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3年08月02日訊】累了一天,最幸福的片刻莫過於躺進按摩椅,或是趴在床上享受孩子、另一半幫你捏捏揉揉繃了一整天的背。現在,你有更多理由好好享受。
網路擷圖
督脈貫穿脊椎,主宰一身陽氣
總是繃緊神經伏案工作、歪坐在椅子上看書、癱坐在沙發看電視、低頭滑手機……,長期彎腰駝背導致肩頸僵硬、腰酸背痛陸續找上門,甚至開始出現脊椎側彎、滑脫、椎間盤突出……等症狀。
事實上,脊背影響的層面遠不只酸痛麻木與骨骼病變,甚至五臟六腑的活力、運行都與它息息相關。從中醫的觀點來看,脊椎對應的督脈是六條陽經的總領,統率一身陽氣,是人體健康的根本。臺灣臺北市中醫師公會常務理事、佳禾中醫診所院長羅明宇點明,陽氣足,人就有活力。當督脈正氣不足、陽氣減弱、陰陽失調,病邪就會趁虛而入。
這也是為什麼中醫治療冬天好發疾病象是過敏、氣喘用的三伏貼,都會選在每年最熱、也是陽氣最強的三伏天,在督脈上陽氣最旺的大椎穴四周貼上熱性藥,以振奮陽氣,提高抗病力。
而督脈其實就是武俠小說裡經常提及的任督二脈其中之一。羅明宇解釋,任脈從下牙齦走到會陰,主一身陰氣;督脈則從上牙齦往上走到頭頂,再往下貫穿脊椎回到會陰,主一身陽氣,因此也有任督通則百脈皆通的說法。
以督脈為中心,兩側有精氣相通的經絡穴位連繫著人體的五臟六腑。臺灣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針傷科主治醫師邱榮鵬指出,從督脈兩邊旁開0.5寸,在每節棘突之間都有一個華陀夾脊穴,旁開1.5寸是足太陽膀胱經第一路,旁開3寸則是足太陽膀胱經第二路,許多問題都會從上面的穴位反射。
背俞穴輸通臟腑氣機,與自然醫學概念相似
五臟六腑都繫於背。羅明宇指出,在臨床上可以發現,有些人的上背痛是心臟有問題,下背痛則可能有胃潰瘍、便秘等毛病,甚至不少胰髒癌的病人察覺有異狀也是從背痛開始。
這其實與第一條膀胱經上聯繫五臟六腑的背俞穴密切相關。從胸椎開始,肺臟附近有肺俞穴、聯繫心包經,主心血管循環的厥陰俞穴、心俞穴、肝俞穴、膽俞穴、脾俞穴、胃俞穴,腰椎的部位有與內分泌系統相關的三焦俞穴、腎俞穴,椎則有小腸俞穴跟膀胱俞穴。由上到下,一路與人體的上、中、下三焦對應得清清楚楚,邱榮鵬娓娓道來。
所以脊椎失穩、背部緊繃不僅會使陽氣受阻,也可能導致經絡不暢、氣滯血瘀,進而影響臟腑的健康。這也是為什麼有些疾病可以從背部看出端倪,或是藉由背部經絡調整、穴位刺激、理筋正骨獲得改善。這樣的概念也與自然醫學對脊椎的觀點不謀而合。美國洛杉磯脊骨神經醫學院博士李啟銓說明,脊椎除了支撐身體、保護臟器,它也保護了支配人體最重要的中樞神經系統,而中樞神經包含了控制活動的運動神經,負責感知的感覺神經,以及控制全身機能:呼吸、心跳、體溫、血壓、消化吸收、流汗、排尿、解便……的自律神經。
所以當脊椎關節偏掉導致周邊肌肉緊縮,或是因情緒緊張不自覺繃緊全身,都會使通過腦部、心肺、腸胃的血液減少,影響周圍的神經系統,以致出現頭痛、心悸、胃痛、便秘、拉肚子、經痛、失眠……等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
脊骨神經醫學會透過關節矯正、肌痛點刺激、情緒治療等方法來移除阻撓神經訊號傳遞的干擾,讓身體恢復原本的健康狀態。
