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辦者早前作出帶有種族歧視色彩的言論,讓示威活動蒙上陰影。
新加坡民眾已經對人口大增影響房價、就業機會、薪資增長並造成公共交通過度擁擠等問題感到不滿。
新加坡大批民眾在週六(16日)下午在芳林公園舉行罕見集會,反對政府將人口增至690萬的計畫。
儘管先前下了場大雨,草地濕滑,到處是泥濘,有足球場般大小的芳林公園仍擠滿了群眾,撐著傘出席抗議活動,聆聽講員在台上反對政府最近提出的《人口白皮書》。
出席抗議活動的薇薇告訴BBC中文網,政府沒有徵詢人民的意見就通過白皮書,讓她很不滿。42歲的她說,這影響到自己以及孩子的未來,因此雖然下著雨也要前來支持,讓政府知道民眾的情緒。
在上個月29日公布的《人口白皮書》中,新加坡政府表示為應付人口老化,生育率下降帶來的挑戰以及保持勞動競爭力,將繼續引進外來人口,預計到了2030年新加坡人口規模將增至690萬,比目前增約30%。
此前,一般民眾已經對過去10年外來人口大增影響房價、就業機會、薪資增長並造成公共交通過度擁擠等問題感到不滿。目前新加坡的人口約520萬,其中三成是多數來自中國、印度、馬來西亞、菲律賓等鄰近國家的外來人口,而人口密度已超越香港。
示威者擔心人口增加,將導致貧困問題惡化。
薇薇語受訪時,語帶氣憤地指出,她乘搭地鐵或巴士往往要等上幾趟才擠得上,「地鐵系統承受不了增加的人口,一直發生故障,又非常擁擠,很難想像接下來將人口增至690萬的新加坡會是什麼樣。」
學者:減少移民數量仍可維持經濟增長
人口政策上個月公布後,即刻引起民眾關注,無論是官方媒體或網路都掀起沸沸揚揚的討論表達不安。
白皮書後來作出修改,即刪去「人口政策」字眼,並寫明是「人口預測」,而總理李顯龍也重申, 690萬是規劃未來基礎設施時的人口參考數字。
日前,人口統計與全球人類資本維根斯坦中心以及新加坡國立大學學者表示,2.1的人口替代率是「一個高度虛化的數字」,新加坡只需維持1.7的人口替代率,仍可使經濟增長保持在健康水平。
儘管執政的人民行動黨在大選總得票率為60%,但由於選區制度的關係,仍佔國會87個議席中81個席位。
國會辯論中,由於在野黨僅佔7個國會議席,再加上非選區議員以及管委議員的票數,國會最終以77張執政黨議員投下的贊成票,13張反對票及一人棄權,通過了白皮書。
「中國移民成頭號公敵」
舉辦者吳家和早前在網上號召民眾出席活動,要「向政府提出的690萬人口說不」,不過在活動前一晚,網上重出現他帶有種族歧視色彩文章。
文章列舉出各國移民特徵,其中指中國移民「沒有禮貌」、「喜歡在公共場所喧嘩,而中國女性則「被視為是搶別人老公的女人」,「由於許多的負面新聞,中國移民成為了本地人口的頭號公敵」。
文章引來網民的批評,指作者作出歧視性言論,試圖煽動排外情緒。一些網民更表示儘管不滿政府的人口政策,但也不會出席示威活動。
政府人口政策上個月公布後,立即在媒體或網路上引發激烈討論。
受邀演講的講員也紛紛與吳家和的言論劃清界限。在野黨國民團結黨發出文告澄清,雖然他們黨員上臺演講,但並不意味著他們認同文章的觀點,「國民團結黨反對的是寬鬆的移民政策,而不是外國人以及新移民。」
不過吳家和前一晚已將文章刪除,並在活動中公開道歉。
他接受BBC中文網訪問時說,希望這件事不會模糊示威活動的焦點。
「我們要向政府傳達強烈的信息,希望政府在作出任何影響新加坡未來的政策時能徵詢人民的意見,甚至進行公投,而不是在5天的國會辯論中就完成決策過程。」
「獅城新人口政策優於香港」
政府寬鬆的移民政策更成為2011年大選以及去年及今年兩次補選的競選議題,使執政的人民行動黨得票率大幅下滑,並失去兩個補選議席。
李顯龍在上個月28日談到新加坡目前的人口問題時,承認在人口增長和基礎建設的工作上做的不足,缺乏全視野導致目前住屋和交通等基礎設施沒有跟上人口增長的步伐。
因此人們紛紛質疑,政府未能解決當前的問題,又如何能讓人相信他們能應付未來人口增長後的情況。
雖然《人口白皮書》出爐招致不少批評聲浪,不過新加坡的中文官方媒體卻刊登了一些香港評論員對新加坡決策者讚揚的文章。
《聯合早報》在13日轉載刊登在《南華早報》的一篇由香港大學葉兆輝教授撰寫《人口政策:香港可借鑒新加坡經驗》以及香港政治經濟文化學會副理事長黃熾華的評論文章《獅城新人口政策比港優越》。
其中,葉兆輝批評香港上一任政府沒有讓社會做好準備「白白浪費了時間」,而現任政府則「忙於處理奶粉供應和平行進口的問題」,沒有提出一個好的人口增長綜合方法。
黃熾華則認為,新加坡的人口政策政策,「對移民雖比較嚴格,但新加坡良好的生活環境、優越的教育制度,一定會吸引各地人才到獅城。」
原標題:新加坡民眾示威反對政府增加外來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