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3年10月15日訊】據財訊網報導,徐薇,典型的南方姑娘。她身上有很多中國女孩夢寐以求的優勢。雖然不算貌美如花,但嬌滴惹人憐愛;雖然在「拼爹」時代沒有多少優勢,但小康家庭衣食無憂。年僅25歲的她,已經是哈佛碩士畢業。但就是這樣的天之驕子,依然徘徊在北京街口,憧憬自己的未來。
留過學不等於「高富帥」、「白富美」。1978年到2011年底,中國留學總數達224.5萬人,累計回國人員總數81.84萬人,回歸率達36.5%。近5年,留學人員回國人數更出現了爆髮式增長,遠超此前30年總和。海歸就業城市主要集中在上海和北京,分別佔37.3%和31.8%。
徐薇就是這30%人群中的一員。2012年底,哈佛大學教育系研究所畢業的徐薇,在華盛頓工作了一年半後選擇了回北京。
在北京四年大學即將結束的時候,徐薇抱著試試看的心態申請了哈佛大學。「當時也沒有想太多,就是想說出去看看」。徐薇到美國後的相當長一段時間,過著愜意的學生生活。這幾年可說是美國生活中最充滿活力的部分。沒有圍牆的校園生活,總有更精彩的在後面。
臨近畢業的時候,徐薇決定不馬上回國。徐薇在華府找到了一家華文媒體打工。徐薇的性格偏於安靜,記者工作對於她來說,多少有些超負荷,但她在每每完成稿件之後,依然會覺得這一天是很美好的。
為了工作的方便,徐薇在華府租了一套小公寓。「房間很小,但是很舒服的。最主要是跑新聞方便!」。回憶起那一段忙到昏天黑地的日子,徐薇很有感觸,「其實成長很快,有很多東西需要學。從校園出來,能到這樣的一個緊張的氛圍鍛練,以後就都得心應手了」。
徐薇在華府工作了一年半之後還是決定回到中國。一方面是,所學專業是教育,可是她不願在美國做「只要是中國人」就能教漢語的中文老師。而且,美國好點的中學都在偏遠的郊區。而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即使拿到綠卡,父母也絕不去定居美國。
還在美國的時候,徐薇就已經開始留意找工作。就職的公司在北京最繁華的CBD中心,一抬頭就能看到央視的新址——大褲衩。徐薇說,儘管她頭上頂著海歸和哈佛的光環,但在北京想要找一份稱心的工作也不容易,目前這個對外出版社的傳媒專員職位勉強「合口」。
但找房的經歷著實傷透了心。「剛回來時一直住酒店,找到工作後,就想找個離公司近點的房子。第一次租的房子,離單位只有5分鐘路程,但跟房東老太太一起住,很多諸如「10點以後不准進出廚房」這樣的變態條款,折磨了兩週就另找住處了。「好懷念我華府的小屋啊」!
「華盛頓和波士頓在美國都屬於消費比較高的城市,而離我上班近的市中心,房租要佔到薪水的一半還多。現在不但房租少了一大半,而且薪水跟在華盛頓的時候差不多,雖然每天也免不了‘肉戰’地鐵,但只要一想到自己花掉的6萬美金留學費用,我就充滿幹勁!」
「回來之後最不適應的是國內環境」。說著說著,徐薇眉頭一蹙,「以前,不管是在波士頓,還是華盛頓,即使一年四季都開著窗戶不打掃,房間也不會有一絲塵印;但在北京就不行了,窗戶通風不到10分鐘,連鼻孔裡都是灰。
留學美國幾年,在文化影響和思維方式上,被他們熏陶了不少,但飲食習慣依舊頑固不化,終究吃不慣西餐。「北京有很多好吃的,各地的菜系都有。只要細細找,都能有物美價廉的地方」,談及美食,徐薇很是激動。
「還有就是我不太習慣國內的職場氛圍,也不太懂具體是個什麼樣的工作流程」。徐薇做傳媒專員,每天都要聯絡一些媒體和活動。但令她很不舒服的是,「不知道為什麼,還必須幫別部門的領導取快遞,取得不及時還會莫名其妙的挨說。有時候,真的很鬱悶!」
在不同咖啡廳品咖、看書,是徐薇最愛的休閑時刻。她說,回首被保送去上海外國語大學,再到後來去哈佛深造,「其實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只想一心做到最好」,「只是在某個回頭的瞬間,被自己沒恣意過青春、沒享受過愛情的七八年嚇了一大跳」。
才滿25歲的徐薇,還沒有談過戀愛。她說,從未因名校畢業感到優越,相反,生活的現實和職場的複雜又讓她一度萌生退意。或許某天她又將走上海外申博求學的路,因為現在的生活裡沒有實現她職業理想和個人價值的土壤,也沒有那個志同道合的MR right。
徐薇喜靜,也一再強調自己不想做女強人,說自己骨子裡還是個很傳統的中國女人,期望的不過是相夫教子、恩愛白頭的平淡生活,但為什麼想找個對眼兒的男人這麼難?但徐薇很快打趣道,「像我這樣的北京是不是特別多,其實我離‘聖鬥士’級別還有距離,對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