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時間如電光火石轉瞬即逝,一晃眼,逃逃就在美國待了一年了。也許是人比較遲鈍,在美國時,我並沒明顯感覺到逃逃的改變。現在回國過暑假,一些一年沒見過逃逃的親戚朋友對逃逃變化的反饋特別大,我這才恍然發現,原來身邊這個小傢伙變了這麼多!
內向靦腆變陽光爽朗
說起逃逃最大的一個變化,那肯定是比以前更活潑更大方了。還沒出國前,他是一個比較內向,相對安靜的男孩,喜歡邏輯思考,喜歡安靜,從他的愛好是下棋這點便能看出一二。以前週末想帶他出去玩,或者讓他和陌生人打個招呼都有些費力,不過當時我們也沒把這點當大問題,畢竟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但一年多的美國生活對逃逃在這方面的改變是翻天覆地的!這也許得益於美國孩子之間豐富而頻繁的社交活動:各種聚會、生日派對、Play date、Pool party……最多的時候我要帶著他一天趕好幾場派對。而在這個社交日常化的國度裡逃逃從膽怯怕生變得慢慢適應,點點滴滴的積累難以讓人捕捉,但是,當量變引起質變的時候,你會發現,變化來得太突然! 摘了一段在加勒比海游輪上逃逃與他的小夥伴high翻了的視頻,就算是親媽也很難把這個像吃了「搖頭丸」的小傢伙跟以前那個靦腆內向小男孩對應上。
認真恪守規則
前幾天帶逃逃吃甜品,他非常仔細地把店裡貼著的每個標誌都研究了一遍。其中有個「不准帶外食」的圖標引起了他的警覺,因為圖標畫的是一個麵包和一杯飲料,再在上面加一條斜槓。他睜大了眼睛驚訝地問我,「這裡為什麼不能吃漢堡?」
還記得「遵守規則」是逃逃上學前班的第一課,也是他「社會課」的第一個考核項目。逃逃上學前班的第一週,教的都是學校裡需要遵守的規矩,比如在什麼地點和場合,應該用多大的音量說話;比如在食堂吃飯時需要幫助(開瓶子、要紙巾)打什麼手勢,要求上洗手間又打什麼手勢等等。
所以現在不管走到哪或遇到什麼新東西,他首先會研究、確認它的「遊戲規則」,然後再按照規則辦事,規則在他小小的心中已然根深蒂固。
敢想敢做的小當家
「What if」(「假如」)幾乎是逃逃的口頭禪,他總是有各種各樣的想法和提議。逃逃外婆前段時間跟我「抱怨」:「逃逃怎麼變得像個小管家了啊!」故事據說是這樣:客廳的電視機壞了,可是外公外婆找不到保修卡,兩人坐在沙發上商量怎麼辦,完全沒在意坐在一旁的逃逃,而逃逃可不喜歡這樣的無視感,將兩手插在胸前走到外公外婆面前「有模有樣」地開始建議「要不我們把這個舊電視機賣了,再加一點錢,買個新的回來吧!」。
愛送驚喜的小暖男
逃逃聽說小姨要來家裡玩,他就開始「張羅」了:提前把自己的房間收拾佈置了一番,還做了個寫著「welcome to my bedroom」的手工小卡片,卡片底下藏著一小包巧克力,放在架子上顯眼的地方,神秘地說是要給小姨一個surprise。話說這種「surprise 文化」在美國真心很盛行,各路神仙如聖誕老人、牙仙子、復活節兔子 (回覆36 可查看 「復活節,和兔子一起忽悠孩子」) 逢年過節派送驚喜就不說了。就算是平常,大家也會製造各種各樣的surprise,逛超市時逃逃要求給爸爸買個大西瓜作為晚餐後的surprise,甚至是學校也會經常傳來各種要求家長[微博]「保密」的事情,例如給孩子們的神秘禮物、給老師慶祝生日、就連老師給孩子發個獎都會事先串通一下家長要求保密,目的就是為了能給孩子一個大大的surprise:
美國人的這種讓人驚喜的舉動實在是溫暖人心,總是在小處打動人,而這種打動卻是建立在對人的細心觀察和真心付出上。
一個硬幣總還有另外一面
說了這麼多,我興奮地描述著逃逃一年來的轉變,但所有改變都是好的?正面的?其實不然。
當我看到曾經那個不到四歲能背「琵琶行」的文藝小子到現在只能依稀知道「葡萄行」的時候,心裏還是有點小失落。有一次在地鐵站臺看到一個樓盤廣告,他準確地讀出廣告上「獅子湖」這三個字,我正心中竊喜,再問才知道他是從下面的英文翻譯出來的。
會不會中文,懂不懂詩詞,這不過是表象,而更深層次的,是他的確少了些國內傳統文化的積累。舉個最明顯的例子,「It’s not fair(這不公平)」是他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無論是和大人還是小孩相處,他不太會想到謙讓,而傾向於看重規則上簡單的公平合理。作為一個血統純正的中國人,少了些儒家文化的熏陶,總覺得有點缺失。
另外,國內越來越規範的教育也使不少親戚朋友同齡的小孩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待人接物彬彬有禮。和逃逃比起來,這差距就像專業游泳隊員vs漁夫的兒子,前者訓練有素,專業;後者放任自流,隨意。總而言之,一年的美國生活讓逃逃改變了不少也丟失了些許。
【逃媽心語】
坦白講,我不迷信西方教育,逃逃在美國上學也只是個巧合。回頭看他這一年的變化,可以說,這一年,是值得的。但如果問我,若是花大價錢,甚至是以家庭長期分居的代價來換取孩子的留學,值不值?我只能說,且看且分析。未來的地球村會越來越小,中國和美國的距離也許就會縮短成廣州和成都一樣。我們都期望我們的孩子是更具有國際視野的一代,怎麼做好準備?我想,在哪裡成長都有一定的優點和缺點,而更重要的是,作為家長,在教育上的引導,需要有更包容更開放更堅定的心態,只要是好的,不管源自東方西方,都應該學習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