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師生向雅安地震災區捐款
「逼捐」又開始了。這是地震後的中國特色之一。機關、事業、企業、學校,凡是有組織的地方,一個都不放過。昨天一個學生在微博上吐槽:我們學校要求各班為雅安人民捐款,可是中職學校學生經濟也不寬裕,有的學生每月的生活費都是問題,怎麼可能還捐款呢?我認為只要有心就夠了,沒必要強制要求學生。
話說得絕對有道理,可是沒用。所謂「逼捐」,重點在「逼」,也就是說不管你願不願意,都是要「捐」的,不捐不行。
更可惡的是,這是打著「愛心」旗號的「逼捐」,逼捐人站在道德高地上,對被逼捐者進行道德施壓和綁架。基本邏輯是這樣的:捐款等於愛心,不捐款等於沒愛心。很多地方還將捐款金額上榜張貼,眾目睽睽之下,誰也不好意思少捐,更別說不捐了。
看到一個微博上說:老師動員小學一年級孩子捐款,朋友的孩子回家問媽媽要200元。原因是已有不少孩子捐了,最少的10元最多的200元。老師已經在班裡念過姓名和金額的榜單了,捐10元的孩子在同學中很沒面子。現在這位孩子媽媽在為到底讓孩子帶多少去捐而苦惱。
事實上,之所以有「逼捐」,深層原因是對於組織者來說,這是一項必須完成的政治任務。在他們眼中,愛心不愛心是其次的,不管用什麼手段都得完成上級交辦的任務。因此,假如有人不配合,那麼肯定會被視為「政治不正確」,日後是則很難得到提拔和重用。
道德綁架加上政治恐嚇,使得美好、自然的人性釋放,變成了一場不能缺席、令人不舒服的「表演秀」。長此以往,必然會在相當程度上抑制人的同情心和慈善心,並由此對紅十字會這樣的官方慈善機構產生厭惡。這可從微博上對紅十字會的一片罵聲中得到印證。
「逼捐」的危害不止如此,它實質上是對公民私有財產權的侵害。既然是「逼」,是「強迫」,那麼絕不是「慈善」,而是「搶劫」。例如有的單位都懶得徵求意見,直接從職工工資卡上扣除「捐款」。
有人在微博上說:搶劫的人心裏尚有恐懼,而逼捐者卻只有道德優越感。我看後哭笑不得,有中國特色的何止如此呀!
譬如除了上面說的「逼」字外,還有一個「被」字。「被代表」、「被拆遷」、「被自殺」等等,都發生在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度裡。
按理說,既然是人民當家作主,那麼人民絕對有權利支配、處置自己的財產,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得干預和侵犯。可是在現實生活中,他們經常不能如此自由,而是被逼著去聽令去奉獻去犧牲。
當然,也有一些時候,例如在「愛國主義」的驅使下,民眾會自動奉獻自己的財產甚至生命。曾經有一個人說:中國人很奇怪,他們保護不了自己的家不被強拆,居然要拚命去保護釣魚島。
我想,這就是為什麼中國式的「逼捐」如此暢通無阻、長盛不衰的緣故吧!也許只有當大多數人都認識到「有人才有國」而不是「有國才有人」,都清楚自己的權利所在並堅決捍衛之,諸如「逼捐」之類的現象才會消失。現在來看,形勢比較樂觀,因為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或正在清醒。
(原題目:善舉的真相—— 中國式「逼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