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與孩子發生衝突的10種技巧(圖)


忽略孩子不適當的行為

關於這一點,有則故事可以用來說明。

有個小女孩每天在學校都會用頭去敲牆壁。班上每個人,包括老師在內,看到這種情況當然很緊張,都跑去阻止她,用各種方法安撫她,但效果都不大。後來學校終於請了心理醫生來處理這個案子。在小女孩不知情的情況下,心理醫生建議老師和班上其他同學,在小女孩再出現用頭敲牆壁的行為時不要理會。第二天,小女孩到了學校,又像往常一樣用頭敲牆壁,但班上的人都不理會她;又隔一天,還是沒有人理會她。之後,小女孩用頭敲牆壁的次數越來越少。最後,女孩這個不適當的行為就完全消失了。

沒錯,這個小女孩子的案例很特別,但它傳遞了一個重要訊息:有時候孩子的不當行為之所以會頻頻出現,是因為能得到父母的注意。正向(如讚美)或負向(如批評)的注意都是注意,但對某些不適當行為,「不注意它」有時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如果你認為孩子某個不適當行為是為了贏得你的注意,試著不要去理會他。「忽略」技巧有時候對孩子很有效,尤其父母如果使用得當的話。

以下是使用「忽略」技巧時要謹記的原則

在孩子做不適當行為的那段時間裏,要完全忽略他。不對孩子做任何反應──不要大叫、不要注視、不要跟他說話。父母儘管清楚地意識到孩子的舉動,但在那段時間要去做別的事情。這段時間可能是5分鐘,也可能長達25分鐘,所以父母要有心理準備。

要讓家裡其他大人或成員與你配合,大家都不要理會那個孩子。

最後一點,在孩子停止不適當的行為時,父母要稱讚他。例如,你可以說:「我很高興你停止亂髮脾氣。我不喜歡亂髮脾氣的人,因為發脾氣時的大叫聲很刺耳。你不大叫的時候,我跟你相處起來就愉快得多。」

「忽略」技巧最重要的是要有耐心,而且謹記,你不是忽略那個孩子,而是忽略他的不適當行為。

離開現場

有一次我看到一位無家可歸的年輕媽媽,她帶著一個5歲小女孩,小女孩循規蹈矩地坐在她旁邊。我問這位母親,她有什麼秘訣,能讓她的孩子這樣守規矩。她對我說,每當她女兒亂髮脾氣時,她就走開,到稍遠的地方坐著抽煙;如果有狀況,那麼再隨時回來保護她。因為這個母親暫時離開現場,既可以避開孩子無理的要求,自己又能保持平靜的心情。

不管是哪個年齡層的孩子,有時候他們真的會令父母忍不住抓狂。年紀大一點的孩子,當他們不想遵守規矩時,例如「不准在客廳打球」「不准在沒有大人監督下開派對」,他們真的會做出超乎你想像的破壞行為。如果你發現自己快要失控,不要猶豫,趕快找一個給自己喘息的機會,給自己和孩子一個冷靜的機會。

讓孩子分心

避免與孩子發生衝突的另一個辦法是使用「分心法」。孩子容易分心,特別是年幼的孩子。他們注意力維持的時間很短,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刺激的影響。如果你看到孩子快要出現不適當的行為時,那麼可以試著轉移他的注意力。

「分心法」也可以用在年紀較大孩子身上。例如,如果兄弟姐妹在爭吵,你可以建議他們一起去打電動玩具或看電視。另外,父母還可以讓孩子停止正在做的事情,加入大人的活動。例如,你可以說:「來,到廚房幫我的忙。你可以做我的助手。」如果你態度友善、熱情、幽默,孩子很可能停下手邊的事情,包括那些不適當的行為,照著你的吩咐做。

用適當的行為替代不適當的行為

如果孩子正在做某個不適當的行為,那麼父母應當指導孩子做另一個適當的行為。而且,父母應詳細指導孩子做這些適當行為的時間、地點、方式等。

只讓孩子知道他們的行為不可取並不夠,父母還應該儘可能給他們一個可替代不適當行為的適當行為。

如果孩子正在玩某樣易碎或不適當的東西,那麼父母可以試著尋找另一個可以替代的遊戲或玩具讓他玩。孩子為了發揮其創造力及發泄精力會不斷尋找發泄的管道,父母應予以引導和幫助。

為了防患於未然,父母學習如何迅速找到適當而便宜的可以替代孩子不適當行為的用品和方法,從而取代孩子不適當的行為,是父母成功引導孩子的不二法門。

尋找正向特質 沒有人喜歡被批評。遭受批評的孩子會感到憤怒,表現出自我防衛的態度。結果,他們更不願意合作。但是,父母面對孩子不適當行為時,對其批評又是必要的。那麼,父母要怎樣批評孩子又不會引發衝突呢?當然,父母進行表達時必須婉轉溫和。「裹著糖衣,苦藥才吞得下去」。批評溫和一點,孩子或許就會聽得進去,這對你也好。

