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帝國皇帝屋大維塑像(維基百科圖片/看中國配圖)
【看中國2015年05月07日訊】(看中國記者華德編譯)本文譯自國家利益(National Interest)網站5月6日發表的文章「歷來的五個超級大國」。世界歷史上不乏龐大的帝國,但超級大國則屈指可數。一個國家要成為並保持超級大國的狀態並非易事,因為這須要對其競爭對手擁有壓倒性優勢。本文並未囊括歷史中所有的盛世強國例如唐朝,而僅列出規模最大的五個。
羅馬帝國
羅馬帝國在公元2世紀達到其勢力範圍的高峰。儘管未抵達遙遠的印度和中國,但帝國在歐洲和中東的實力無容置疑,涵蓋了幾乎所有的主要人口中心及古代文明,包括希臘、埃及、黎凡特、迦太基、安納托利亞、義大利。羅馬帝國在全盛世代人口約6,000萬,傲視群鄰。帝國疆域之廣意味著無需大規模的貿易,除了必須從東方獲得絲綢、青金石、香料、熏香等奢侈品。
帝國軍事優勢遠超鄰國。部分例外是波斯國,這個與羅馬接壤的唯一組織成形的大國,其實力仍然無法與羅馬相提並論,羅馬軍團能夠做到踐踏波斯腹地,而波斯軍隊卻毫無機會觸及羅馬。羅馬軍團在與對手的激戰中戰無不勝。羅馬最終倒塌並非因為外敵威脅,而是源於持續內戰、經濟掠奪並過份依賴雇佣兵。
蒙古帝國
蒙古帝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陸地帝國。帝國的崛起更是令人稱奇,因為人口不足百萬的一群蒙古部落征服了數百倍大的帝國,這是通過出色的戰術、機動、融合被征服者的技術、以及有利於遊牧民族的後勤而完成的。
鐵木真於1206年在五十大壽之際統一了整個蒙古部落,登基成為大汗(成吉思汗)。征服中國北方之後,成吉思汗摧毀了殺害蒙古使者的中亞。隨後在1219年至1221年對中亞和伊朗的征服中摧毀了整個地區,是歷史中最殘忍的事件之一,儘管當代編年史誇張了數字,但可能有1,500萬至5,000萬人死亡,大部分為中亞人口。成吉思汗的後代統治的帝國繼續征服了歐亞大陸,包括中東大部、東歐部分、俄羅斯、中國。帝國迎來了短暫的和平並與世界許多地區貿易。然而最終,雖然在日本和黎凡特被打敗,對蒙古帝國統治的真實威脅卻來自其統治者的內鬥,使帝國分裂為四個汗國,又相繼崩潰或被征服。蒙古帝國的傳奇存在於一個事實中:世界有8%的男性是成吉思汗的後裔。
大英帝國
大英帝國脫胎於大不列顛18世紀的殖民和商貿冒險。至20世紀初已成為歷史上最大的帝國,覆蓋地球四分之一的面積,如此之大而成為世界「日不落」。在此高峰期,世界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居住在大英帝國。
不同於以往的大帝國,英國實力的基礎是海軍,可用於廣泛的攻擊,從而使英國能實現自由航行及打擊奴隸制和海盜業,讓世界成為更安全的地方。帝國依賴貿易和控制戰略咽喉點--例如蘇伊士運河、馬六甲海峽、亞丁灣、霍爾木茲海峽、直布羅陀都屬於英國,而非謀求為了資源去控制廣闊的內陸。這一切使英國非常富有。
大英帝國非常多元化,包括在全世界各大陸的領土,組成文化的廣泛多樣性。英國統治著遠多於其他帝國的錯綜複雜群體,給其時間發展,給其完美的方式以管轄不同地區,或直轄或通過地方統治者。英國統治延伸的地方類似印度、埃及、加拿大那樣不盡相同。
前蘇聯
像前蘇聯這樣佔據大量土地和資源或許理所當然可成為超級大國。前蘇聯繼承了原俄羅斯帝國的大部分人口和土地,而該帝國通過侵佔他國而變的幅原遼闊,以致於被稱為「各國之監獄」。猶如二戰中希特勒所發現的,前蘇聯的力量基礎在於經濟規模,從而使其難以被徹底消滅。
廣闊而資源豐富的土地可利用氣候並擊敗外國軍隊。前蘇聯龐大的陸軍由核武器撐腰,似乎在常規戰爭中勢不可擋。前蘇聯的地理優勢,使許多信奉地緣政治中腹地理論的西方人一度擔心,誰控制的歐亞腹地就能控制歐亞乃至整個世界。
糾結於對自身安全的恐懼,前蘇聯力量持續增長越來越大,因此其軍隊規模如同雪球般滾大,以使敵人距離本土越遠越好,前蘇聯在其巔峰時期佔據整個東歐和東北亞的大部分。
美國
美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成為名副其實的全球超級大國。在戰爭結束之際,美國國民生產總值佔據世界半數,這一比例空前絕後。在四十多年間,前蘇聯試圖與之匹敵,但美國因得宜於經濟、地理和盟國而更強大。自蘇聯崩潰以來,在軍事和技術方面,美國享有幾乎徹底的海空優勢,而且領先於陸地常規武器領域。
美國綜合了前超級大國的特點,如同前蘇聯,控制一個巨大、大陸板塊規模的、資源豐富的國土;如同蒙古,具備的軍事力量能徹底摧毀其敵人;如同羅馬,美國沒有軍事對手;然而最重要的美國如同英國,將其力量建立在非有限、非領土資源即商貿的基礎上,擁有與當年英國一樣的超級海軍,能抵達全世界的全部主要海航線。
最後,我必須記住所有超級大國消失在某一時刻,而最通常是由於內部事件。就算是最強大的超級大國,無論經濟和軍事優勢有多大,也必須記住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