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輩大眾常年為生計不得不四處奔波(旅),少有精力為玩樂休閑而出門(游)。《詩經》、《楚辭》、《論語》等古代典籍中雖常有優遊樂哉的記載,但多是極少數皇族、達官、名士、風流的專利。我們從傳世的古代繪畫中可以看出些門道。
唐代名家張萱所作《虢國夫人游春圖》,內容繪楊貴妃的姊妹虢國夫人騎馬游春,為家人隨意郊遊狀。畫中虢國夫人身著春裝,粉紅綢衫,綠色裙裾,露出粉胸粉脖,頭上紮著流行的馬尾髫,時髦、高貴而涼爽。隨伺有手持馬鞭的馬伕、侍女多人。主人的馬,項下系有紅球。這本身就是皇親的娛樂。同時代的《春郊遊騎圖》,也有數名侍者隨騎。「後四騎,一夾彈,一囊笛,一韜琴,一負酒」。其畫中主人的身份,非皇親及國戚無疑。
五代南唐周文矩所作《荷亭奕釣仕女圖》。畫中人亦富貴大家莊園內的休閑生活。畫中有危臨荷池的涼亭一座,亭內兩仕女對弈,小兒嬉戲膝下。旁有女奴持扇侍候。另兩女垂釣,有奴婢挂餌,有奴婢扛畫屏為之遮陽。
宋代趙岩《八大春遊圖》,畫中奔馬精氣十足,威風凜凜;馬上騎士個個心高氣傲,是中世紀典型的貴族紈絝子弟形象。畫中環境是皇家苑園。
蘇州《盛世滋生圖》長卷有登靈岩山一段。有松林間文人聚會景致。三文人席地坐,一老者揮毫題寫,文房四寶齊備,似文人雅士的聚會。三四個僕人在旁忙碌著,為聚會者準備著吃的喝的,有提盒食籃之類。不遠處停著三乘涼轎,六個轎夫乘涼等候,隨時伺應。
明代《東園圖》寫徐申之私人園林中的一次文人聚會。蒼松古木,湖石池沼,水榭歌臺。畫中文士吟詩賞畫,弈棋,童僕們跟隨侍候。是在野貴冑文士的生活寫照。
明崔子中的《杏園宴集圖》,是送給朋友魚仲的。畫中主人與客人於杏園相會,討論詩歌文章。「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陶淵明)主題是歌頌友誼。有隨伺紅衣綠衣者二人。主人一人捧茶,另一人展文。二僕女素妝,磨糕蒸糕。旁設石磨鐵爐,生活設施一應俱全。
古代的「旅遊」休閑因為是少數皇親、貴冑、達官、名士的專利,形不成大眾旅遊的氣候,就未能形成一個行業(旅遊業)來服務。所以,偶爾出遊,尋幽踏青,也只能採取「自助旅遊」的方式。因為沒有為遊客服務的行業可以倚賴,出遊者只能不嫌其煩地自備多種游具:「竹冠、披雲巾、道膠、文履、道扇、拂塵、雲舄、竹杖、癭瓢、斗笠、葫蘆、藥籃、棋籃、詩筒葵箋、韻牌、葉箋、坐氈、夜匣、便轎、輕舟、疊桌、提盒、提爐」(高濂《遵生八箋起居安樂箋溪山逸游條》)。當然,還應該有多名僕婦、書僮、力夫伺候在側。所以,在我國,旅遊休閑的行為起源很早,為旅遊服務的專門行業卻起源較晚。
沒有享受社會服務的機會,也就沒有因服務不周的煩惱。「其游也,優哉,樂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