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名嬰,戰國時齊國宰相,據《晏子敘錄》載:「晏子博聞強記,通於古今,事齊靈公、莊公、景公,以節儉力行,盡忠極諫道齊,國君得以正行,百姓得以親附。」《晏子春秋》裡記載了近百條晏子屢諫齊君、啟人心智的故事。以下為其中的幾個故事。
一、明察善惡
晏子看到國君愛好奢華,就常以自身節儉去規勸,主張「廉者,政之本也,德之主也」。他秉公無私,從不接受禮物,大到賞邑、住房,小到車馬、衣服,都被他辭絕。
齊景公於親政之初,能虛心納諫,認真聽取晏子等賢臣建議,於是使齊國在短短的幾年間便由亂入治。然而後來,景公卻貪圖享樂,大造宮室,增加賦稅,嚴於訟獄。面對景公如此所為,晏子抓住每一個可能的機會一勸再勸,從各種角度不斷地提出減免賦稅,讓百姓休養生息的諫議,他說:「良君將賞善而除民患,愛民如子,蓋之如天,容之若地。」指出君王要善體民情,使人民能安居樂業,並非以訟獄的繁重嚴苛來維護社會安定,而是以仁德之政,使民知禮守法,自然可以免除訴訟,使社會安定祥和。
景公要伐魯國,晏子對外則主張與鄰國和平相處,不事撻伐。他勸景公「請禮魯以息吾怨,遺其執,以明吾德」,景公「乃不伐魯」。景公問晏子,自己有沒有可能像先祖桓公那樣稱霸諸侯?晏子立即回答:「先君桓公之所以建樹了豐功偉業,是因為他愛恤百姓,廉潔奉公,不為滿足慾望而多徵賦稅,不為修建宮室而亂役百姓;選賢任能,國風清正,以德服人。如今君王親小人,遠賢良,百姓困苦,又怎能嚮往桓公的霸業!」景公聽後,對自己的行為有所收斂。
又有一次,景公問晏子:「為政何患?」晏子回答:「患於善惡之不分。」景公問道:「那如何能明察善惡呢?」晏子說:「審慎地選擇左右的親信。如果左右身邊皆正直善良之人,則朝廷百官便各得其所宜,善惡自能分辨清楚了。」晏子還說:「意莫高於愛民,行莫厚於樂民;意莫下於刻民,行莫賤於害身也。」晏子勸諫景公要重賢臣,遠小人,那麼不善就不能入了,阿諛諂媚之人也就沒有市場了;如果身邊聚集了許多不善,那麼善言就難入,就像被矇蔽了眼睛、耳朵,看不到真實的一面,會讓自己陷入絕境,也會因此而壞了整個大局。同樣的道理,人們處世立身,想要德日進,過日少,亦當親師友,遠小人。
二、景公不恤災民 晏子勸
一次,大雨連綿下了有十七天之久,房屋倒塌,缺糧少米,天氣寒冷,使很多人忍飢受寒,無處棲身,處境十分艱難。然而,景公得知災情後,竟未去救助百姓,仍然每日吃喝豐盛,還日以繼夜地飲酒取樂。
晏子見百姓受到災難,心急如焚,再三呈請景公發放府內的積粟救濟百姓,景公仍是不肯答應。晏子就將自己府內的糧食分給災民,又提供自家的工具任他們使用,盡最大的能力幫助災民。安排妥當後,晏子沒有叫車伕趕車,而是自己步行去見景公,晏子說:「雨已經下了十七天了!房屋倒塌的,每鄉都有數十幢;沒有飯吃的,每裡都有好幾家。老弱婦孺們在此天寒地凍之時,卻得不到粗布的衣服擋寒,肚子餓了也找不到粗劣的食物充飢,如今又逢牆倒屋塌,無家可歸,真是四顧茫茫,欲哭無淚。然而,國君不但不體恤同情,還日夜飲酒。而在府中,馬餵的是內府的糧食,狗餵的是牛羊的肉,三宮的妻妾,更是錦衣玉食。兩者相較一下,對狗、馬、妻、妾的待遇,不是太優厚了嗎?對平民百姓,不是也太刻薄了嗎?試問,在鄉里之間,處處是飢寒交迫、窮困無告的災民,君王還有什麼心情去飲酒作樂呢?晏嬰持策書事,隨百官供職於朝廷,輔佐君王安邦利民,結果,竟使人民飢餓窮困,求告無門,君王又沉湎酒樂,不體恤災民,晏嬰的罪過實在是太大了!」
晏子向景公請辭要回鄉歸田。景公聽了晏子這番肺腑之言,內心很慚愧,見晏子離去了,馬上跟著跑出來,希望能挽留他。可是,雨天路滑,泥濘難行,景公怎麼跑都趕不上晏子,又立即喚侍從趕上馬車,追到晏子家中。景公看到晏子府內的粟米都被災民拿了去,荷擔的工具還橫七豎八地放在路上,晏子又出去了。景公又追到十字路口,才趕上了晏子,忙對晏子說:「寡人有過,先生背離而去,不加援助,寡人雖然不足以有所作為,然而先生能不以天下的蒼生為念嗎?還望先生能留在寡人身邊,寡人願將內府所藏的粟米財貨,送給災民,數量多寡,全聽先生吩咐。」景公請晏子返朝復職。
晏子回到朝廷後,立即派遣官員去巡視災民併發給糧食和救濟金。景公也督促大臣賑災,同時自己也每日撤酒減膳,又下令馬不得飼米粟,狗不能吃肉粥,削減左右嬖倖(被寵愛的人)的賞賜。大雨停了,君臣百姓齊心度過了危難。
《中庸》有言:「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三達德即指智、仁、勇三大品行。因此,除了擁有智慧與仁愛之心,這義勇之氣,也是不可缺失的啊!
