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3年08月05日訊】林毅夫去年從世界銀行副行長卸任回國之後,發表的一個引起極大爭議的唱多中國的言論是:中國經濟還能在今後20年保持8%以上的高速增長。當時就有人質疑他這是在放衛星,多數經濟學者或有點理性思維的都不相信他的這種盲目樂觀的論點。結果是,去年中國經濟增速都不可避免地跌破了政府力保的8%,只有7.8%。由此,國內外經濟機構包括官方都已經接受了中國經濟已經告別了8%以上的高速增長階段,進入了中速甚至低速增長時期。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的增長乏力更是出乎了國內外多數經濟人士的預料。
看看如今國內產能過剩、投資乏力和利潤下降的狀況,中國經濟進入下行通道的趨勢已經非常明顯。面對這樣的現實,林毅夫在中國外交部的一個吹風會上依然鼓吹中國經濟還會保持20年高增長的觀點。外界的評論是,這表明北京方面希望平衡市場上瀰漫對中國經濟的悲觀情緒。由此可以看出,他仍然在盡職地承擔著官方御用經濟學家的角色,為官方唱讚歌,為中國經濟的增長打氣。
其實,林毅夫獨特的身份就決定了他只能扮演中國官方經濟學者和政府經濟理論發言人的角色,但想來在官方推薦其當過了世行首席經濟學家的高位之後,他應該沒有更多的追求了,不一定非要再當官方的發言人,可以說點真正客觀的話了。但有一句通俗的話叫狗改不了吃屎,當慣御用學者角色的林毅夫,看來是改不了為中國政府和經濟辯護的思維習慣了。但可怕的是,他的當過諾貝爾獎得主弟子和世行官員的身份,使不少人始終對他的言論抱有幻想,即使他的觀點毫無邏輯和依據。
暫且撇開他的御用學者的身份,看一看他提出中國還將保持20年高增長觀點的依據,就可以看出沒有任何可靠的邏輯推理和事實依據,只是一廂情願的主觀判斷。
林毅夫對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盲目樂觀主要基於兩個理由:一是他上一次對中國經濟高增長的預測對了,所以這一次也相信自己的預測會對;二是基於日本及亞洲「四小龍」的發展經驗。
對有人提出他是在放衛星,林毅夫這樣說:「要說放衛星我在1994年就放衛星了,當時出版了《中國經濟奇蹟》,認為中國經濟要保持20年的高速增長,還是保守了,現在衛星變成了行星」。林毅夫以為他這是預測對了,但我們看看1994年以來19年的中國經濟發展史就很清楚,其中有很大的偶然性,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正好遇上了世界經濟發展的大泡沫和製造業轉移,加上不顧一切發展房地產,加上政府的不顧後果的大量投資,比如4萬億投資,才是中國經濟實現了20年的高速增長。這種發展是他的書所預測的嗎,顯然沒有,這種偶然個過程也沒有一個人可能預測到。他只是碰巧說對了,猶如那時的所有官方學者和官員,都會信誓旦旦地吹中國經濟形勢很好,會保持20年的高速增長。如果由此就認為自己很有預測能力的話,那麼曾經預測對中國高增長的人有成百上千了,林毅夫以此認為自己高明,實在是牽強。最可怕的是,他居然還認為自己太保守了,言外之意是中國經濟比他預想的增長得更快。中國入世、世界經濟大大泡沫、瘋狂投資和房地產,這些當然出乎林的預料之外,使他認為自己太保守了。如果一般人這樣說還情有可原,反正瞎猜嘛,對了能證明自己的神奇,錯了也沒損失。但林毅夫是一個經濟學家,以此來作為自己判斷的依據,實在是有些忽悠人。
林毅夫的另一個依據是: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2008年中國的人均收入是美國的21%,相當於1951年的日本、1967年的新加坡、1975年的臺灣地區和1977年的韓國跟美國的差距。而這些國家和地區在之後20年裡的經濟分別保持了平均每年9.2%、8.6%、8.3%和7.6%的增長。按照這樣的經驗,如果充分挖掘中國經濟發展的潛力,利用後發優勢,中國經濟發展還能保持年均8%的高速增長20年。
稍微有點理性認識的人都看得出,這種依據顯然站不住腳。他只看日本和亞洲四小龍這幾個成功國家的經驗,而沒看到拉美及其他更多的新興國家如巴西、阿根廷等更多的國家在在人均收入達到了美國的20%之後,都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再也沒能高速發展。自從概率上說,中國未來保持高速增長的概率要比結束高速增長的概率低得多。林毅夫偏偏相信概率低的事件,顯然有悖經濟學理性思維。而從國家的相似性來看,目前中國腐敗和貧富分化嚴重的狀況顯然更像拉美國家,而不像日本和東亞四國。而從林毅夫的所謂後方優勢來看,如今中國幾乎將發達國家能引進的技術都引進了,幾乎所有工業產能都過剩了,與1951年的日本、1967年的新加坡、1975年的臺灣地區和1977年的韓國跟美國的差距根本不可同日而語,何來20年的高速增長?
如今的中國經濟增長已經達到了一個極限,產能普遍過剩,國內消費和國外出口都不可能有大的增長,政府投資的效應遞減、空間也不大,4萬億投資的後遺症還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消化。拿什麼來保持高速增長,連政府都已經承認了這個現實,而林毅夫卻還在鼓吹20年的高增長。林毅夫所說的所謂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如果順利的話,至少也需要20年以上的時間。並且能否實現升級都是個未知數,失敗的可能性遠遠超過成功的可能性。中國這麼大的經濟體不像四小龍,只要在一兩個行業的突破就能帶動經濟的發展,必須要多個行業的突破才行,而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看看中國目前的現狀,搞點模仿山寨、假冒偽劣是專長,而創新能力根本不行,並且不是十年二十年能改變的。
顯然,任何一個有理性的人,都不會再天真地相信林毅夫的關於中國經濟還會實現20年高速增長的言論。林毅夫靠為官方政府辯護和鼓吹中國經濟發展的奇蹟起家,不僅在官方很紅,還因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而獲得了一些國際聲譽,所以他肯定是會一直把相信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論調吹到底的,直到中國經濟不能自拔時為止。因為他的新結構理論和後發優勢理論正是建立在中國經濟會出現前所未有的的奇蹟的基礎上的。
不過,從經濟的基本規律和正常的邏輯思維來看,林毅夫的提出的理論顯然是站不住腳的。他自己也很清楚,他的那套理論不是主流經濟學,而是為中國政府的經濟政策而提出來的,自然得不到國際經濟學界和正常理性的人的認可。當然,他希望中國能再次出現20年經濟高速增長的奇蹟,那樣他就真可能被提名諾貝爾經濟學獎了。但理性和現實都告訴我們,那是不可能的,哪有異想天開、天上掉餡餅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