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港通」甫一推出便遇冷風...(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4年11月20日訊】被視為證券市場上「劃時代」事件的「滬港通」推出後,兩地投資者似乎並不願意在對方市場交易,除了第一天滬股通的額度用盡以外,接下來兩個交易日投資者的熱情逐步降低。港交所數據顯示,11月19日滬股通成交28.42億元人民幣(含6.1%賣盤),只用了20.1%的額度;上證所數據則顯示,港股通買入成交3.02億元人民幣,賣出0.91億元人民幣,額度只用了不到3%,不過賣盤額度佔23.2%。
業內人士認為,滬港通成交遇冷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對兩地的散戶投資者而言,如果是對跨境投資有興趣的話,早已通過各種途徑在對方市場開戶,對機構投資者而言,本身就有QDII和QFII等工具;其次,滬港通只能在兩地市場均交易的日子才開放,由於上海和香港的開市時間並不完全一致,一旦對方市場發生重大變動,投資者卻無法操作;最後,目前來看買入對方市場股份的投資者,更多是著眼於長期投資,挑選自身市場稀缺的股票。
兩地投資者或早已開戶?
多位在內地投資港股的人士表示,真對港股有興趣的,早就在香港開戶了,在深圳以及珠三角地區尤其明顯,而且資金進入香港的渠道也很多,在內地通過港股通投資的人其實不多。
多位香港券商客戶經理對媒體表示,香港對外來資金並無任何限制,只要內地居民可以把資金匯到香港,就可以在香港開通港股交易賬戶,多年來,珠三角等地理位置近的地區,很多投資者都有做港股的投資,港股小市值股票的估值低廉和較大波動,對內地投資者都有很大吸引力。
不僅如此,內地券商其實在滬港通開通前的幾年,就一直在部署港股開戶的步伐。華南某知名券商的一位客戶經理稱,開通港股交易賬戶在該券商香港子公司交易,不用滿足50萬元的滬港通投資門檻就可以直接開戶。就北上開戶而言,2013年3月,經中國證監會批准,中國結算公司發布了修訂後的《證券賬戶管理規則》和《業務指南》,放開了對境內港、澳、臺居民開立A股賬戶的限制,從2013年4月1日起,境內港、澳、臺居民可據此開立A股賬戶。
一名資深投資銀行家溫天納向媒體表示,目前北上買A股的意欲較強,有明顯的機構投資者的影子,而南下買港股的意願卻奇冷,隱約只見散戶的身影;由於遊戲規則不一樣,投資理念不一樣,監管與交易條款不一樣,還有50萬元的門檻,內地投資者通過港股通投資並不熱烈。
投資者隱憂
目前,滬港通只能在兩地市場均交易的時候才開放。由於香港和內地的假期不同,如每年香港的聖誕假期和內地的春節和「十一」長假,都會遇上單邊開盤的情況。有投資者擔憂,在本地市場長假停市期間萬一遇到市場急劇動盪,投資者將無法入市拋售持有的對方市場股票,不過,如果投資者是直接在對方市場開戶交易的話,就不會碰上這種情況。
由於滬港通存在限額,若買賣差額超過限制,即日剩下的部分交易也會被強制中止,一些尚未對盤的買賣需求將無法執行,餘下整天也是無法進行交易,此時如果外圍出現突變,投資者只能眼巴巴看著不能行動,未來制度如何優化,必須要有重點處理。
11月17日滬港通開通的上午,在滬股通單日額度用盡之前,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市場交易過程中,在額度用完前就一直在考慮下一步怎麼走,要把市場整體運作所有的方方面面考慮週到,在一段時間後會有更多信息和數據出來,然後會有綜合評估,未來額度怎麼處理會早日公布。
有投資者問:「滬港通為何只能在兩地市場均交易的日子才開放,日後會否調整?」李小加在其網志上回應稱,如此安排主要是因為兩地市場的交易日並不一致,考慮到交易結算所涉及的本地及跨境付款事宜以及券商和銀行界的營運安排,尤其是兩地券商一般都不會在假日期間營業,滬港通只在上證所及港交所均為交易日且結算安排均可有序運作的日子才開通。如果在一邊市場假期期間開放滬港通,業界的營運成本和負擔將會大幅增加,投資者及從業人員也需要改變原有的休假安排及風俗習慣。目前的安排是兩害相權取其輕的選擇。在滬港通開通後,兩地交易所會繼續與券商及銀行業界探討在假期提供跨境交易服務的可行性及市場需求。
11月19日晚間,港交所的「滬港通市場數據摘要」顯示,19日滬股通成交額前十名的,第一位大秦鐵路、第六位北方導航、第十位貴州茅台都分別代表著港股市場上的稀缺品種——鐵路、軍工、白酒的三個行業。港股通成交額排名前列的,包括波司登、騰訊控股、中芯國際等十家公司,其中只有第七位香港中華煤氣以及第八位長江實業並非內地企業,其中成交最活躍的波司登賣出1300萬港元,遠高於買入的802萬港元。
對此,香港匯業證券策略分析師岑智勇認為,香港投資者都傾向投資一些規模大,或有政策概念的A股,也包括A股較H股折讓的金融股。因為近期A股和港股都下跌,可能使得投資者望而卻步,所以雙向金額都用得較少,相信要待大市穩定後,才有機會吸引投資者入市。從港股盤面上來看,由於港股裡部分消費和媒體板塊估值上相對A股便宜,成為了這一輪南下資金的主要目標。
溫天納稱,兩地投資者基本上就是只買中國概念股,第一購買熟悉的品牌,第二購買政策受惠股,特別是自己市場沒有的,第三購買A、H價差股;就滬股通而言,鐵路是政策股、白酒是香港稀缺板塊;就港股通而言,由於成交額太低,這些股份排名數據未能顯示,因為主要都是些零散投資者。而買賣滬港通的投資者,短線投資者很少,主要是因為限制依然太多,預計未來限制減少後,短線對沖交易比例將大升。
另外,滬股通賣盤成交只佔6%,而港股通賣盤佔23.2%;對此岑智勇認為,滬股通操作依然是T+1,對部分投資者而言不方便賣出,所以投資者都傾向較長線持股;港股通可以T+0操作,投資者可以更加靈活操作。
美元走強 滬港通未必能扭轉資金流出
大和資本首席經濟師賴志文特別強調,因為美元走強,內地信貸增長加快,當前經濟需要擔心的是資金流向國外,逐漸流向美元區,最終流向美國聯儲局資產負債表,而滬港通未必能扭轉資金流出的局勢。
據大和資本的報告,自美國聯儲局第一次推出量化寬鬆措施至今,流入內地作套利活動的資金達1萬億美元。隨著聯儲局退市,市場預期美國將加息,美元今年5月開始走強,令到資金至今初步流出約1330億美元,預計今年國際收支盈餘急跌至600億美元,明年會出現赤字1000億美元,2016年赤字擴大至1200億美元。
摩根大通亞洲及新興市場首席股票策略師莫愛德(Adrian Mowat)對此也表示,美元當前走強,內地和香港資金會出現流出,未來要留意內地放寬貨幣政策,以及美國加息幅度,並密切關注兩地外匯儲備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