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3年11月29日訊】每個投資者的嘴上都掛著這樣一個問題:「中國的未來究竟會怎樣?」在訪問了這個國家以後,你會得出結論,這是一個有陷阱的問題。因為那裡有著許多個彼此迥異的中國。
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11月21日刊登文章稱,首先是城鄉差距。這一問題並非中國獨有,但中國農村與城市居民的生活差異十分巨大。許多城市居民的生活與英國人相類似——擁有一間公寓、需要還房貸、開車上班、去商場購物以及使用網際網路等等。他們還能獲得一些由國家提供的保障,例如養老金和醫療等。
農民並不擁有他們所耕作的土地;他們僅僅有耕作的權利,但無法出售他們的土地。因此,上百萬的農民遷徙到城市,尋求更好的生活。但是,儘管他們能夠獲得工作機會,卻無法獲得國家提供的服務,因為這些服務通常是由他們的戶口所在地政府提供的,無法簡單地轉移到一個新地方。因此,外來工人經常不斷遷徙,並且更喜歡存錢而不是花錢。
其次是年輕人與老年人之間的差異。中國的年輕人與西方類似年齡的人十分相似——喜歡花光掙到的每一分錢,瘋狂地熱愛智能手機和時尚品牌。但他們的父母通常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成長起來的,那時食物短缺。因此,他們喜歡存錢。
此外,中國的新經濟和舊經濟之間也存在差異。一直到最近,它的爆炸性增長一直是由製造業商品的出口、建造新基礎設施和能源部門推動的。但新的經濟形式也在崛起,它們是消費行業以及高科技網際網路企業,後者的創新能力堪比——甚至超過了——矽谷的企業。騰訊公司就是一例,它的智能手機軟體「微信」比西方的類似軟體WhatsApp提供更多功能。
文章稱,中國經濟進一步分為私有部門和一個由國有企業和銀行組成的複雜體系,後者佔據經濟總體的大部分。這些部門之間競爭激烈,但競爭卻並「不公平」——十八屆三中全會結束後宣布的改革措施有可能解決這一問題。
文章指出,人們甚至不知道中國的增長速度究竟是多少——或者說,它究竟是否真的在增長。官方給出的經濟增長率約為7%,但有些專家對此表示懷疑。
那麼,面對這些差異和謎團,西方投資人怎麼能對中國和它的前景得出一個明確的想法呢?與許多亞洲地區的投資人(包括分析師、基金經理和經濟學家等)交流過後發現,他們也在糾結於同樣的問題。簡而言之,他們也不知道。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在西方經濟被無數消息靈通、聰明透頂的分析師日復一日地觀察研究的情況下,仍然很少有人發現金融危機的跡象。那麼,又有誰能斷定同樣的命運會不會發生在中國身上呢?
文章指出,與其試圖預測未來,投資者不如做好準備,應對可能遇到的任何事情。不要完全拋售,因為長期來看,中國肯定遠未達到其經濟巔峰。但也不要不計成本地賭博。
把你資產的一小部分——盡量不要投資超過5%——投給一個有經驗的經理管理的基金,他應當有足夠的靈活性,能夠在所有新興市場進行投資。如果市場下降50%——或者上漲一倍——不要感到吃驚。如果你相信自己的經理,一定要在漲跌期間保持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