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教所做奴工者的來信(看中國配圖)
【看中國2013年06月12日訊】(看中國記者鐘淑慧編譯報導)據《紐約時報》6月11日(週二)報導,一封疊得整整齊齊、藏在一盒萬聖節裝飾品裡的呼救信,穿越5000英里,從中國進入美國的著名連鎖超市Kmart,最後被美國一位有兩個孩子的俄勒岡州婦女買回家中發現。
這封在一張薄薄的紙上用英文寫的信中,作者說他正被關押在中國東北部馬三家勞教所,他說,在那裡,囚犯們被獄警強迫不得不每天工作15個小時,一週工作7天。
這封藏在一盒萬聖節裝飾品裡的呼救信,穿越5000英里,從中國馬三家勞教所最後落入美國婦人朱莉·基思的手中。(原文配圖)
發現這封信的美國兩位孩子的母親朱莉·基思(原文配圖)
信中說:「先生:如果您偶然購買了這個商品,請善心的將它發給世界人權組織。」美國婦人朱莉·基思(Julie Keith)去年10月在家裡打開這盒飾品時,這封夾在裡面的信掉了出來。信中還說「在中共政府迫害下數千名被關押在這裡的人們將永遠感謝您並記住您。」
這封信引起了國際傳媒的關注和報導,並廣泛關注中國不透明的「勞教體制」。然而這封信的作者仍然是一個謎。
上個月,在談論中國的勞教所的一次採訪中,一名曾被關押在遼寧馬三家勞教所的47歲的前囚犯說,他就是那封信的作者。他是北京居民,修煉法輪功。他表示,在兩年多的時間裏,他偷偷地寫過20封這樣的信。隨後,他把它們藏在英文包裝盒的產品裡,他說,他想這些(產品)很可能會發送到西方。
「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在幻想其中的一些信能夠在海外被發現,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只得放棄了希望,就不去想它們了」,他說。因為害怕當局的報復,他要求只公開他姓張。
他對馬三家勞教所的做法非常瞭解,這些做法也被其他囚犯證實。他的筆跡和英文程度均與那封信裡的相符。
如果張先生的描述確實的解釋了這封信的起源,那這就代表了法輪功修煉者在1999年被北京當局鎮壓後一次成功的壯舉。
近幾個月來,就中國的勞教制度在中國出現了不同尋常的公開辯論。許多前囚犯紛紛出面講述自己的故事。在對十幾名曾被關押在馬三家和全國各地其他勞教所的前囚犯的採訪中,他們描述了一系列可怕的虐待,包括頻繁的毆打、剝奪睡眠和被用以痛苦的姿勢銬住長達數週。
「有時,看守會抓著我的頭髮拖我,或是用電棍長時間電擊我的皮膚,房間裡都是肉被燒的味道」,55歲的陳申春(音)因為拒絕放棄上訪追討在一家國有工廠當會計時被拖欠的工資,而被勞教兩年。
根據前囚犯們說,關押在馬三家勞教所裡的人,大約一半是法輪功修煉者或是地下教會的人,其餘的是妓女、吸毒者和上訪者。
他們一致認同,最慘的酷刑是針對那些拒絕放棄信仰的法輪功修煉者。除了電擊,他們說,警衛會把他們的四肢綁到四張床上,把那些床逐步踢到越來越遠。一些囚犯會被處以這樣的「刑罰」好多天,不給食物,躺在自己的排泄物上。
51歲的劉華(音)說,「我至今仍無法忘記那些懇求和嚎叫」,「那個地方是一個人間地獄。」劉華因上訪,總計被關進馬三家勞教所裡共3年。
雖然在勞教所裡的奴工令人精疲力竭,但許多囚犯描述說,那倒是讓他們從虐待或「再教育班」裡解脫出來的一個喘息機會。常達數小時的「再教育班」,常常是要他們站在太陽的炙烤下,無休止的背監規或唱「愛國」歌曲。
他們大部分涉及的工作是為中國國內市場生產衣服或為武警做制服。但囚犯們說,他們還組裝過運往韓國的聖誕花環,上面標注著「義大利製造」 的鴨絨大衣,和絹花,警衛們堅稱那些是要出口到美國的。「每當我們做的是出口的產品,他們就會說,‘你們最好對這些要格外小心’」, 44歲的前囚犯、現在居住在紐約的賈亞輝(音)說。
國際大赦組織中國方面的研究員Corinna-Barbara Francis表示,由於勞教提供了豐富的賺錢機會,要取消或大幅改革勞教制度將被證明是艱鉅的。監獄的員工除了從囚犯的奴工勞動中賺取利潤,也往往會以提前釋放或好一點的待遇向被關押者的家屬索賄。
馬三家的官員沒有回應記者請求採訪的傳真和電話。在最近的一天下午,在馬三家女子勞教所外,記者見到幾名獄警在那裡抽煙休息,他們拒絕回答任何問題。但一名警衛「糾正」記者提問中的一個用語,她嚴肅地說:「這裡沒有囚犯」,「他們都是學生。」
說自己就是萬聖節飾品藏信作者的張先生,雖然他在2010年被釋放,但他對生產那些塑料泡沫墓碑仍記憶猶新,他們要給那些海綿塗色,讓那些墓碑看起來很老。「這是一項特別困難的任務」,他說。「如果結果不能讓獄警滿意,他們就會讓我們重做。」他估計在那一年,犯人們至少製作了1000個這樣的「墓碑」。
他暗中的寫信行動複雜而充滿風險。因為在勞教所裡他們被禁止有筆和紙,張先生說,有一天,他是趁著清潔一個監獄辦公室的機會,從一張桌子上偷拿了一疊信紙。他說,他趁同監室的人睡覺的時候偷偷寫的,他要很小心不吵醒他們-他們往往是吸毒者或小偷。他將信捲起來,藏在他的雙層床的空心鋼管裡。
他把它們藏在那裡,有時要等幾星期,直到指定的出口產品準備包裝的時候。「做的太早,它可能會掉出來,太晚了,就沒有辦法放到盒子裡了」,張先生說。他所描述的在馬三家裡的生活與其他稱生產同樣的萬聖節產品的囚犯們描述的相一致。
基思·朱莉女士2011年就購買了這盒產品,但直到去年(2012年)12月才打開。她發現了這封信並把它交給了聯邦移民與海關執法局,他們表示會關注此事。該機構一名發言人說,他無法證實是否正在進行調查,但通常這種情況,追查會花很長的時間。
對於在慈善機構Goodwill擔任經理工作的基斯女士,這次經歷一直讓她驚醒。她說,她以前對中國知之甚少,除了買回來的家居用品是在那裡製造的。「當那封信掉出來的時候,我女兒把它撿了起來,我當時在想:這是真的嗎」,她說,「但後來我用谷歌(Google)搜索馬三家後意識到‘哇,這真不是一個好地方’。」
(譯文有刪節,點擊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