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畢竟不好對付,甲冑在身,渾身有勁使不上,張牙舞爪,看上去一點也不文雅,淑女們起先是碰也不碰它的,都說那是下裡巴人吃的東西。後來,螃蟹果然好吃,那怎麼辦?想出一個法子:一邊念詩一邊吃蟹。這下好了,螃蟹馬上成了文化人的事了,令吃者臉上有光。
魏晉時候的文人特別瀟灑,一個個狂放不羈,不是酗酒,就是煉丹,一心扑在當神仙的事業上。就這麼一群人,要是看見一盤螃蟹端上桌來,神仙也不做了,還是吃蟹要緊。於是「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見《世說新語》),吃蟹的事就被這些文人雅士們上升為精神文明範疇,有了高雅閑適的情趣。再後來,他們發展到吃蟹、飲酒、賞菊、賦詩四位一體,成為金秋的風流韻事。陸游詩曰「蟹肥暫擘饞涎墮,酒綠初傾老眼明。」再到後來,連《紅樓夢》裡的公子小姐們,都把啃螃蟹當作雅事了,一吃螃蟹就寫詩,弄得簡直像個螃蟹文化節了。
當時他們是怎麼吃蟹的呢?要照現在吃西餐的標準衡量,完完全全是一點兒也不優雅的。直到明朝,宮裡的人吃螃蟹依然很不雅。「凡宮眷內臣吃蟹,活洗淨,用蒲包蒸熟,五六成群攢坐共食,嬉嬉笑笑。自揭臍蓋,細細用指甲挑剔,蘸醋蒜以佐酒……」(見《明宮史》火集——飲食好尚」)這是一幅何等雷人的畫面啊:一眾人等皆皆伸出小指,用長長的指甲在蟹殼中挑剔,剔出一坨蟹黃,愉快地伸進醋碟中蘸蘸,然後入口啜吸……這像話嗎?
當然不像話。這哪像有錢有閑的貴族們幹的事兒啊。於是有個叫漕書的人,發明瞭「蟹八件」,它們分別有墊、敲、劈、叉、剪、夾、剔、盛等多種功能,簡稱為「蟹八件」。後來至民國初年,發展到鼎盛時期最多的一套吃蟹工具竟多達六十四件(見陸文夫《美食家》)。
事情越弄越複雜了。應邀到人家裡吃飯,一人分到一隻螃蟹,緊接著發到一套工具,刀、剪、錘諸多銀器擺在一個托盤裡,反射著令人心顫的寒光。大家不曉得這些工具怎麼用,都面面相覷,不敢動手。不過還好,細心的主人急大家所急,隨後就給每人分發了一張「使用說明書」,具體操作步驟共計九九八十一步,總用時約九十五分鐘。自從「蟹八件」發明以後,這樣吃蟹很有身份,人人都以這種吃法為驕傲。然而不幸的是,「蟹八件」的操作程式實在太過複雜,一般人只看說明書完全不明所以。發明人漕書順勢開辦了規模宏大的吃蟹培訓班,說通過集中三天培訓,保證讓人學會使用「蟹八件」,立馬成為紳士淑女。
從那以後,擁有一套「蟹八件」成了自豪的事兒。到了晚清時候,蘇、浙、滬一帶很多人家把它作為女兒出嫁時的必備嫁粧,上海民俗博物館就收藏了一套珍貴的銅質「蟹八件」。吃蟹徹底告別持螯大嚼的初期階段,從此走上了風雅、益智、健身、娛樂一體化道路。
據說漕書吃蟹培訓班中,有學生成績突出,最終成為了一名動物學家——此說還有待讀者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