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3年11月21日訊】鄧小平認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而今國內卻把刮地皮、掠浮財的「推土機經濟」(土地開發)當成了第一生產力,製造出蓋世無雙的房地產與政府基建的「泡沫雙雄」(陳志武語),不是大錯特錯了嗎?
「中國人窮了幾千年了」(鄧小平語),最直接的原因在於「中國人不瞭解,科學與工業主義,是我們西方一個很進步的觀念」(羅素語),科技創新是現代經濟增長的本質。從「只有馬力沒有馬」的機械革命,到全球化大規模生產與消費的工業革命,從後工業社會的電子革命到「購物不進店,交易不見面」的網路經濟時代,我們50後親歷過「照明基本靠油,通訊基本靠吼,交通基本靠走,治安基本靠狗,取暖基本靠抖,自娛基本靠手,解悶基本靠煙,快樂基本靠酒」的窮日子,又趕上了「交通基本靠飛機,通訊基本靠網路與手機,看病基本靠西醫,發言基本靠擴音機,會議基本靠投影儀,文件基本靠電腦,管理基本靠探頭,文憑基本靠四級,水準基本靠英語,呼吸基本靠空調,遊戲基本靠網路,娛樂基本靠偉哥」的新生活,深知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也深知沒有一個國家能靠刮地皮、掠浮財的「推土機經濟」崛起。
而國內這8年來的高增長,靠的卻是銀根(貨幣超發)、地根(地價高估)的槓桿撬動,缺的則是技術創新與效率提升。歐債危機中,為什麼德國能砥柱中流?因為「整個歐洲,只剩下德國人還在幹活。」日本當年也是靠製造業崛起的,是靠比西方還過硬的「短、小、輕、薄」的日本貨崛起的。如你所知,是豐田、日產、本田、三菱、松下、索尼、東芝、日立、夏普、任天堂、尼康、佳能、精工、卡西歐、西鐵城、雅馬哈、富士、三得利等壓垮了歐美品牌才崛起的。「技術立國」是貫穿戰後70年日本的基本國策,日本GDP的「60%靠科學技術取得,勞動、資本只佔40%。」(《經濟企劃廳報告》)
國內如今恰恰相反,GDP的60%是靠投資,科技佔比連20%都不到,超過20%則靠壓榨農民工的勞動,城市居民也變得越來越不幹活啦!不幹活怎麼過日子?靠倒騰房子過日子——國內如今投資靠暴力強拆蓋房子,消費靠傾家蕩產買房子,社會已被折騰成了一個不惜血本娶媳婦,省吃儉用買房子的社會。一個靠倒騰房子過日子的社會,悲催不?
出錯就像扣外套的紐扣。雖然第一顆就扣錯了,但要扣到最後一顆,才知道錯了。不鑽技術,不學手藝,不造產品,不提供服務,甚至不開工廠,不開店,只是一門心思用錢賺錢,甚至千方百計地偷錢、搶錢,還不是大錯特錯了嗎?。我插隊下鄉種過地。生產隊長都是老莊稼人,也都遇上過學大寨的新課題,梯田啦,深耕啦什麼的。老隊長臉漲的通紅,期期艾艾地憋出了一句大實話:雞x哩,地可不是這麼一種毬種法嘛!對於一個投資靠蓋房子,消費靠買房子的社會,我也想學老隊長那樣憋出一句話:媽的,錢可不是這麼個毬賺法嘛!日子不是這麼個過法嘛!
「只要你與一群生意人同桌,總會聽到他們如何幸運地取得一塊土地的故事。但是,沒有人跟你講他們的工廠最近如何賺錢。」(謝國忠語)這股棄實求虛、攫取暴利的投機求財風氣,顛覆了工薪階層、經營管理階層的價值觀。朝9晚5地辛勤一年,工薪所得不如一隻股票幾天內的炒作。殫精竭慮地辦個廠子,日理萬機地經營個店舖,不如一套房產兩個月內的升值。長此以往,誰還願製造物美價廉的產品?誰還願提供價有所值的服務?
3年1輪的短期庫存衰退,叫基欽週期;8年1輪的中期投資衰退,叫朱格拉週期;17年1輪的長期建築業衰退,叫庫茲涅茨週期。國內30年來有過3次大波動,每次都不少於8年,每次都與朱格拉發現的投資盛衰週期相似。這一輪衰退的根源,介於投資衰退與建築業衰退之間,8年以上是至少的。顯然,這種日子早已過不下去啦——實物產出輸出到了國外,而在「外匯佔款」名義下的印錢購匯卻把貨幣留在了國內。連續多年的印錢購匯推動了印錢投資,貨幣泡沫早已製造出資產泡沫了。房子成了最過剩的產能,印鈔成了比房子還過剩的產能,表明資源被最大規模地錯配了——關了廠子炒房子,用發橫財取代開店的日理萬機,開工廠的殫精竭慮,種植養殖的一把屎一把尿,如今有的是後起之秀啦。為什麼關了廠子炒房子?因為重商主義有急功近利的病態渴求。求錢若渴本身,就是病態渴求。
國內極端的重商主義誤解了人們對貨幣的渴求,以為貨幣等於財富,就直奔錢而去。求錢若渴的暴食暴飲,表現為政府的投資飢渴,民間的發財飢渴,主要則源於官員的投資飢渴。投資飢渴說白了,是對豐功偉績與彰顯政績有「病態渴求」。雖然民間的發財飢渴對一夜暴富的免費午餐有「病態渴求」,但官員的急功近利,才是大干快上的始作俑者,浮燥冒進有著「上有好者,下必甚焉」的放大效應,把中國經濟弄成了一個靠泡沫雙雄保增長,靠倒騰房子過日子的經濟。大錯鑄成,大衰退成了糾錯的必要成本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