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數據(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4年11月21日訊】表面光鮮的三四線城市,正醞釀一場房地產風暴。高昂的資金成本,大量的物業積壓,重壓之下,不少開發商已經不堪重負。
11月18日,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了10月份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數據,數據表明,10月房價跌幅擴大,超九成城市下滑。
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性住房)價格變動情況與上月相比,70個大中城市中,價格下降的城市有69個,持平的城市有1個。環比價格變動中,最小降幅為0.2%,最大降幅為1.6%。
與去年同月相比,70個大中城市中,價格下降的城市有67個,上漲的城市有3個。10月份,同比價格變動中,最高漲幅為3.8%,最低為下降9.1%。
二手住宅價格變動情況(網路圖片)
二手住宅價格變動情況與上月相比,70個大中城市中,價格下降的城市有64個,上漲的城市有2個,持平的城市有4個。環比價格變動中,最高漲幅為0.3%,最大降幅為1.8%。
與去年同月相比,70個大中城市中,價格下降的城市有65個,持平的城市有1個,上漲的城市有4個。10月份,同比價格變動中,最高漲幅為3.0%,最低為下降10.7%。
今年8月份監管層"勸誡"信託暫棄三四線城市。銀監會口頭要求各信託公司謹慎對待三四線城市房地產項目,盡量不做民企位於非核心城市的房地產項目。
建設銀行表示或收縮三四線城市房地產貸款,建行負責人稱,更傾向於選擇和央企房地產企業合作,並盡量選擇一、二線城市的房地產項目,收縮三四線城市項目。
分城市看,北京、上海、廣州、深圳4個一線城市同比漲幅比去年12月均有所回落,分別回落1.8、1.0、1.5和2.1個百分點;天津等31個二線城市同比平均漲幅比去年12月份回落0.2個百分點。
中國金融業已經密切關注三四線城市的樓市風險,甚至已經開始從那裡撤出;但至少以董文標、史玉柱為代表的民營資本依舊看好北上廣一線城市。中民投是新近成立的一家民營投資集團,註冊資本高達500億人民幣,其掌門人是曾經開創小微貸款行業的董文標,他對市場的判斷非常準確;而市場數據也證明北京樓市已經止跌回穩。
於是得到一個結論:中國樓市正或將出現分化局面,以北京為代表的一線城市房價回到上升通道,而三四線城市將面臨一場房地產風暴。
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最近在報告中寫道:「中國房地產市場看來已到轉折點。房產市場下滑是近期中國主要的宏觀風險。」
房產泡沫又一次成為華爾街分析人士最關注的中國風險之一。英國《金融時報》報導認為,對華爾街來說,中國房產泡沫最具象的體現就是距離北京僅150公里、就在天津近郊的於家堡。
北京中原地產市場研究部總監張大偉表示,在土地財政的驅動下,前幾年不少三四線城市大量供地,並在近期形成海量房屋供應。
這些年三四線城市的房地產正經歷一場生死劫,每一個樓盤的背後,都隱藏著腥風血雨,或許在不遠的將來,這些當地聲名顯赫的開發商,或將一個個走向死亡之路。同時,城市規劃的無序使「新城」遍地。近期媒體曝光的貴陽、營口、常州等地均是以新城建設帶動房地產開發的典型案例,但後續需求的乏力使新城變成「鬼城」。在西南部的一個三線城市,這裡雖然號稱有350多萬人口,但這包括下面10區縣的人口,真正這座城市只有不到60萬的人口。
粗略統計一下,住宅開發量高達600萬㎡,還有更恐怖的是商業開發商量,該城市已有6個大型百貨。但這遠遠不夠,這裡未來5年內,還有將近8個超過20萬㎡的商業綜合體推向市場。這不是搗亂,而且是純粹在找死。
事實上,三四線城市房屋銷售不暢的狀況日益明顯。中原地產的報告顯示,今年1月,該機構監測的25個三線城市新建住宅成交11.22萬套,連續3個月走低,創6個月新低。14個四線城市新建住宅成交僅1.63萬套,創下11個月新低。
為什麼說三四線城市的樓市危險了,因為房地產企業都是高負債經營,金融的支持對於房企的生存至關重要,所以銀行一旦從三四線城市撤退,不再給那裡的房企和房貸融資,就會對當地房地產業造成致命打擊。銀行,雖然留給人的印象是「晴天打傘,雨天收傘」的邪惡面貌。
渣打銀行大中華研究業務主管王志浩稱,平臺發債償還銀行貸款只是在「爭取時間」,最終不得不清算,這雖然不大可能引爆債務危機,但一些信貸和資產出問題會進而影響經濟發展。
《金融時報》則是認為,中國建成房屋供大於求是房地產市場走到轉折點的推手。2011年,房地產市場還是供不應求,如今以在建房屋總建築面積看,供應足以滿足全國四年多的需求量。
於是也可以理解銀行為何會撤資,供大於求、成本過高、不懂經營,導致了三四線城市的樓市問題積重難返,銀行再也不敢為其進行後續融資。由此,我們可以預見到一場風暴的臨近,當地開發商的批量死亡近在眼前。
總之,三四線房地產危局如何破,不是房地產問題,而是社會問題。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看中國網站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