我建議父母要以讚美的方式來緩和批評的字句

我覺得你的歌聲很好聽,只是在餐桌上不適合唱歌。

你足球踢得很棒,只不過足球是要在足球場上踢的,而非教室裡。

謝謝你告訴我實話,但下次再到你朋友家之前,我希望你先跟我說一聲。

我曾經輔導過一個名叫「安妮」的少女。有一天安妮逃課去安慰她的一位朋友,那位朋友家裡出現危機,正打算離家出走。安妮的母親為了這件事大為光火。我認同她母親的看法,逃課是不好的行為,但也指出其出發點是善意的。要從孩子不適當的行為中找到負向特質很簡單,不過下次,當孩子做了某件你不樂見的行為時,請試著從中找出他的正向特質,並以讚美的方式來教導孩子。

提供選擇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孩子有時候一口就拒絕父母的意見或指示?答案很簡單:鞏固他獨立自主的權益,是孩子的本能。為了避免在這一點上和孩子發生衝突,父母給孩子「提供選擇」是個好辦法。

一天中很多事情都可以給孩子有選擇的權利

你早餐要吃煎蛋還是麥片?你晚餐喜歡吃紅蘿蔔還是玉米?

你想穿藍色還是黃色的襯衫上學?你要自己打扮還是要我幫忙?

你要在晚餐前還是晚餐後做家務?你要倒垃圾還是洗碗?

父母給孩子提供選擇很重要,這能鼓勵孩子思考。孩子在做出自我決定時,會得到掌握感和自尊心;而父母則藉著這樣的做法,既支持了孩子想獨立自主的需求,又維持了對孩子行為的某種引導性的掌控。

善用幽默感

在歷經坎坷的成長過程中,我們逐漸變得嚴肅了——而且,也許是太過嚴肅。舉個例子來說,孩子一天平均會笑400多次,但成年人一天平均卻只笑15次。成年人大可多用幽默感,尤其是在和孩子互動的時候。

一次,我在一家專門收容受家庭暴力所擾的婦女的收容所工作。一名婦人正在談她如何從對她施暴的丈夫手中逃脫的經過,這時,那名婦人的小女孩打斷她,吵鬧著要母親帶她去游泳。母親馬上就響應孩子,並不像一般人那樣責罵:「不要吵鬧!」而是以誇張的態度模仿女兒吵鬧的表情和口吻說:「媽,我要去游泳。快點。現在就帶我去游泳!」不到幾秒鐘,小女孩從母親幽默的表演裡看到了自己滑稽的行為,母女倆笑成一團。之後,我注意到,那個小女孩不再以吵鬧的態度跟母親說話。

用輕鬆的態度誇大孩子某種不適當的行為,能在緊張的情境中注入幽默感。下面是一些讓父母善用幽默感的好點子。

父母可以試著用想像和虛構的故事,或用技巧讓沒有生命的東西「鮮活」起來。例如,如果孩子不把雜亂的玩具歸位,父母可以假裝讓玩具發出哭聲說:「好晚了,我好累喔。我想回家了。你能幫我嗎?」

另一個方法是父母可以把事情說得很可笑。例如,為了促使孩子自願打掃房間,你可以說:「如果你不馬上清掃房間,政府的清潔大隊馬上就要來你這兒設立總部了!」

你也可以留一張諧趣的字條給孩子,例如,對青少年的孩子,你可以這麼寫:「記得在晚上10點前回家,特勤搜索組留。」

【提醒】使用幽默感的時候,父母要對孩子的反應保持敏感。如果孩子對某樣事情敏感,例如牙套、青春痘或招風耳,就千萬不要在這些事情上做文章。

示範適當行為

孩子經常會做出大人認為不適當的行為。有時候他們需要大人去制止他們,並且示範較好的行為。身為父母,你是孩子最常模仿的對象。正因如此,父母成為孩子學習的楷模便是教導孩子最好和最容易的方式。孩子靠著觀察和模仿父母,就能學習到適當的行為。

父母現在對孩子示範適當的行為,就能避免日後的衝突。而且,知道孩子能夠從自己身上學習到某種正向的行為,你也會覺得很驕傲。

選擇你的戰場

沒有一個父母願意把家裡變成戰場,但是,有時候真的會發生這種狀況。我有一個案例,案例中的青少年告訴我,他的母親對他的行為有諸多抱怨。母親抱怨他的餐桌禮儀、睡眠習慣、髮型、服裝、臥室、朋友、學業表現,還有他休閑時所做的一切活動。他所回應的方式就是「置之不理」。等我跟這位母親談過之後,我發現她真正希望兒子做到的是,去找一份打工的工作。可惜,她真正的訴求被她一大堆的要求給淹沒了。對那位青少年來說,母親的種種要求令他麻木,他充耳不聞;而母親對他有這麼多意見,又讓他非常憤怒,結果,引起他全盤反抗的心理。

