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家其派】
我們常說的上火、中邪、八字,來自我們的陰陽五行概念。太極的平衡原理、日本動漫中的「驅魔師」,都與我們的「陰陽」觀念有關。
「陰陽」的概念最早見於《易經》,「五行」的概念最早見於《尚書》,但這兩種概念在更久遠的年代就已經產生了,他們都是對世界的一種認知和解構。
到戰國時代,陰陽和五行漸漸融合成一種新的觀念,就是以「陰陽消息,五行轉移」為基礎的宇宙觀。也產生了陰陽家,提倡陰陽五行的學說,並用它來解釋社會人事。這個派別,源於上古社會的執掌天文曆數的官員,也稱「陰陽五行學派」或「陰陽五行家」。
陰陽家將中國視為「九州」,並且認同儒家的觀念。他們關注自然、山川、植被,對我國的地理和天文、氣候的研究有很大的貢獻。代表人物有公檮生、公孫發、南公等人,但以鄒衍最為著名。
隨著時代的發展,陰陽家的學說漸漸和神鬼迷信混為一談,其實在戰國時並非如此,也並不裝神弄鬼。陰陽五行的概念,對後來中醫、天文、地理、聲律的發展,都有積極的貢獻,直到今天還運用於中醫當中。
【陰陽家名句】
五德終始。
解讀:一國的興亡不是國君一人說了算,而自有相生相剋的規律;有德者居之,無德者失之。木、火、土、金、水五行代表這種德,也就是五德。因為五行相剋,五德也就相互挾制。這個理論一出,許多國君都有所顧忌,紛紛邀請鄒衍來講學,對他十分敬重。
鄒衍的五德說,到今天可以理解為一個人應該性格平衡,太火暴不好,太懦弱也不好。只有各種品德都綜合起來,形成一個多面體,人才更加有彈性和靈性。
大九州、小九州。
解說:中國是大九州的一部分,在它之外還有另外八個同樣大的地方;而中國神州大地上,又可以分為小九州,也就是九個地方。
今天周遊世界已經不是什麼幻想了,只要有足夠的資金和時間,幾乎可以到地球的任何角落。但是在古代,交通不發達,沒有媒體,交流上也存在障礙,通常人們認為中國就是整個世界、整個天下了。但是鄒衍卻能認識到中國只是世界的一部分,對自然和世界充滿了敬畏,這種思想也是很超前的。不夠,人們至今無法理解,鄒衍沒有到過國外,是怎樣得出大九州的結論的。
生、長、收、藏。
解說:生命就是一個產生、成長、收穫、儲藏的過程。這是陰陽家對生命的看法,其實不管是人還是一花一木,無不是經歷了這樣一個過程,生生死死。這就是大自然的智慧。
【陰陽家故事】
鄒衍吹律
在鄒衍生活的時代,北方的燕國屢遭外族的侵略,十分疲弱。昭王即位後,勵精圖治,招募天下賢士共同謀國,鄒衍欣然前往。聽說鄒衍要來,昭王親自為他打掃台階,擦淨竹蓆,在黃金台上拜他為師,並建了別墅請他居住,隨時向他請教。
在鄒衍、樂毅等名士的輔助下,燕國的國力日強。昭王覺得是施展實力的時機了,便派樂毅南下攻齊,連克七十城,報了昔日之仇;又派秦開帶領軍隊向東北擴張。鄒衍為了給昭王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常到燕國各地去考察。
這年春天,他來到漁陽郡。漁陽就是今天的北京密雲,回暖得很慢,寒氣太盛所以草木不長,百姓的生活很苦。鄒衍上了郡城南邊不遠的一座小山上,吹起了律管,三天三夜之後,漁陽的小山便飄來暖風,陽光明媚,冰消雪化,樹綠花開。整個漁陽在鄒衍的旋律中回暖了,農民趕緊下地耕種。
據說,鄒衍吹律的那年莊稼長得特別好,五穀豐收。鄒衍還從別處找來更好的莊家品種,教農民識別和耕作。從此,漁陽老百姓的日子漸漸好起來。離開漁陽之後,百姓為了紀念鄒衍,便把他吹律管的小山定名為黍谷山;山上建了祠,叫鄒夫子祠,「子」是表示敬重的意思,如孔子、老子、韓非子等;祠堂前立了碑,上寫「鄒衍吹律舊地」;在祠前栽了兩棵名貴的銀杏樹,到今天已兩千多年了,依然枝繁葉茂;又將鄒夫子教農民識別良種的地方稱為「別谷院」。「黍谷先春」就是來自這個典故。
到了唐朝,大詩人李白曾寫過一首詩叫《鄒衍谷》,稱讚鄒衍愛民之心:「鄒子一吹律管,能回天地心。」
来源:網文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