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詩歌所追求的最高藝術標準

發表:2014-12-20 12:2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意境美是中國古代詩歌所追求的最高藝術標準,也是欣賞詩歌時首先應該注意的。一首好詩至關重要的,就是她的意境美。如果詩的意境不美,儘管你有美的形式、美的語言、美的旋律,它也不會給人以真正的美感,也不會具有詩的藝術美,從而,也就失去了詩意美。詩是很講究意境的。所謂煉句不如煉字,煉字不如煉意,詩貴意境等,就是講詩的意境的重要性。我國文學史上優秀的詩詞曲賦,都蘊含美的意境。作為抒情文體的典範,詩歌更具有期獨特的意境美。這就要求我們在閱讀和欣賞詩歌時,要進入詩歌的意境,領略作者豐富的藝術想像。

意境包括「意」和「境」兩個方面,「意」是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境」是詩中描繪的具體景物和生活畫面。意與境合,就形成了意境,優美的意境總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我認為意與境的交融主要有三種不同的方式:

一、情隨境生

詩人先前並沒有自覺的情思意念,在生活中遇到某種物景,忽有所悟,思緒滿懷,於是會藉著對物景的描寫把自己的情意表達出來,達到意與境的交融。《文心雕龍。物色篇》:「物色之動,心亦搖焉。」說的就是由意及境的過程。我國古代詩歌中有許多這類例子:王昌齡的《閨怨》: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
忽見陽頭揚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這是詩中的人物隨境生情。詩人自己隨景生情達到意境渾融的如:孟浩然《秋登萬山寄張王》:

相望始登高,心隨雁飛天。
愁因薄幕起,興是清秋髮。

《宿中同廬江寄廣陵舊遊》:

山瞑聽猿愁,滄江急夜流。
風鳴兩岸葉,日照一孤舟。

崔景頁《黃鶴樓》:

睛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相關何處上,煙波江上使人愁。

在這類詩中,詩人的情思意念都是由客觀物景觸發的,由境及意的脈絡比較分明。有的詩更寫出情意隨著物景轉換而變化的過程,如柳永《夜半樂》這首詞共三疊,層次很分明,景物的轉換引起感情的變化,感情的變化又反過來改換了景物的色調,可以說是達到了「意與境深」的地步。

情隨境生,「情」固然是隨境而生,但往往是原先就有了,不過隱蔽著不很自覺自己,耳目一旦觸及外境,遂如吹皺的一池春水,喚醒了心中的意緒。

二、移情入景

在意境雋永的抒情作品中,「一切景語皆語也。」(王國維《人間語話》)。景物是有開的,實的,情思是無形的,虛的,化情思為景物,就是以神求形,移情入景,情景交融,通過境來表現意。譬如元雜劇《西廂記》:「長亭送別」一折,崔鶯鶯送別張生赴試時唱的一支曲子:

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
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這裡,佈滿青雲的天,鋪滿落花的地,秋風蕭瑟,北雁南歸,連排四個景物,畫出一片荒落衰敗的景色,正好襯托出主人翁的離愁別恨。一派灰蒙中也有一片紅色的樹林,在別人看來「紅於二月花」的楓林,映入鶯鶯眼裡,片片紅楓都化作了離人的血淚。於是透過這蕭條淒厲的秋色,淋漓盡致地傳遞出戀人傷別悲涼痛苦的心緒。秋涼與悲秋融成一體,構成了情景契合的意境。

將情思化入景物的筆法,也是多種多樣的。馬致遠的《天淨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小令:

枯籐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斷腸人在天涯。

一詞一物,一句一景,看起來它們互不干涉,但並不各自為政。這是因為每個景物都呈現一種枯瘦昏暗的色調,連那小橋流水也彷彿沒精打彩的樣子,於是這些景物將結連成為一脈景色,這沉沉暮勾通,正適應著天涯孤客的腸斷心裂。這裡用景物的色調來把情思溶入景物的。

移情入境,景不過是達情的媒介。情僅僅是詩的胚胎,要將它培育成詩,必須找到適合它們的媒介物,這就是景。詩由情胚而孕育,借景媒以表現,情胚與景媒交融契合才產生詩的意境。

三、體貼物情,物我情融

山川草木,日月星辰,它們在形態色調上各有差異,使人產生某種共同的印象,彷彿它們本身便具有性格和感情一樣。
古代詩人長於體貼物情,將物情與我情融合起來,構成詩的意境。陶淵明的《讀山海經》:「眾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登卯歲始春懷古田舍》:「平疇交遠岡,良苗亦懷新」。杜甫《發譚州》:「岸花飛送客,檣燕語留人。」《春夜喜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後游》:「江山如有待,花柳更無私。」都達到了物我情融的地步。再如杜甫的《三絕句》之二:「自今已後知人意,一日須來一百回。」詩人體貼鸕鹚那種欲近人又畏人的心情,向它表示親近,歡迎它常來作客。詩人和鸕鹚達到了涼解,建立了友誼,他們的感情交融在一起。


不論運用何種手法,都是意與境渾,心與物共,情思與景物融為一體,景生情,情生景,形神兼備,虛實相生,從而創造出生動優美、韻致精深的意境。欣賞詩歌的意境美,要像欣賞音樂一樣,要有心靈的參與,要用心地去領悟,要展開想像的翅膀,要讓自己的思緒在詩人創造的詩歌的意境美中馳騁翱翔。既要用上述的方法對詩歌的意境美進行比較深入的賞析,又不要拘泥於這些方法,不要拘泥於前人已有的對詩歌註釋,不要對詩歌做吹毛求疵的挑剔。詩人在創作詩歌時受到周圍境和自身意(情)的影響因素太多,已完成的詩歌是詩人當時意境交融的結果,是已經凝固了的琥珀。讓我們用欣賞琥珀的細心和敏銳的眼力,去品味琥珀的形、色、意之美,去體會琥珀形成的過程美!這詩歌的琥珀在每一位細心的欣賞者面前都會展現出完全不同的、嶄新的、獨特的意境美!
 



来源:網文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