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3年09月21日訊】 說起中秋節,人們很自然地就會想起月餅。很難想像,如果沒有月餅,中秋節的會是什麼樣子呢?
古人很重視節日,不僅每個節日有其獨特的習俗,節日的食品更是講究。就如過年的餃子、端午的粽子、臘八的粥、中秋的月餅,那都是有說道的。
有說法認為,中國的節日和吃聯繫在一起,是和我們國家幾千年的農耕社會有關。農耕社會,土地被稱為「地母」,養育著眾生,為了表達對土地的感恩和親近,人們用當令的食物,來祭祀神靈,也就形成了不同節日的不同食物。
關於中秋節吃月餅,有很多版本的傳說。
網路擷圖
1.祭月拜月儀式的一種體現
古代的自然拜物,表現在中秋節,就是祭月、拜月,中秋夜的活動幾乎都是圍繞著月亮來進行。
在人們的心目中,中秋節的月亮,比哪個月份的十五月亮都更圓、更明亮,是一年中最圓的。
所以帝王貴族要祭月,民間也要祭月;普通百姓更多的是拜月,對著月神訴說自己的願望,希望得到月神的保佑。
而不論祭月還是拜月,月餅都是必須的供品,是天上月圓、地上人圓在食物上的體現。
2.楊貴妃將「胡餅」改名為「月餅」
相傳,早在殷周時期,江浙就有紀念太師聞仲的邊薄心厚的「太師餅」;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時,引進芝麻、胡桃,為這種餅子的製作增加了餡料,因為餡料的來源,就將這種餅子稱為「胡餅」。
民間傳說,有一年中秋夜,楊貴妃賞月吃胡餅時,覺得「胡餅」名字不好聽,楊貴妃仰望明月,脫口而出「月餅」一詞。「胡餅」由此改名為「月餅」,並漸流逐傳開來。
3.元末以月餅相約反韃子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子孫,攻滅南宋後,建立元朝政府統治中國。
蒙古統治者對漢人的民族壓迫非常嚴重。傳說元朝派兵進駐百姓家,要十戶人家供養一個元兵,人稱「韃子」。為了防止人們反抗,政府還強迫每十戶人家只能合用一把菜刀。殘酷的統治、繁重的苛捐雜稅,更加劇了民族矛盾。
相傳,劉伯溫向朱元璋獻計,派人到處傳言,說天下將要大規模發生瘟疫,只有吃了八月十五的月餅,才能免於瘟疫之災。於是,農曆八月十五前,街上到處都是買賣月餅的,買不起的還有人就贈送。每個月餅中暗藏紙條,上寫「月圓之夜,動手殺韃子」。
百姓們真的在八月十五晚,一齊動手殺了「韃子」,元末農民大起義轟轟烈烈地推翻了元朝蒙古貴族的暴政統治。為了紀念當年吃月餅殺韃子的勝利,中秋吃月餅的習俗就一直傳了下來。而據說,蒙古人是不吃月餅的。
雖然,月餅的餡料、味道、形狀有很多種,但甜,始終是月餅的主旋律,這大概緣於人們對甜蜜生活的嚮往吧;圓形,也是月餅的主要形狀,這應該是人們對團圓、圓滿生活的追求吧。越是飽嘗辛酸苦辣各種滋味,對團圓、甜蜜生活的的嚮往也就越發的真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