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5年01月25日訊】經歷了上週五證監會對「兩融業務」所開展的一系列監管措施,A股如預期般迎來了119「慘案」。創7年來最大單日跌幅。滬深兩市流通市值一天內虧了2萬億。
導致119大跌的不光只是因為證監會,同時,銀監會也收緊了繞道進入股市的銀行資金,上週五(1月16日),銀監會公布了《商業銀行委託貸款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辦法》),並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監管部門聯手打壓股市的目的其實是防止A股資產泡沫失控,因為「央媽」的充足的「奶水」可能馬上就要來了。
兩融措施是用來刺激藍籌股的,然而沒過多久,證監會卻打掉了融資盤,這是意欲何為呢?
資深財經人士徐斌認為,其實在公,大領導不希望狂牛瘋牛,因為後面一大串事情等著牛市出來慢慢做呢?從混合制改革,到資產證券化,到債權經濟轉型股權經濟,路漫漫兮其修遠,這瘋牛行情幾天就走完,後面要再像2008年那樣一泄如注三千里,後面的工作邊無法繼續。
徐斌表示,所謂委託貸款,是指委託人提供資金,由商業銀行(受託人)根據委託人確定的借款人、用途、金額、幣種、期限、利率等代為發放、協助監督使用並收回的貸款。不包括現金管理項下委託貸款和住房公積金貸款。
央行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社會融資規模為16.46萬億元,其中委託貸款增加2.51萬億元,佔比為15.2%,同比高0.5個百分點。顯示表外融資(委託貸款+信託貸款+票據)大幅反彈7293億。這其中除了傳統的非標業務之外,更主要的是對接傘形信託以及兩融業務,即「銀行資金繞道進股市」。
興業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王涵指出,央行並不願意看到這種現象,因此「先監管,再放水」的可能性較大。央行11月意外降息的本意是緩解實體經濟融資難的問題,但這一重拳只點燃了市場投資股市的熱情,大量資金從各方湧入,除股票外的多種資產利率出現上行,反而不利實體經濟,這可能是政策層始料未及的。
《辦法》規定商業銀行受托發放的貸款應有明確用途,資金用途應符合法律規定和信貸政策。資金用途不得為以下方面:一是生產、經營或投資國家明令禁止的產品和項目;二是從事債券、期貨、金融衍生品、理財產品、股本權益等投資;三是作為註冊資本金、註冊驗資或增資擴股;四是國家明確規定的其他禁止用途。
自去年下半年漲起來的A股太過於瘋狂而致使管理層出現擔心,所以此番動作是抑制一下牛市情緒,把投機獲利盤洗出去,然後再放大招放水。
徐斌說,從這個角度看,央行全面降准降息概率現在猛增。當然,央行放水可不是給投機客們發財,是因為2014經濟下行之後,問題一個比一個嚴重。
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20日首次對外公布了2014年中國經濟數據。2014年中國GDP首破60萬億,達到636463億元,同比增長7.4%,增速滑落至1990年以來的新低。
2014年是中國經濟面臨經濟轉型、結構調整的陣痛之年,而2015年被管理賦予「最關鍵」的一年。經濟轉型將繼續深入,那麼2015年經濟低迷格局延續也已成定局。
由於中國地方財政長期沒有獨立和可靠的數據,衡量地方財政的真實狀況並不容易。但從中國地方財政和政府收入的比重來看,德意志銀行給出的數據為,土地出讓在這些收入中分別佔35%和23%。換而言之,若地方財政好壞與土地交易密切相關。而從目前的跡象來看,形勢不容樂觀。
得益於過去十幾年房地產市場的快速升溫,地方政府得以從快速增長的土地出讓金中獲益,年增長率多年都保持在兩位數,高於GDP增速。《報告》數據顯示,2009-2013年間,全國財政總收入年平均增長19%,「其中有7個百分點是土地出讓金收入貢獻的」。
但去年上半年,全國300城市的土地招拍挂交易額同比下降7%,三季度同比下滑幅度則進一步擴大至55%。2013年中國賣地收入在4萬億左右,去年大概是2.6萬億,就已經有了超過1萬億的缺口,
德意志銀行的報告認為,中國在2015年的土地財政收入將下降20%,一些地方的財政也將出現負增長。
假設2015年全年土地出讓金收入下降20%,地方政府廣義口徑的財政收入同比增速將下降至-2%,遠低於2009-2013年的平均值24%。
中國指數研究院在1月初發布的報告顯示,2014年,中國300個城市的土地成交面積總數雖然仍然超過10億平方米,但同比減少31%。同時,土地出讓金同比下降28%,總額僅為2.3萬億元。
中國政府的數據也對此發出了警告。據統計,2014年的前11個月,中國地方的財政收入僅同比上漲6.4%。
2014年收官之月,房價下跌局面並沒有出現明顯改觀。國家統計局發布2014年12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價格指數顯示,降價範圍及幅度繼續收窄,市場緩慢回升態勢繼續,但下跌仍是主流。
德銀指出:「這是中國經濟最重要的風險,而市場並未充分認識到這一點。賣地收入佔地方政府收入的35%,但2014年土地拍賣銳減37%。由於賣地支付比拍賣要滯後兩個季度,其對財政收入的衝擊在2015年將會惡化。」
德銀將中國今年1季度增長預期從7.1%下調至6.8%,理由是賣地收入下降可能讓地方政府財政捉襟見肘,從而影響到基礎設施投資。
此外,在國務院發文加強管理地方債和中證登以收緊質押回購資格「封殺」後,中國地方政府最主要的一項融資工具城投債盛宴將告終,發行規模上月銳減。在土地出讓收入持續下滑之時,城投債又面臨監管壓力,違約風險增加,地方財政困境凸顯。
而在前段時間,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胡曉義明確表示,公務員工資調整方案已經出臺。也就是說公務員工資還要漲,那麼對於地方財政來說,又是雪上加霜。
徐斌表示,在經濟持續下滑,財政收入出現斷崖危險,以及中國各地民間金融大規模崩潰的情勢下,央行出台大規模放水刺激政策幾乎不可避免的
德銀預計中國央行將在2015年兩次降息(分別25基點)、兩次降准(分別50基點),同時M2增速回升至14%。德銀依然維持中國經濟全年增長7%的預測值,不過這一目標「嚴重依賴政策寬鬆」。
中金於1月15日發布研究報告也認為上半年中國應該降息一次降准四次。
資深財經評論員許一力表示,接下來的寬鬆政策,非常有可能繼續以降息為排頭兵,先來激發整個市場的融資意願,再通過降准釋放商業銀行的參與力度。通過這種邏輯向實體經濟進行輸血。
事實上,中國已經進入漫長的政策寬鬆週期,將在2015年和2016年持續下去,因為中國正面臨1981年以來最嚴重的財政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