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3年10月16日訊】中國實際上落入了「美元陷阱」。 那麼,美國到底欠了多少外債?假如中國賣掉美國國債呢?
美國到底欠了多少外債? 顯然,這將是一個龐大而難以細數的數字。根據美國媒體報導,截至2013年7月底,海外債主共持有5.6萬億美元美國財政部國債。
根據美國財政部數據,截至2013年7月,中國持有1.28萬億美元的美國國債,日本持有1.14萬億美元美國國債。作為美國國債兩大債主,中國和日本正在應對來自美國出現空前債務違約的壓力。
日本副首相兼財務大臣麻生太郎與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近日敦促美國政府早日解決政治僵局,稱債務違約將給全球經濟帶來嚴重後果。
一位日本財政部高級官員表示,美國違約可能導致投資者拋售美元,從而大幅推高日元。而作為美國國債最大海外債主的中國財政部日前發出預警,稱「一旦發生債務違約,美方應首先確保國債利息的支付」。
由於中國外匯大部分用於購買美國國債,美國債務違約置中國於兩難境地。
美國財政部數據顯示,中國是美國國債的第三大債主,一共持有1.28萬億美元的美國國債,也是美國國債最大的外部債權國。
有關專家表示,中國難逃美元陷阱:如果美債違約,作為最大債權國的中國將面臨無法獲得還本付息的風險;假使美債不違約,但如果美國新發行的債券沒有買家,就得由美聯儲照單全收,而這等同於新一輪的QE(量化寬鬆貨幣政策)。
中國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7日表示,中方要求美方在10月17日之前採取切實措施,及時解決國債上限爭執,防止美國國債違約,確保中國對美投資安全。「一旦發生債務違約,美方應首先確保國債利息的支付。」
而中國作為美國國債最大海外債主,一旦美國債務違約,一方面美國可能本息支付都將違約;另一方面一旦中國採取拋售措施,國債價格必將暴跌,收益率根本覆蓋不了價格下跌的虧損。
實際上,中國已處於極為被動的兩難選擇之中。「美元是全球市場的主宰貨幣,佔據80%以上的市場份額,美國兩黨最後會達成一致,繼續提高美債上限,這是慣例。」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表示,如果美債違約說明美元不行了,美國人努力了兩百年是不會放棄美元的。
事實上,2011年美國也出現債務違約這樣似曾相識的一幕,但最終美國兩黨達成協議提高債務上限。
不過對中國而言,即使美債不違約,也會面臨新的問題。即便10月17日美國兩黨達成協議,美國債務違約警報解除,但如果美國新發行的債券沒有買家,就得由美聯儲照單全收。美聯儲購買國債的方式只能是印鈔票,發新債還舊債,這無疑等同於新一輪的QE。
而無論是美元的量化寬鬆或者大幅貶值,對擁有巨額外匯儲備的中國來說都會帶來巨大的損失,中國實際上落入了「美元陷阱」。
那麼,假如中國賣掉美國國債呢?
據美國《財富》雜誌報導,中國在本週敦促華盛頓盡快解決預算談判糾紛,並確保中國在美國的投資。中國講這樣的話並不讓人奇怪,因為中國是美國最大的海外債權人,但中國不會干涉華盛頓的政治。
中國購買了大量的美國國債,目的可能是為了消除人民幣升值的壓力。截至今年七月,中國共持有1.27萬億美元美國國債。如果美國債務違約,誰最擔心,當然是中國。根據德意志銀行的統計,在美國國債持有量方面,中國排在第三位,排在美國社保基金與美聯儲後面。
由於中國持有這麼多美國國債,中國理應做出打破債務上限談判僵局的努力。從理論上看,中國可以威脅要賣出美國國債,但這會導致國債價格大跌,這是個瘋狂的主意,沒有人會支持,尤其是中國,這是中國最不願意看到的結果。
在各種債務上限的警告中,中國保持著相對沉默。在2011年7月前次國會債務上限大戰中,中國也幾乎沒有發聲。
一些人認為中國會在債務上限問題上進行干預,但中國這麼做得不償失。這是一個微妙的處境,中國不會干預美國的債務上限談判,理由如下:
首先,美國對中國國內政策的批評讓中國痛恨不已,這便導致中國不願干涉其它國家內政。此外,中國應該支持哪一個政黨呢?中國可能認為華盛頓的政治爭鬥是民主政府的標誌,美國前國務卿希拉里在2011年已經向中國解釋了這一問題。
雖然中國持有難以置信數量的美國國債,但中國並沒有多少影響力。如果中國賣掉國債,那麼國債價格就會自由落體,中國手上未賣出的國債價值會嚴重貶值。
華盛頓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Nicholas Lardy表示,賣掉美國國債,中國還能買什麼,在歐洲爆發債務危機後,中國一直不願意購買歐洲國家債券,其它任何金融市場的產品都不能美國國債市場這樣龐大,流動性這麼好。
Lardy是中國經濟專家。他表示,如果最壞的情況發生了,美國真得違約了,那麼中國會從長期角度來重新評估在美國的投資。中國可能已經這麼做了。
在近幾年,中國正試圖減少美債投資,並尋找風險更低,回報更高的投資。根據《華爾街日報》的分析,在今年六月,美國政府國債在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旗下外匯基金中的比重已經從2010年6月的45%下降至35%左右。
如果這一趨勢持續,那麼多年以後,中國將不必再擔心華盛頓有關債務上限的爭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