為核國家,雖然沒有消弭中國擁有「兩彈一星」的意義,但四五十年的時間跨度,卻同樣告訴人們一個事實:只要肯於勒緊國民的褲帶,不要說大國,就是小國也同樣可以研發出核武器。
至於對朝鮮而言,擁核之後,國家是更安全了還是更不安全了,則是另外一回事。如果擁核之後,朝鮮的國家安全仍需要中國為之背書,那麼,朝鮮純粹是在既贏面子又得裡子的同時,把中國當成了冤大頭。當然,不可否認的是,中國在朝鮮半島問題上因其「核心利益」的考量而會主動介入其中,但朝鮮不也正是深諳中國「核心利益」所在,從而摸到了中國「命門」,並由此才隨意所為的嗎?中國在中朝互動關係中的輸家位置,因此而被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