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3年10月04日訊】貧富差距擴大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也是人類社會在發展過程中無法逾越的一道鴻溝。一般情況下貧富問題並不可怕,只有當貧富差距懸殊巨大,特別是造成貧富差距的主要原因是來自體制或政策不公,或者是腐敗大行其道時,貧富問題才會變得複雜並且伴隨著危險。正如鄧小平生前所說:「如果是我們的政策導致了兩極分化,我們的改革就算失敗了」。
1993年9月16日,鄧小平與弟弟鄧墾談話時曾指出:「十二億人口怎樣實現富裕,富裕起來怎樣分配,這都是大問題。題目已經出來了,解決這個問題比解決發展起來的問題還困難。分配的問題大得很。我們講要防止兩極分化,實際上兩極分化自然出現。要利用各種手段、各種方法、各種方案來解決這些問題。中國人能幹,但是問題也會越來越多,越來越複雜,隨時都會出現新問題。少部分人獲得那麼多財富,大多數人沒有,這樣發展下去總有一天會出問題。分配不公,會導致兩極分化,到一定時候問題就會出來。這個問題要解決。過去我們講先發展起來。現在看,發展起來以後的問題不比不發展時少。」(《鄧小平年譜》下卷第1364頁)」
今天,全世界都欣喜地看到中國最近三十年的發展和變化,數據顯示:1980-2011年,中國GDP年均增長率超過9.8%,其中超過10%的年份就佔到一半。作為大型經濟體,中國經濟的持續高速增長堪稱世界奇蹟。到2010年,中國的GDP總量己經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這一切光鮮的數字並不意味著中國就此解決了困擾數百年的貧困難題,中國整體經濟的增長以及少數人擁有巨額財富也不意味著中國大多數人過上了富裕的生活。相反,中國的貧富差距越來越明顯越來越嚴重。
聯合國計畫開發署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中國佔人口總數20%的最貧困人口佔收入或消費的份額只有4.7%,而佔總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佔收入或消費的份額則高達50%。由此可以計算出,中國20%的最高收入群體的平均收入和20%最低收入群體的平均收入之比值是10.7。同樣的數據,在美國是8.4,印度是4.9,俄羅斯是4.5,而日本,只有3.4。這意味著,中國現在已是世界上收入差距最大的國家。
初次分配中,中國勞動者報酬佔GDP的比重由1992年的54.6%下降到2011年的47%左右,明顯低於世界平均50%-55%的水平,而美國該項指標早在19世紀就達到了50%。城鄉差距,2005年中國是3.22倍,2009年就擴大到3.36倍,絕對差距首次超過一萬元。目前中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已處於歷史最高水平。東部與中西部居民收入差距擴大的趨勢也沒有扭轉跡象,仍在持續擴大中。
從2002年到2012年中國的財政收入年均增長20%以上,而國民收入年均僅增長13%。在同一時期,美國的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86%,美國國民收入年均增長3.95%;韓國財政收入年均增長6.6%,而國民收入年均增長6.4%。西南財經大學2011年取樣8,000戶家庭做的一項社會調查結果顯示,中國10%的家庭控制了整個中國86.7%的財富。而從金字塔頂到塔底,其間的貧富差距就不言而喻了。
貧富分化必然導致尖銳的社會矛盾,特別是貧富差距逼近社會容忍底線之後。一個國家的基尼係數是判斷收入分配是否公平的重要指標,國際上通常把0.4作為貧富差距的警戒線,一般發達國家的基尼指數在0.24到0.36之間,大於這一數值容易出現社會動盪。據世界銀行的數據,上世紀60年代,中國基尼係數為0.17到0.18,上世紀80年代為0.21到0.27,從2000年開始,中國基尼係數就越過0.4的警戒線,並逐年上升。國家統計局給出的官方數據是:2003年0.479、2006年0.487、2008年0.491、2009年0.490、2012年0.474。
基尼係數困擾著中國,然而,現實中國的基尼係數到底是多少?誰也說不清。但人們卻從社會現實中感受到了社會貧富差距的日益擴大。與其說基尼係數困擾中國,不如說是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困擾著中國。造成今日中國貧富差距過大的主要原因在於長期的收入分配不公。其結果是,一方面,分配不公催生了一個個既得利益集團,他們具有別人無法企及的快速斂財的捷徑。
另一方面,分配不公造成的愈演愈烈的貧富差距導致了社會的不穩定,即經濟問題轉化為深層次的社會問題與政治問題。中國群體性事件頻頻爆發,社會矛盾與風險日益突出,其主要根源就是社會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兩極分化現象越來越嚴重,造成的複雜局面越來越難以控制。而且,所形成的「新三座大山」令收入低下的社會底層民眾感到極大的生存壓力,積聚的民怨越來越威脅著社會的穩定。
英國諾丁漢大學終身教授、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教授撰文說:「中國經濟快速增長並沒有帶來鄧小平生前提出的「小康」社會或者共同富裕,相反,中國社會群體和地區間的收入差異已是領先於世界,中國面臨一個荒唐局面就是經濟增長越快,收入差距就越大!」
中國著名的經濟學家吳敬鏈老先生撰文指出:「中國貧富差別太大,是由多重原因造成的,首要原因是腐敗和壟斷。當政府的行政力量越強大,尋租的機會就越多,權貴們就越霸道。這種怪圈跟中國過去歷史上出現過的怪圈一樣,實際上是走不出來的。」
一個國家的強盛與尊嚴,不是來自於GDP總量與政府所擁有的龐大財力,而來自於民眾與政府之間基於互信的良好政治關係。無論是近現代西方還是中國古代,對人民與統治者的關係都有很好的闡釋。美國總統林肯那句「民治、民有、民享」道出了美國政治的精粹。中國的孟子曾將人民列為統治者的「三寶」之一(其餘兩寶是土地、政事)。那句源自戰國的「夫君者舟也,人者水也。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經過唐太宗李世民引用後更是流傳千古。
中國今天面臨的貧富差距,從本質上看,也折射了中國畸形的社會形態,無論是城鄉之間還是官民之間,都存在著非常普遍的收入分配不均現象,收入分配不均也直接導致中國社會的各種矛盾和衝突。人們的不滿既包括黨政事業機關工作人員與國有壟斷企業之間存在的收入差距,也涉及到農村居民與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以及私企、外企員工的收入差距,更包括每天支出在1美元以下的貧困階層以及遍佈城鄉的失業者與未充分就業者之間的收入差距。
中國在其漫長的歷史進程中,貧富問題曾經導致一次又一次的血腥內戰,中國自夏代大禹王朝至清宣統退位,史家公認的「五大盛世」加起來不過300年,而見諸史料記載的戰爭就有3800餘次,死傷最慘烈時幾乎滅國。歷史的教訓再三提醒我們,中國社會的和諧穩定,完全取決於執政者制定的政策是否公平,如果中國的繁榮和發展只是為了維護利益集團的掠奪斂財格局,絕大多數人享受不到繁榮和發展的成果,中國將會又一次陷入巨大的社會動盪或災難之中,這絕非危言聳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