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心臟也許有某種「思考和記憶功能」(網路圖片)
西元1988年,在美國麻省波士頓,有位40多歲的女性柯雷雅做了心肺同時移植的手術後,出現了許多微妙的改變。我們不禁要問:「心臟真的能夠記憶嗎?」
柯雷雅女士侃侃而談:「的確沒錯,那確實不是我的記憶,而是在我體內有著另外一個人的細胞的記憶存在。」
不可思議的事
這是發生在美國,有位曾經接受心臟移植的62歲婦人,她所真實體驗的不可思議的故事。
在美國波斯頓,有位離婚的婦人叫柯雷雅,養育了一個女兒。某一天柯雷雅忽然昏倒在地上。在送到醫院檢查後才知道,這位婦人患有「原發性肺高血壓(Pulmonary hytertension)」,必須做心肺移植手術才能完全治好。於是她們只好等待有人提供心臟。
三年後的某一天,醫院打電話通知柯雷雅:「已經找到多拿(Donor臟器提供者是有保密性,稱之為多拿),趕快來醫院動手術。」於是母女趕到醫院接受心肺移植的手術。據說臟器提供者(多拿)是位18歲的男孩。
當時在美國,心肺同時移植手術有極大的困難,全國只有三個醫院能夠進行這種手術。可是,很幸運地柯雷雅手術非常成功,奇蹟似地生還。當柯雷雅甦醒時,有種重生的感覺。心臟和以前不太一樣,感覺背後彷彿有另一個人的聲音,好像有另外一個人和她一起存在。
當時,這種心肺移植手術是非常艱鉅困難的,所以這次的成功,吸引非常多的媒體到場訪問。
有位記者問她:「妳現在最想做什麼?」
柯雷雅開心地回答:「我最想喝冰啤酒。」
她的女兒在一旁聽到這樣的回答十分訝異,因為她媽媽從來不喝酒精類的飲料。柯雷雅又笑著繼續說:「不知道為什麼就是想喝啤酒……。」柯雷雅的心裏也同時產生了疑問:「難道是多拿的關係嗎?」
不同以往的改變
然後,出院之後回到家裡。女兒開始一一目睹媽媽的變化。首先是嗜好的變化。柯雷雅身體調適好之後,仍舊下廚煮菜。她女兒看見桌上的菜餚驚呼不已:「媽媽,妳不是不喜歡吃青椒嗎?」以前,柯雷雅連沙拉裡面有點青椒都會挑出來,為何現在截然不同?只是柯雷雅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這麼做。
接著,又有不同以往的改變發生。柯雷雅被允許開車後,她每天都會買炸雞來吃,而且幾乎是吃個不停。同時還喜歡吃甜食,其中最喜愛吃的是巧克力,而且從不離手。不僅如此,就連行動、個性也完全改變
當她們母女倆一起走路散步時,女兒以奇特的眼光看著柯雷雅:「媽,妳怎麼走起路來,像打球的運動選手?」
更奇特的是,她連筆跡都改變,不自覺地偏向另一邊。
還有,柯雷雅走在路上,在不知不覺中,目光的焦點居然都落在年輕女孩身上,並且連睡覺作夢,都會夢見和女孩子結婚、生活。
女兒看了這些奇怪的現象,疑惑地說:「媽,妳的行為舉止簡直像高中男生。」柯雷雅本人也感覺到在自己體內,彷彿真有另外一個人的存在。
某天晚上,柯雷雅作了一個很奇怪的夢:在一個廣大的原野上,和一位身材高瘦而年輕叫提姆.羅的男生,在夢中相遇。
柯雷雅看著那個男孩:「你是誰?」
孩笑容可掬:「我是提姆.羅。」
那個男孩禮貌性地親吻她,就在這一瞬間,他的靈魂彷彿進入她的體內,一起共存著。
柯雷雅一覺醒來時感覺自己將和他永遠在一起了。她不禁懷疑那位男孩是否就是自己的多拿?
柯雷雅開始覺得,是不是有另外的人存在於她的體內?她猜測這是否是因為心臟移植的緣故?但是,新的心臟只是乖乖地跳動著。
難道提姆.羅就是多拿嗎?
於是,柯雷雅回到當初手術的醫院,她想查證那時捐贈給她心臟的人到底是不是提姆.羅。但是因為實屬機密,所以院方不便詳細透露。只知道捐贈者是因為車禍死亡的18歲年輕人。
之後提姆.羅就頻繁地出現在柯雷雅的夢中,彷彿存在她的體內。
她也去尋找心臟移植方面的相關資料,很多資料顯示確實如此。後來,她參加一些同是心臟移植的社團,想瞭解心臟移植患者們的體驗。結果,在大家一起聊天下,才驚覺原來幾乎所有的心臟移植患者都有相同的經驗。
移植的心臟真的還會留有記憶嗎?