如果你發現孩子有一大籮筐你希望他能改變的行為,那麼現在開始停止抱怨,並把那些行為一一記錄下來,然後反問自己,到底哪一種行為最需要立即處理。你所需要的是訂下要求的優先級,然後採取行動。

根據年齡設定適當的限制

從5個月大開始,如果一切發展順利,那麼孩子會開始奮力尋求獨立。他們的目標是要變成一個完整和獨立的個體,能夠自己行事及思考。通過為孩子設定符合年齡的適當要求,表明你正視了孩子尋求獨立的需求。由於你根據孩子的年齡、能力、特殊需求和負責的程度設定規範,那麼便可有效幫助孩子安全地達到他們的目標。

有些父母犯了對不同年齡孩子一視同仁的錯誤。我曾經輔導過一位16歲的女孩,她希望父母能給她一個簡單的鎖頭,讓她把臥室上鎖。但女孩的父親說:「不行。」因為他覺得如果他給女兒一個鎖頭,其他孩子(有的5歲,有的5歲以上)都會提出同樣的要求。

很可惜,案例裡的父親不明白,5歲大的孩子沒有足夠的責任感管理自己的房間,但一個16歲大的青少年則有這個能力,而一個便宜的鎖頭,就能滿足她希望得到隱私的需求,這是一個合理的需要。

因此,在堅守原則基礎上建立你的家庭,但要確保規矩具有彈性。這並不表示你要鼓勵孩子打破家規,不過你必須準備隨著孩子的成長和需求,時時制訂新的規則和限制。

為了更瞭解孩子在每個年齡階段的需求,你可以參考更多的相關書籍與資料。下面則是我提供的一般原則,有關各年齡層的孩子的一般行為模式。

2歲以下的兒童

嬰幼兒借由感官——味覺、觸覺、嗅覺、視覺、聽覺來探索世界。例如,一個12個月大的嬰孩可能把杯子推到地上,用這樣的方法來瞭解物質恆存的道理(物體即使脫離視線範圍,仍然存在)。嬰幼兒通常發出一些咿咿呀呀的聲音和哭聲來表達他們的情緒。因此,除非為了制止嬰幼兒所製造的太大的噪音和混亂,否則這個時期不適合設定太多的規範;嬰幼兒對規範的學習非常緩慢(最好一次一項),大概15個月大之後才開始具備基本的學習能力。重要的是,嬰幼兒需要以一種一致性和可預期的方式來照顧他們,因為他們需要感受到安全和愛。

2∼5歲的兒童

學齡前的兒童是喜好冒險的一個群體。為了鼓勵孩子獨立自主,父母應該給學齡前的兒童足夠的探索空間;但也要設定限制,以保護他們的安全。學齡前的兒童常分不清幻想和真實——噩夢和白日夢一樣實在,想像出來的朋友也一樣真實。遊戲是他們生活的重心。他們喜歡玩角色扮演的遊戲,像「醫生和病人」「母親和孩子」,借由這種方式,孩子表達出他們的願望及害怕。透過遊戲,他們也建立起初步的社交技巧和互惠的能力。學齡前兒童也會出現正常的攻擊性行為(例如爭奪玩具),父母要教導他們如何以非暴力的方式解決衝突。

6∼12歲的兒童

學齡期的孩子是賣力工作的一個群體。不管是在課堂上或下了課,他們都努力發展他們的技能;也不管是騎自行車、做算術、「蓋堡壘」,他們都需要從中獲取勝任感。父母可以借由鼓勵他們的學業和給予支持,達到協助他們的效果。父母也可以提供機會,讓孩子能順利參加各種活動或團體,例如學習計算機或參加夏令營。學齡期的孩子透過各種學習成就,發展出健全的自尊感。從這之中,他們得到為未來目標奮鬥的力量和自信。

13∼19歲的青少年

青少年有他們艱難的任務要完成,就是發展自我認同的能力。他們必須思考「我是誰」「我要往何處去」「我要如何達到我的人生目標」這些問題。為了做到這一點,他們需要很多支持,包括父母和朋友的支持。朋友提供支持性的團體,青少年可以從中學習社會技巧、分擔問題、驗證自己的想法,並加強自我認同。父母提供青少年明確的溝通技巧(特別是傾聽的技巧)、關懷,以及健康向上的家庭價值觀。青少年需要大量的自由空間,以便探索成人的世界,但他們同時也需要被管束。在完成作業和門禁時間這兩點上,父母應該設定合理的限制



来源:搜狐教育社區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