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人普遍因為袋鼠情結而不吃袋鼠肉。但隨著袋鼠繁殖快,在澳洲和紐西蘭,袋鼠已然成災,他們侵入高爾夫球場,農田甚至是城區,只是目前而言袋鼠肉還沒有澳洲人廣泛接受,更不用說世界其他地區了。
我可沒說你在餐桌上就找不到它的身影了,在舊金山和紐約的超市裡,或者是倫敦,袋鼠肉都已經放上了生鮮貨架。最近袋鼠肉還入住了秘魯首都利馬的超市。
要知道秘魯人民多奇志,生煎花栗鼠和煙熏草泥馬都是餐桌上的常客,但要接受袋鼠肉也還是個不小的挑戰,經過六年艱苦的談判,澳洲終於在今年三月開始向利馬供應袋鼠肉,這下秘魯人民又有口福了。
袋鼠肉嘗起來有點像北美白尾鹿,其實話是這麼說,很多人還是過不去心理上的一關,他們聲稱吃袋鼠這麼萌的生物簡直就像是吃小鹿斑比……其實袋鼠是一種十分環境友好的可食用動物。
相較而言,現在的主流供肉動物牛羊動不動就釋放溫室氣體,只是要考慮到袋鼠肉長途跋涉運往各個國家,這碳足跡也不是鬧著玩的,功過相抵優勢也沒那麼明顯,再加上船運的成本也會加在肉的價格上,秘魯人民的直觀感受就是袋鼠肉貴。怎麼個貴法呢,秘魯當地的牛肉大概是39塊錢一公斤,袋鼠肉就會賣到156元一公斤。
秘魯第一批進口的袋鼠肉只有一噸,澳洲政府希望隨著大夥兒嘗試過新鮮事物後能踴躍購買,刺激外需。
澳洲主要出口的肉用袋鼠有四個品種,紅袋鼠,東部灰袋鼠,西部灰袋鼠和普通大袋鼠,農業部公布的一份文件中,澳洲政府已經批准了今年「收穫」512300只紅袋鼠,西部灰袋鼠和大袋鼠以控制袋鼠的種群數量。
澳洲出口的這些袋鼠都不是什麼珍稀物種,大農村的袋鼠總量大概有2000萬隻。
所以,怎麼「收成」袋鼠呢,標準流程是往袋鼠腦袋上來一槍,政府相關科學顧問說這種方式快速有效並且減少袋鼠痛苦,是比較人道的,但還是遭到了動物權利保護組織的抗議。
根據《新科學家》2010年的一篇論文,一隻袋鼠的成長只消耗一隻羊吃的三分之一的草,百分之十三的水,消化系統也不產生甲烷,要說有缺點,就是沒法馴化。
袋鼠肉還有別的優勢,好比說它含鐵量高,高蛋白且低脂肪。儘管如此,澳洲人還是不吃袋鼠肉,大都出口到國外,既解決問題又有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