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4年06月23日訊】阿里巴巴集團終於要上市了。
6月16日,阿里巴巴集團(後簡稱「阿里」)公布招股書,正式啟動了美國納斯達克上市計畫,計畫融資10億美元。該金額只是佔位金額,實際的籌資金額很可能會大幅度超出這個數字,業界預估其募集資金的目標是200億美元。
阿里創立於1999年,是一間提供電子商務在線交易平臺的公司,業務包括B2B(Business to Business,即企業與企業間通過網際網路交易)貿易、網上零售、購物搜索引擎、第三方支付和雲計算服務。集團的子公司及關係公司有阿里巴巴B2B、淘寶網、天貓、一淘網、阿里雲計算及支付寶。
阿里在美國的上市計畫引起華爾街一片沸騰。《華爾街日報》在6月16日當天的報導稱,從招股書來看,阿里在美國的上市將可能是歷史上最大規模的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s,即首次公開募股)之一,有媒體對阿里整個的市場估值已達到2500億美元,集團主席馬雲也有望成為中國新首富。據披露,阿里去年擁有2.31億活躍買家,旗下三個購物網站(淘寶網、天貓、一淘網)實現2480億美元消費額,規模與芬蘭的經濟體量基本相當。
然而同時,美國國會中國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U.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在6月18日發布報告稱,阿里、百度、微博等VIE(可變利益實體)結構網際網路公司可能面臨重大風險,並提請投資者務必謹慎。該VIE結構使用了一套複雜的法律合同將外國投資者與中國公司聯繫在一起,而這種VIE結構中國大陸法院「很可能」都不認同。報告還指出,這些公司通常在開曼群島等避稅天堂註冊,從而繞過中國大陸對外資進入企業的限制,但同時也因為法律複雜性讓投資者承擔風險。
謀求控股 上市取道美國
美國國會的擔憂不無道理。阿里曾在2013年計畫在香港上市,並向港交所提出了一項「創新方案」,希望引入合夥人制度(即「雙重股權制度」),即少數股東通過投票權設置來控制公司,目的是為了使現行的管理團隊擁有董事會內多數董事的提名權。但該提議最終遭到香港政府拒絕。香港特區政府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在2013年10月9日公開表示,香港上市規則規定不能設有雙重股權;為了保障投資者權益,必須堅持「同股同權」的原則。此後阿里與香港交易洽談多次但均未找出共同解決方案,因此阿里在香港上市暫時擱淺。
而美國可以採用不同表決權股份結構上市,因此阿里於2014年3月16日對外宣布,啟動該公司在美國IPO上市的事宜,隨後阿里在5月6日正式提交首次公開發行(IPO)的申請,並在6月16日公布了招股書。
阿里之所以提出「合夥人制度」,是因為阿里在創業初期,接受了日本軟銀和美國雅虎的種子投資,所以必須要通過特別的條款才能保住創始人的控制權。通過「合夥人制度」,馬雲的管理團隊可以提名董事會大多數董事,例如董事會有9個人,合夥人可以提名5個。這樣一來,即使軟銀和雅虎佔有多數股份,也會因為「合夥人」實質控制董事會的大多數董事,無法控制董事會營運決策權。
回購股權 加速收購與合作
阿里急於上市的真正目的,是為了從雅虎手中回購自己所有的股權。
2012年5月,阿里與雅虎達成股權回購協議:如果阿里在2015年12月前進行IPO,阿里有權在IPO之際回購雅虎持有的剩餘20%股份。
為了謀求上市和擴大商業版圖,阿里在過去1年裡實施了一系列收購:2013年以5.86億美元購入新浪微博公司發行的優先股和普通股,佔微博公司全稀釋攤薄後總股份的約18%;2014年2月全資收購高德地圖;6月全資收購UC瀏覽器,並組建阿里UC移動事業群,將整個UC徹底並入阿里體系之中,該收購也被成為大陸網際網路史上最大金額的收購;阿里還在6月入股廣東二十一世紀傳媒和博客媒體虎嗅網,正式切入媒體,為IPO上市造勢。阿里還在5月出資12億買下恆大集團旗下足球俱樂部50%的股權,外界猜測此舉是其擴大版圖的同時,也為上市做準備。
此外,阿里頻頻與多家有政府背景的大陸企業建立合作,6月12日,阿里巴巴與中國郵政簽署了一個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在物流、電商、金融和信息安全等領域深度合作,合建中國智能物流骨幹網路;6月10日,阿里巴巴與央視達成合作,阿里雲為央視提供「CCTV5」這一APP的世界盃比賽直播支持;5月27日,阿里雲與中國氣象局達成戰略合作,中國氣象局與阿里的「菜鳥網路」將聯手完善中國首個物流數據平臺——物流預警雷達,提高物流系統的效率,等等。
上述合作幾乎全部集中於智能物流骨幹網和雲計算,使用的則是阿里的雲平臺以及雲操作系統,為政府部門提供支持的同時也將這些部門的核心數據保留在阿里的雲服務平台上,這與百度在4月開放其「大數據引擎平臺」吸引政府部門入駐的方法如出一轍。
利弊難料 估值泡沫均飆升
有分析人士認為,阿里在近期的一系列收購、加速與政府間的合作,目的是為IPO上市做準備---提高其上市的估值。
有分析人士認為,儘管收購了媒體、高品質的網際網路公司(如高德地圖、UC瀏覽器等),並通過和政府部門合作讓其為阿里背書,然而阿里的本次上市很可能使投資者遭受損失,因為阿里目前的市值(2500億美元)已經被極大的高估。
阿里在2010、2011、2012、2013和2014財年的集團營收分別為人民幣66.7億元、119.03億元、200.25億元、345.17億元和525.04億元。而2010財年,阿里處於虧損狀態,淨虧損為人民幣5.03億元;2011、2012、2013和2014財年,阿里處於盈利狀態,但其淨利潤分別只有人民幣16.08億元、46.65億元、86.49億元和234.03億元。
阿里近幾年的高速增長的收入和利潤,以及一系列的收購、與政府部門的合作,不斷刺激這投資者的神經,給出了越來越高的估值預期,從1000億美元、1500億美元到現在的2500億美元,這樣的估值中所佔的泡沫可能也是歷史最大。
此外,阿里的商業版圖覆蓋領域極其繁雜,而其背後的股東成員背景也錯綜複雜,據路透社的報導:江澤民的孫子江志成通過其香港私募基金「博裕投資」也控制著阿里5.5%的股份。隨著江系勢力在中南海高層角逐中日漸式微,可能也會成為影響阿里未來發展的一個參數。
阿里美國上市可能會刷新IPO的歷史規模,但其估值泡沫可能也是歷史最大,風險不容低估,投資需謹慎。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看中國網站無關。本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讀者請僅作參考,並自行承擔據此進行證券投資操作而產生的全部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