在夏威夷大學醫學院,有位研究精神免疫學的保羅.皮亞索(Paul pearsall)博士,在博士的著作《心臟的條碼(The Heart’s Code)》中有150個以上心臟移植患者的症例研究。皮亞索博士說:「柯雷雅發生的這種狀況是常有的。」
博士認為,人類的身體有記憶的功能,而心臟又具有喚起記憶的功能。他說:「有位媽媽曾經打電話來,說他心臟移植的兩歲兒子躺在床上,卻突然會跳芭雷舞。原來之前捐贈者多拿是跳芭雷舞的。」
有一天,提姆.羅又照常來到柯雷雅的夢境裡,他拉著她的手,向光芒耀眼的地方跑去。在這之後,事情有了急速的進展。
第二天,剛好有朋友來訪。柯雷雅談起這件關於機車事故死亡,捐贈心臟少年的事情,這位朋友想起似乎看過這則新聞。
於是柯雷雅就去圖書館找這則新聞資料,翻開兩年前的報紙,找到一則車禍的新聞,看到死亡者的名字就是提姆.羅—與她夢中少年的名字一樣,而且事故發生的日期竟然就是她心臟移植的日子!
她再仔細地看看報紙上的報導:「某場車禍,一位年輕男生撞車身亡造成腦死,臟器捐贈給需要的人。」柯雷雅感到非常震撼!
幾天後,柯雷雅照著報紙上所登載的住址,去找提姆.羅的爸媽。當她一看見他們兩人時,雖然第一次見面卻一見如故,感覺很熟悉又親切,她就把她所有的體驗都告訴他們兩人,詢問之下證實提姆.羅確實喜歡吃炸雞,其他嗜好、行動、性格也都一一地證實了。
如此,柯雷雅之前一些不明的疑惑,現在都找到答案了。她熱淚盈眶地擁抱恩人的父母親。而提姆.羅的父母親也覺得是自己的兒子回來看他們。並且深深的覺得提姆.羅的生命會跟著柯雷雅一直延續下去。
人的感情分子不只腦部會記憶,心臟也會(網路圖片)
心臟真的可以記憶嗎?
在古代的埃及,死人的心臟會放在天秤上稱重,等待死者的審判,判別是屬於哪一種新生命後,才會埋葬起來。所以從古早以前,就流傳著心臟擁有一種別的器官所沒有的神秘性的訊息,直到現在。
在美國,喬治城大學有個生理生物物理學部的教授Candace R.Pert博士,她專門從神經科學的角度研究人類的感情。在她的著作《感情的分子》("MOLECULES of EMOTION")中提到:「所謂人的‘心(精神的心)’,不只是由腦所形成的,心臟也有很大的影響。」
人的感情分子不只腦部會記憶,心臟也會。如果心臟移植,當然嗜好、個性會受影響。這對於柯雷雅的不可思議的體驗,提供了一個科學的根據。
心臟影響精神「心」的形成
現代的科學認為「心」是由腦中分泌的100種以上的神經傳達物質所形成的。但是,也有教授認為,這些神經傳達物質的一部分是從心臟分泌出來的;換句話說,心臟也會影響精神的「心」的形成。
被移植的心臟因為有那個人的遺傳因數細胞,所以,這個移植過來的新心臟,就會分泌和之前心臟不同量的神經傳達物質,經由血管輸送到腦中。
結果腦內的神經傳達物質的平衡產生變化,自然就會影響個性,嗜好也會跟著產生變化。但是就柯雷雅的例子而言,未免影響太大,不但有太多一致的地方,甚至於連他的名字也一起記憶。
關於記憶,柯雷雅為何會知道提姆.羅的名字,這一點必須再進一步解明。答案就是心臟的記憶—舊的記憶保存在他的心臟中。
我們知道,腦中的神經細胞是很複雜地連結在一起,形成一個網路,而記憶就是蓄存在這個神經細胞的網路裡面。如果按照這個常識來說,心臟移植與記憶蓄存之間應該是沒有什麼關係的。然而,柯雷雅的體驗又要如何解釋呢?