按摩膀胱經(脊椎兩側肌肉)的8個要點
肌肉順了,經絡就是通的,邱榮鵬認為,一般人X光照下去脊椎一定有正有歪,但只要不會痛,肌肉摸起來是放鬆的,基本上就沒有太大的問題。所以民眾平常其實可以透過推、揉、按、點、拍等手法進行舒緩,不僅能讓肌肉恢復原有的彈性、促進血液暢通,也能疏通經絡、平衡陰陽、調節臟腑功能,增加身體的抗病能力。
如果有人幫忙,邱榮鵬建議,最好的方法是趴在床上,請別人透過掌根使力,貼著你的皮膚,一路沿著脊椎兩側的肌肉、也就是膀胱經的位置慢慢揉,最後再輕緩的搖搖你的屁股讓脊椎放鬆。但按摩過程有8個要點特別注意:
1.只按肌肉、不碰脊椎
有時候到按摩店讓人推拿多少會被扳動脊椎,或是旋轉、擠壓關節發出喀喀聲,邱榮鵬提醒,這種專業手法若非由醫師操作很容易產生風險。
2.嘴巴要張開
身體被擠壓時會產生壓力,如果沒有一個宣泄的出口,容易導致胸骨、肋間肌疼痛,所以被按的人嘴巴要張開。
3.不能覺得痛
每個人身體質量不同,能承受的範圍也不同,勉強就容易受傷,所以被按的人可以感到有點壓力、有點酸,但不能覺得痛。
4.一次只按10分鐘
按太久也會受傷,邱榮鵬特別叮嚀,如果某個點剛開始按的時候有感覺,一段時間後發現感覺變遲鈍了就要停下來,這表示周圍肌肉開始腫脹,已有輕度發炎,再做下去就會痛,所以為避免受傷,總時間限制10分鐘是比較安全的做法。
5.記錄特別痛的點
如果每次都是某個固定的位置按了會痛、特別緊,持續一段時間就可以找醫生治療,但如果每次疼痛的部位不同,可能就只是當天維持某個姿勢太久導致的狀況,建議多做運動放鬆就好。
6.脊椎有問題的人建議只輕按單側肌肉
有脊椎側彎、脊椎滑脫、椎間盤突出……等狀況的人可以按嗎?
邱榮鵬認為,揉肌肉其實都不會傷到脊椎,但有這些症狀的人,建議不要兩邊同時一起按,每次只按單邊可以避免擠壓的力道造成脊椎滑動。
7.這些人不適合
孕婦盡量避開腰部位置;心肺功能太差的人不適合過度刺激;有皮膚疾病或傷口不易癒合的糖尿病患者也盡量避免。
8.放鬆後要好好休息
無論只是短暫刺激,讓陽氣活絡、精神變好,或深層按摩讓身體完全放鬆,晚上一定要好好休息把陰氣補回來,否則陰陽失調反而容易生病。
最後羅明宇也提醒,透過按摩舒腰松背是平時養生保健做法,若五臟六腑有任何急症,先就醫還是最重要治病關鍵。
至於在中國頗為流行的小兒捏脊治療法,家長能不能自己在家幫孩子做?醫師也提出看法。
小兒捏脊百病消?
羅明宇說明,晉代葛洪在《肘後備急方•治卒腹痛方》就有提到「捏脊骨皮」,明代後期,捏脊手法也廣泛流傳民間,主要用來治療小兒「疳積」,症狀像是面黃肌瘦、毛髮稀疏、腹部隆起、精神痿靡。
捏脊主要是透過食指、中指、姆指三指由下背往上提拿、推進,現今大多也是用來治療兒童的腸胃消化問題,臺灣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科主任蔡文興也曾把這樣的手法運用在治療兒童腦性麻痺的研究計畫裡。
不過邱榮鵬提醒,雖然捏脊在成人的背上做沒有什麼感覺,但對脊椎尚未完全定型的小朋友來說刺激性是很強的,所以家長如果想在小孩身上嘗試,建議還是先帶給中醫看看,再由醫師指導操作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