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4年01月25日訊】在近日銀監會召開的工作會議上,銀監會主席尚福林表示,商業銀行信用風險呈現了新趨勢、特點,其中信用風險正從長三角地區向其他東部省市和中西部地區多點擴散,從鋼鐵、光伏、船舶等困難行業向上下遊行業和關聯產業鏈蔓延。
截至2013年11月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比年初增加1079億元,而10、11月份不良新增呈加速態勢,分別增285.6億元、139.1億元。
銀監會最近已向地方銀監部門以及商業銀行警示,2012年來暴露的鋼貿貸款領域重複抵質押等違規業務模式,隱現被複製到煤炭、木材、水產貿易等領域的跡象。」上述知情人士稱。其中煤炭業最為危險。2013年上半年,江蘇鋼貿市場不良貸款餘額為210億元左右,不良貸款率超過40%,較年初上升逾20個百分點,部分大中型銀行同期鋼貿不良佔新增不良貸款一半,風險基本已釋放完畢。
但隨著鋼貿不良的大規模暴露,去年開始傳導至鋼鐵生產企業,併進一步蔓延至煤炭、礦產等行業,風險傳染明顯。」河南 省銀監部門已多次警示當地煤炭、有色貸款集中,注意此類產能過剩企業在風險傳染下的還款問題。 和鋼貿類似,煤炭類能源企業同樣為資金密集型,對銀行資產質量衝擊大。
煤炭行業資金鏈斷裂的例子以廣東藍粵能源發展最為典型。藍粵能源以經營山西、內蒙等地煤炭為主,此外還進口越南、澳大利亞、印尼等地煤炭。公司主要客戶是在珠三角等地的電廠、鋼鐵、水泥、造紙等大中小型企業。近兩年,藍粵能源由於利潤收窄出現巨額虧損。除藍粵能源外,廣東其他大型煤炭貿易商如秦發、亞太能源、大優、飛馬等企業也在去年基本暫停進口業務。廣東省內和這家大型民企保持借貸關係的建設銀行、中國銀行及多家中小銀行出現總金額逾90億元的不良貸款。好在這家民營企業還有幾條破船可以拍賣,銀行們總不至於血本無歸,不過在運力嚴重過剩的今天,幾條又小又舊的干散貨船最多能賣不到5億。
煤炭業遭遇的兩大困境,一是產能嚴重過剩導致價格跌跌不休,煤炭業下游的鋼鐵、化肥、玻璃、電力、水泥都需要大力壓縮過剩產能,河北省尤其堅定淘汰過剩產能,同時環保壓力,天然氣取代煤炭的步伐越來越快,發達地區冬季供暖都優先使用天然氣。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近日發布的報告顯示,去年前11個月,煤炭行業虧損企業虧損額405.54億元,同比增長80.7%。「目前價格才剛開始下跌,等主流品種的動力煤跌到500元/噸時,煤炭行業的資金鏈必會亮起"紅燈"。」煤炭行業人士預言。「若忽視了不斷擴大的資金缺口和債務規模,煤價一旦跌破生產成本,資金鏈斷裂危機必將直接導致煤炭企業崩潰。」
煤炭業的第二個困境就是資產負債率高,企業對資金需求非常強烈,然而銀行卻收緊了煤炭業信貸,同時融資成本大幅度上升。煤炭行業的多隻信用債近期遭遇了集體下調評級,包括四川煤炭產業集團、義馬煤業集團、中航三鑫等。今年以來山西煤炭企業負債率節節攀升。截至2013年6月末焦煤、陽煤、同煤、潞安以及晉煤五大煤炭集團負債率均在73%以上,負債總額近6800億元。
中誠信託事件和聯盛集團案也導致銀行加速遠離煤炭業,中誠信託的控制人身陷囹圄,而聯盛集團的控制人也難逃牢獄之災,其在香港出庭受審,不出意外地話,肯定要吃幾年牢飯了。聯盛的規模遠大於中誠的振富能源,截至今年9月底,聯盛集團對外融資總額為268.07億元,其中銀行借款餘額超過153億元,信託借款餘額超過73億元。聯盛集團淨資產估計最多不過50億,還在不斷貶值中。
銀行對煤炭企業的信貸也漸漸收緊。原來現匯的付款企業現在提出承兌付款,對煤企來說,現金壓力大。所謂承兌付款,就是購買煤炭的企業從銀行開出一張遠期匯票,購買方承諾在未來數月進行付款。對於煤炭企業而言,原來可以直接收到貨款,現在這筆款卻變成了遠期匯票,需要在未來數月才能收到,資金壓力不言而喻。受銀行信貸收緊限制,不少煤企和貿易商不得不考慮繞開銀行,尋找其他的融資方式。據瞭解,鄂爾多斯許多中小煤企被迫以高利貸來解決資金短缺問題。煤炭業現在需要飲鴆止渴,不過就連一杯鴆酒都越來越難找到賣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