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不能回收利用的垃圾最終進口到中國的垃圾場
【看中國2013年10月04日訊】多年來,中國一直敞開大門,歡迎世界各地的垃圾。垃圾回收成為蓬勃發展的生意,也成為成千上萬人的收入來源。但如今,中國政府開始整治這一行業,因為在富有的西方國家擺脫垃圾的同時,中國的環境卻因此在不斷的惡化。
這場整治運動,首要目標是推行垃圾進口的標準,因為北京發現,許多垃圾根本不能回收利用,也沒有回收價值,甚至對環境污染有極大的危害,最終落入中國的垃圾堆裡。推行這一運動以來,中國拒絕接受數百個集裝箱的垃圾,稱其受到污染,或者沒有正確的分類。
這一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全球產業因此正在經歷巨變。中國是全世界廢舊軟飲料瓶、金屬、電子產品等材料的主要處理國。在中國東南部,大片的村莊完全以加工處理某種垃圾為業,比如廢舊電子產品。家庭作坊分拆廢舊電腦或電器,回收銅等金屬。有時使用焚燒法,導致含鉛物質以及其它有毒物質進入空氣中。中國政府這一整治運動與中共的綠色經濟發展戰略相吻合。三十年來,在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中國的河流變黑變臭,中國的城市霧霾重重。
進口垃圾回收蓬勃發展,主要來自歐美日
康納斯(Brian Conners)為美國費城一家專營廢舊冰箱回收的企業工作。他說,過去每週都有買家,來尋找可出口中國加工處理的廢舊塑料。自從北京今年2月開始整治垃圾回收行業以來,買家不見了蹤影。
歐美垃圾回收商回收的相當大的一部分垃圾出口到中國。他們說,支持中國推行更高的質量標準。但是,更嚴格的檢查使得出口進度放緩,成本提高。此外,由於買家減少,塑料、金屬等垃圾的價格也降低。
垃圾回收在過去20年的中國,蓬勃發展
比杜(Mike Biddle)是美國一家塑料回收商的創始人,在加州、歐洲和中國南方擁有工廠。他表示,成本增加,檢查增多,耗時延長。
與此同時,也有業內人士認為,中國整治垃圾回收,可能會促進對清潔技術的投資,也可能在歐美的垃圾處理行業開闢新的機遇。
過去20年,中國的垃圾回收行業蓬勃發展。製造商需要金屬、紙張、塑料,北京則願意容忍環境污染的代價。成百萬噸廢舊塑料、電腦、電子產品、報紙、汽車、電器每年從歐美和日本進入中國。
但環保人士早在抱怨,垃圾進口污染中國的空氣、水和土壤。而北京為維護執政的合法性,願意表示出對公眾所關心的環境污染問題的重視。
環境組織「自然之友」固體垃圾項目負責人林曉竹(音譯)表示,中國垃圾回收體系實在需要技術更新,來減少污染。
據《中國日報》報導,2011年,回收紙在中國工業消耗的近1億噸紙中佔21%,等於少用了1870萬噸木材。
在歐洲,電子回收商每年回收約220萬噸塑料和金屬,其中約15-20%運往中國。這是歐洲電子回收商協會提供的數字。該協會有40家成員企業,包括電子製造商和銅熔煉廠。
該協會秘書長佐納菲爾德(Norbert Zonnefeld)表示,歐洲回收商對中國推行更嚴格的標準表示歡迎,因為這將與歐盟的規定接軌。不過,還是有些抱著賭一把心態的回收商,其貨物被拒絕。
上海周邊的一個廢舊汽車零部件回收熔煉廠
美國尤其依賴出口中國
美國對中國的垃圾回收依賴性更強。根據美國環保署的信息,去年,美國人共扔掉320萬噸塑料垃圾,包括包裝、家電、杯盤等。其中110萬噸收集起來以回收利用。
華盛頓塑料工業協會回收部門主任霍爾姆斯(Kim Holmes)表示,在美國回收的塑料軟飲料和水瓶中,約半數運往中國。她說,美國幾乎所有電子廢品中的塑料都出口到亞洲。她說,出口市場是美國回收工業的主要支柱。
不相關成分不得超過1%
中國要求進口垃圾中不相關成分的比例不得超過1%。但海關官員表示,有時40%的成分都是不可回收的垃圾。今年4月,上海海關發表聲明,稱有些不擇手段的貿易商為追求最大利益,將醫療垃圾等廢品隱藏在貨物中,對人的健康造成直接威脅。該海關稱,儘管禁止進口廢舊輪胎,3月仍截獲一批115噸的貨物,假冒成"再生橡膠帶"。
回收舊冰箱的康納斯表示,他所在公司每年拆解約60萬臺冰箱,每週回收80噸塑料,再加上銅、鋁等金屬。他說買家主要仍將這些貨物運往中國,只不過能達到北京要求的垃圾出口商數量急劇減少。康納斯說,他的買家中目前仍能與中國做生意的只剩下兩家。
許多人以垃圾處理為業,在沒有嚴格處理廢物流程的保證下,
有毒物質對身體健康和環境均造成嚴重的損害和污染
進口塑料垃圾下降11.3%
中國海關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進口廢舊塑料同比下降11.3%,為350萬噸。
在廣州擁有分部的比杜的工廠,每年可處理4萬噸塑料,製成塑料顆粒,可作為原材料生產新的產品。買家包括為惠普電腦、飛利浦電器供貨的中國製造商。
淘汰不合格商家
比杜歡迎中國政府推行更高的標準,因為有責任感的企業會從中受益。「我們過去要與那些根本不保護員工權益以及環境的對手競爭,如今我們這樣的企業受到鼓勵。」
康納斯則表示,隨著與中國做生意的成本增加,西方企業自己完成整個回收過程可能會更有利可圖。他的公司正在尋找合資夥伴。他說,過去中國的競爭優勢是成本低,如今這一優勢急劇減少,可能會刺激美國在本土投資回收材料的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