在日本,國立循環器病中心,心臟生理部長山崎登自醫學博士發現:在心臟中有一個器官叫做ICNS。所謂ICNS就是說:心臟裡面有顆像小小的腦。這個器官的發現,可以解開柯雷雅體驗的謎團。
ICNS就是「內在性心臟神經細胞」
在加拿大聖蒙特里奧病院研究中心的安德留.阿瑪博士認為:在心臟中發現的這個ICNS,就是本來大家都以為在腦中才有的神經細胞網路(神經傳達系統)。根據研究更發現,這個ICNS是與腦連接在一起來支配心臟的活動。
記憶是保存在腦中的神經細胞網路裡面,而心臟裡面的小腦ICNS也有同樣的保存記憶的神經細胞網路。所以說,與腦保存記憶一樣的心臟,也有保存記憶的可能性。
如果那位少年提姆.羅的記憶,是保存在他的心臟裡面的話,那麼,柯雷雅所體驗的種種不可思議的事情,可能就是經由帶有提姆.羅的遺傳因數(DNA)的心臟,傳送到她的腦而引起的。
人類心臟可能有記憶功能
美國科學家研究發現——人類的心臟也許有某種「思考和記憶功能」!這正是許多接受心臟移植的患者突然性格大變、繼承了心臟捐贈者性格的原因。
40歲的退休貨車司機傑姆·克拉克從來都不是一個多愁善感的人,他從不曾給妻子瑪吉寫過一封情書,因為他15歲就離開了學校,文法差得要命。所以當去年的一天,傑姆突然坐到桌子前,開始給妻子寫下一行行的情詩、表達細膩的情緒時,連他自己都感到了震驚。
就在半年前,傑姆剛剛接受過心臟移植手術,他確信自己寫詩的「怪癖」來自那顆移植的心臟,因為捐贈者一家都愛寫詩。根據科學統計,從第一例心臟移植手術實施後的40年中,每10例接受換心手術的病人中,就有1人會出現性格改變現象。
美國加州心臟數學協會的專家也深信心臟並非一個「泵」那麼簡單,他們最近發現一種能夠具有長期記憶和短期記憶的神經細胞的確在心臟中工作,並且組成了一個微小但卻複雜的神經系統。「心臟具有記憶」的觀點目前仍未獲得主流醫學界的認可,但許多接受心臟移植的病人都深信,沒有任何其他理論可以解釋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一連串怪事。
心臟移植改變性格?
皮爾索爾認為,早就有人提出過人體細胞同基因代碼一樣,含有一個人全部信息的想法。我們的「性情」,或者說性格,不是像過去認為的那樣儲存在大腦中,而是藏身心臟裡。正是在這裡設計一個人的個性,所以說是它在思考、感覺,並同整個集體協同動作。這種「記憶細胞」,或者說是性情,便在心臟移植過程中轉移到另外一個人身上。
大衛·沃特斯抱著卡登·德萊尼的妹妹,右上圖為因車禍過世的卡登·德萊尼。(圖/DAILY TELEGRAPH)
澳大利亞一名接受心臟移植手術的男子術後食性大變,變得愛吃漢堡和薯條。據說這顆心臟的原主人是一名18歲的少年,原來也愛吃漢堡和薯條。此事引發專家的爭議,有人認為心臟移植造成記憶轉移,可以證明大腦不是唯一有記憶功能的器官。
24歲的大衛·沃特斯是一位心臟病患,不久前他移植了18歲的卡登·德萊尼的心臟,卡登因出車禍造成腦壞死,但心臟完好無損。手術後,沃特斯發現自己變得很喜歡吃漢堡,以前他很少吃這類垃圾食品。好奇的沃特斯先生從卡登家人那得知,卡登生前每天都吃漢堡。
此事使得澳大利亞一些專家認為,大腦不是唯一有記憶功能的器官,心臟也能存儲記憶。科學家統計記錄顯示,至少有70個器官移植者在手術後的性格變得與器官捐獻者的相似。其中一個典型的例子是,美國人桑尼·格雷厄姆移植了開槍自殺的特里·科特爾的心臟後,偶遇科特爾先生的遺孀謝麗爾,對她一見鍾情,並和她結了婚。
12年後,格雷厄姆先生也拿起一把槍,擊中自己的喉嚨,又留下可憐的謝麗爾。兩個丈夫離她而去,使用的是同一個心臟;另一個例子是,一個8歲的女孩移植了一個被人謀殺的10歲男孩的心臟後,小女孩總做惡夢有人要殺她。
際器官移植協會主席杰里·查普曼說:「心臟移植造成記憶轉移的說法目前還找不到科學依據。」但其他研究人員稱這種現象為「細胞內存」,而且不只限於心臟移植者。
責任編輯:葉語桓 来源:北京科技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