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3年10月14日訊】吟詠上口的「一曲離騷一碗茶」,撞擊心扉,引人遐想。古琴曲《離騷》與「茶」入詩,境界神妙。屈原的《離騷》吟詠了一千多年,到晚唐,琴人陳康士把它譜成古琴曲。人們在循著琴聲重溫著楚地的香草美人的淒婉寂寥之情、孤傲之心時,又有了自成廟堂的禪境。
這是元代著名詩人耶律楚材的《夜座彈離騷》詩中的首句。
全詩:一曲離騷一碗茶,個中真味更何加。香消燭盡穹廬冷,星斗闌干山月斜。
耶律楚材的名字隱喻著《左傳》「楚雖有材,晉實用之」的典故,名楚材,字晉卿。在隨從成吉思汗西征大帳,寒夜不眠,彈奏古琴神品——宋徽宗時稱天下第一的「春雷」古琴。宋亡後,「春雷」琴曾陪葬金章宗。在地下埋了18年復出,又成元宮珍寶,後來「春雷」琴賞賜給了耶律楚材。
「春雷」琴聲亮如洪鐘,細如涓流。耶律楚材在帳中操琴品茶,心生屈平《楚辭》,彈奏《離騷》「始則抑鬱,繼則豪爽」。琴茶相伴,不覺月斜星稀,縈繞的故國舊夢,令人神往,但在這大自然衍生出的意境之美,是還要陪伴成吉思汗左右度過西域7年。那大漠寒夜琴曲中楚國文化閑處飄香的情懷,那「一曲離騷一碗茶」的日子還長著哪!
愛喝茶的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出生在高度漢化的契丹貴族家庭,世居金中都(今北京),生長於燕京(今北京),住在玉泉山一帶,是遼皇族子孫,幼時習儒誦經,自稱讀過「五車經史」。及長,博覽群書,旁通天文、地理,尤精律歷術數及釋老醫卜之說,是在漢文化熏陶下成長起來的異族子弟。個人歸屬是文化的認同,耶律楚材下意識裡可能沒覺得自己是契丹人,似乎已完全漢化。他非常熟悉由宋入元的漢族文化傳統,在喝茶的享受上,與漢族文人一樣地追求喝茶的時尚,他的摯友如王君玉等,就是漢族當時愛茶的儒士。
所以他喝茶不僅有漢族文人的特色,而且也相當熱衷於此道,茶對他已是生活必需品,用茶的需求須臾不離,哪怕是在軍旅征戰中,也得有茶喝,甚至直言不諱地向人家要茶。他的詩集 《湛然居士集》中,就收有著名的《西域從王君玉乞茶因其韻七首》,第一首寫到:積年不啜建溪茶,心竅黃塵塞五車;碧玉甌中生雪浪,黃金碾畔憶雪芽。盧仝七碗詩難得,諗老三甌夢亦賒;敢乞諸侯分數餅,暫教清興繞煙霞。
詩中說的是:很長時間沒喝到建溪茶了,心像塞滿五車大漠的黃塵,憶及「碧玉甌中」的「雪浪」,「黃金碾畔」的「雪芽」。現在不能像盧仝詩中說的連喝七碗茶,也不能像趙州的從諗禪師那樣連續三次地叫人「喫茶去」。你是有茶的「諸侯」,快分給我幾個茶餅吧!讓我也高興地過一過茶癮。從中看出一個秉性質樸,不好繁禮縟節,向正在嶺南任職的好友王君玉要茶,急急道出嗜茶人沒茶喝的那種真切的感覺。
第二首詩寫到他收到了王君玉送來的茶:厚意江洪絕品茶,先生分出滿輪車。雪花灧灧浮金蕊,玉屑紛紛碎白芽。破夢一杯非易得,搜腸三碗不能賒。瓊甌啜罷酬平昔,飽看西山插煙霞。
大意是:圓圓的江西產的極品茶餅幾乎裝了一小車。碾碎的雪白的茶芽像玉屑一樣飄落,烹煮後茶湯湧現出白色金蕊似的沫餑。喝一碗難以入夢,喝下三碗才過得茶癮。喝罷似瓊漿玉液般的茶湯,總算滿足了往昔沒茶喝時的心情,現在可以心滿意足地欣賞那暮色中西山插入霞光的美麗景色。
茶滋潤著詩人的心情,接下來又連續寫了五首,描寫喝茶時的不同感受。最後一首寫,茶喝的他心滿意足,詩興奔湧,逸興遄飛,陳兵筆陣,揮毫成詩,茶驅逐了睡魔,這時神采飛揚地躺在帳中看如血殘陽。
耶律楚材用茶接續漢文化
耶律楚材在因茶而詩的詩中,寫茶的幽雅、飄逸、清新、靈動,又寫茶的內在力量和氣勢。可是茶在他的心目中可不是一般文人的月明清風的閑常之舉,他是在人們不經意間,用茶普及大元蒙古的漢化,他的詩中沒有元代漢族畫家趙孟俯茶詩中的乳酪味!他為歷史選擇了漢文化,他是在續接茶文化歷史,並以一種責任感去繼承茶文化歷史的優良傳統。 「一曲離騷一碗茶」多麼容易上口的詩啊!
元代著名政治家 、一代賢相、詩人耶律楚材卒於1244年,終年55歲。元世祖中統二年(1261),忽必烈遵耶律楚材的遺願,將他的遺骸移葬於故鄉玉泉以東的瓮山,即今北京頤和園的萬壽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