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蕭紅,公認的民國知女的代表人物還有林徽因、張愛玲等一干人。其中,有的人作品還在被我們熱讀,如張愛玲;有的人命運仍讓我們苦嘆,如蕭紅;有的人魅力已然漸就神奇,如林徽因……她們代表著一個世紀的生命記憶,這記憶固化成一種情結,在不時扯動我們纖細的神經。
《她從海上來》
張愛玲
張愛玲 生命如一襲華麗的袍子
「出名要趁早」,這是張愛玲說的,她八歲前就期盼「比林語堂還出風頭」。她天資聰慧,文字裡流露出的才情了得,頗有小資情調,這種早慧的創作天賦讓她在上海大紅大紫,她標新立異的時裝照片成為上海灘最知名刊物的封面,她的名字在那個年代裡華光閃爍。
她的人生如同一塊有著兩面不同印畫的硬幣,一面是奢華傳奇,另一面是孤獨寂寥。她是李鴻章的曾外孫,晚年在美國曾搬家180多次,75歲時孤獨逝去。
她比所有的人都清醒,她說:「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虱子。」只有她能夠從塵俗和浮華里看出天機和頹敗來,看到了還不作數,還要用刀鋒一樣的筆寫下來。
[影視延伸]
電視劇《她從海上來》裡,劉若英扮演了這個角色。從14歲到74歲,繁華的一生像綻放的煙花,稍縱即逝……電影《滾滾紅塵》中,林青霞用她高傲美艷的氣質,演繹出這個女人寂寥的身世,她華麗蒼涼的文字與她桀驁不馴的性格。
潘玉良
鞏俐版《畫魂》
潘玉良 傷痛藏於奼紫嫣紅後
孤兒——雛妓——小妾——畫家——中國最高學府的教授——世界藝壇的著名藝術家,這都是潘玉良。
一個女人能經歷的一切,她都經歷過了。生於貧民家庭,一歲喪父,兩歲死姐姐,八歲喪母,十三歲被舅舅賣入怡春院。在妓院四年中,她因拒絕接客,逃跑、毀容、上吊數回;在巴黎學畫時,她一度四個月沒有接到家信和津貼,忍飢挨餓幾近失明。
在潘玉良的照片或者自畫像中,沒有見過她燦爛的笑容。以她生前的影響和成就,她該是可以笑得驕傲而肆意的。童年經歷的種種,讓她一直在自卑、敏感、怯懦、孤獨中度過。在她的靜物畫裡,盛開與凋謝的花朵是她經常描繪的題材;在她的自畫像裡,她沒有一般女子的嬌媚可人,只有厚嘴唇,平庸的相貌。
[影視延伸]
很多人是從影視劇中知道潘玉良的。電視劇《潘玉良》裡,靈韻女孩鄭振瑤飾演了潘玉良,她用那份執著和才情感動著那個時代;電視劇《畫魂》裡,李嘉欣演遍潘玉良的青年、中年、暮年,一生痴情,一路斑斕;兩個版本的電影《畫魂》中,鞏俐和李牧遙用各自的風格演繹著潘玉良的執著和堅韌。
林海音(下)
《城南舊事》
林海音 細雨如絲的恬淡溫婉
林海音,一位兒女繞膝、賢妻良母型的職業婦女,一位著作等身的作家,一個職業編輯,一個專業出版人。在臺灣,她被譽為文壇「極為優秀的掌門人」。
林海音的著作中有一本名曰《生活者林海音》,她是以身為生活者為榮。生活者,用北京話來說就是過日子的人:她學縫紉、打毛衣、學書法、學畫畫、學電子琴、學開車……不得不說,在一眾「知女」中,林海音是如此另類,又是如此幸運。她有太多的本錢可以安身立命:出生在殷實人家,從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在開明的環境和氛圍中成長,聰慧隨和,婚姻幸福。她幸福著,也把幸福和溫暖給予別人。
[影視延伸]
在不少人記憶中,林海音永遠是《城南舊事》裡那個梳著妹妹頭、大眼睛、圓臉蛋的女孩英子。在駝鈴聲中,在「長亭外,古道邊」的悠遠畫面裡,一個還沒有受過社會熏染的外來小女孩英子,用純潔的眼光看著世界,看生活在底層的一些北京人的命運跌宕。
《人間四月天》
林徽因 中國知男的精神符號
歷史上,林徽因的名字與三個頂級男人聯繫在一起:一個是建築大師梁思成,一個是天才詩人徐志摩,一個是學界泰斗金岳霖。三個男人,一個是她相濡以沫的夫君,對她既呵護體貼,又理解欣賞;一個把她作為詩意的源泉,後來為聽她的演講而魂歸藍天;一個則為她固守柏拉圖式愛情,終身沒有娶妻生子,卻一生相伴其鄰。而林徽因自己,是建築師、教授、詩人和作家。
拿林徽因作為「民國知女」的代表人物,相信很多人都不會有異議。林徽因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無論是為人師、為人母,還是為人妻、為人友,她完美地詮釋了每一個人生角色。
出身於官僚知識份子家庭,林徽因本可以依附家庭背景舒適地做太太,但她卻把自己置於男性主流社會,謀求自食其力。在她的「太太客廳」舉辦的一場場沙龍聚會中,到底有多少當年的頂級男人參與其中,我們不得而知;可以知道的是,在和這些男人的碰撞中,林徽因構筑了一個屬於自己的心靈世界,也一步步成為「知女的代表人物」、「知男的精神符號」。
[影視延伸]
十幾年前,一部由周迅主演,拍得細緻而緩慢的電視劇《人間四月天》,讓林徽因走進觀眾視野,也讓更多人瞭解了林徽因和徐志摩的感情。雖然黃磊、周迅的纏綿表演得到觀眾的肯定,但林徽因後人卻並不認可。林徽因的兒子梁從誡指出,劇中林徽因動不動就哭成淚人的形象和自己的母親相去頗遠,還有把徐林感情偶像化和矮化父親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