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債務的風險(看中國配圖)
【看中國2014年07月04日訊】國際評級機構標準普爾在近日發布的一份報告中提出,中國企業債務規模已達14.2萬億美元,佔全球三成的份額,超過美國的13.1萬億美元,成為全球企業債務規模最高的國家。除標準普爾之外,摩根大通、里昂證券等眾多國際金融機構也紛紛對中國的企業債務風險提出預警。
中國企業的實際債務規模到底是多少,有關方面沒有正式對外公布過。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在金融危機後的這段時間,中國企業的債務規模已進入一個新的平臺,達到了相當規模。
雖然說債務規模不一定與風險完全掛鉤,但是,債務規模越大、特別是債務佔GDP的比重越高,風險也越大,是不可否認的。因為,債務佔GDP的比重越高,說明資金的運行效率越低。資金運行效率低,自然風險也就大。那麼,中國的企業債,到底有多大的風險呢?風險又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企業投資效率低,債務風險大。縱觀中國經濟發展的實際,投資一直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過去,儘管投資的規模和速度沒有現在高,但是,由於投資的效率較高。因此,投資給企業增加的債務負擔也不是很重。而且,每當出現投資過熱時,中央就會立即採取調控手段,遏制投資增長過快。這也是為什麼會經常出現一抓就死、一放就亂的主要原因。即便如此,投資與企業債之間的關係還是比較協調的,風險也是不大的。
但是近年來,特別是房地產市場放開以來,投資的效率開始急劇下降了,以房地產為主體的非生產性投資、虛擬投資比重越來越大,效率則越來越低。所提供的GDP,更多也是一次性或低效率的。那麼,企業的債務膨脹速度也就十分迅速,短短的幾年時間,廣義貨幣(M2)就超過了美國。這其中,企業債就是最主要的方面。所以,投資效率低是企業債風險的十分重要的方面。
其二,資金運轉效率低,債務風險積聚快。我們說,過去的企業投資儘管也會每過幾年就出現一次過熱現象,但是,從總體上講,還是風險較小的。原因就在於,資金的運轉效率還比較高。資金運轉效率高的原因,則是生產性投資唱主角。
但是,進入二十一世紀以後的企業投資,相當一部分已經轉向房地產開發、城市建設、基礎敲詐建設等資金運轉速度極快的行業和問題。更直接地說,就是資金都變成了鋼筋混凝土了。這樣的資金結構,還怎麼可能運行效率高呢?沒有高效率的資金運行,又怎麼可能不隱藏著巨大的金融風險呢?
其三,企業互保聯保現象嚴重,風險隱患巨大。現代經濟是金融經濟,企業沒有債務是不可想像的。但是,債務的構成以及風險隱患的多少,是企業債安全性的核心。
但是,從中國企業債的實際情況來看,風險隱患是相當大的。除了規模大、數量多、增速快外,企業間沒有保障的互保聯保,則是最大的風險隱患。因為,銀行在給企業投放資金過程中,都過度強調形式上的抵押擔保,而不重視抵押擔保的質量。尤其是互保聯保,已將債務風險以乘數效應放大。
今年以來,各地以發生多起因為一家企業破產,而導致整個地區出現嚴重金融風險的問題。原因是,為這家企業提供擔保的企業很多,而提供擔保企業之間相互擔保的現象更為嚴重。也就是說,一家企業出現風險,就會帶動一批企業出現風險,甚至把政府拖下水。如此一來,所謂的企業債風險,就不是單純的賬面風險那麼簡單,而必須按照乘數效應來分析和判斷。如果不重視這方面的問題,就有可能使風險在瞬間迅速蔓延,引發系統性風險。
除以上幾個方面的風險之外,近年來,地方政府和企業在向銀行間接融資出現困難的情況下,又將目標轉向發債等間接融資。而發債需要有資產做保證,於是,又通過行政手段,將政府可支配的土地以及其他資產,如水、電、氣等,甚至醫院、學校的資產,一併注入到企業,由企業申請發債。一旦出現兌付風險,其可能帶來的問題,無法想像。
所以,對企業債的問題,還是需要認真地研究與分析,切不要以為企業是市場主體,可以按照市場主體的要求執行。關鍵是,中國的企業,不像一般性企業,它不僅過度負債,而且與其他企業建立了互保聯保關係,將自己和其他企業都綁架到一起了,形成要生同生、要死同死的格局。這才是最大的風險,也是最為嚴峻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