三、晏子勸景公勤政愛民
景公貪圖享樂,在晏子出使魯國期間,派人徵集民工起造大臺之館,以供遊玩、休息之用。到了年底,天氣已非常寒冷,工程卻仍在進行,莊稼在地裡不能收穫,有很多人因此而受凍挨餓,大家不免都有抱怨,也一致盼望著晏子能早日回國,以解救他們的困苦。
晏子回到齊國後,聽聞了這件事。他前往覆命時,景公令設宴為他接風,君臣飲宴暢談時,晏子起身對景公道:「您要是允許,我想唱支歌。」接著,晏子便自舞自唱道:「歲已暮矣,而禾不獲,忽忽矣若之何?歲已寒矣,而役不罷,惙惙矣如之何?」唱完後,不禁流下了眼淚。景公立刻明白晏子指的是他大興土木的事,馬上離席而起,走到他身旁,勸他說:「先生何至如此呢?原來是為修建亭臺的事啊,我馬上下令停工,不再建了。」晏子聽後便起身拜謝。等晏子回去,還沒到家門口,景公就發出命令,叫迅速停工,於是整個工地的人有車的駕車,沒車的就趕快走,一下子就散了。
一次,景公出外遊玩十八日不歸,晏子找到景公請他回朝理政。景公詫異地問:「為什麼呢?難道是訟案辦理得不妥善嗎?有泰士子牛處理就可以了;是社稷宗廟不按時祭祀嗎?有泰祝子游處理就行了;或是諸侯賓客不應對往來?有行人子羽在呢;又或是田野土地不開闢、倉廩府庫不充實嗎?有申田方面的官員辦理就好了;至於如何使國家在各方面,損其有餘以補不足嗎?有你在就行了。寡人有你們五位大臣還有什麼憂慮的呢?」晏子聽後回答:「人各盡其職,然而君王數日不理朝政不是太久了嗎?」景公立即明白了自己的過失,隨同晏子返回。雖然朝中有值得信賴的大臣輔助,然而,國君也有國君的職責在。景公以為凡事有人代勞,自己便可以高枕無憂,心便可安逸。其實每個人,都有各自的責任在,都有屬於他的本份。在各自的本份內,都當盡守其分,不能因為別人盡到了本份,就忽略了自己的責任。
四、景公憐飢者
一天,景公與一些官員到壽宮去遊玩,無意間看到一位老者,面黃肌瘦,背著一大捆木柴,像是餓了很久的樣子,顯得疲憊不堪。景公看了,心裏很難過,覺得他很可憐,於是交待相關官吏給予這位老者收養、照顧,免得他再勞累受餓。
晏子在一旁,見到景公憐憫老者,便上前稱讚說:「臣聽說,喜好賢良的人而憐憫不幸的人,是執掌國家的根本,如今君王能憐愛老者,將恩惠廣施百姓,此乃治國之本啊!」景公聽了晏子的稱讚心裏很高興。晏子便進一步說道:「聖明之君遇到賢良就喜好賢良,遇到不幸就憐憫不幸,看到有一人受苦,便會想到其他人。如今,臣請君王下令,凡國內年老、幼弱等無助者,還有像鰥夫、寡婦沒有家室的,派各地官員調查清楚,然後給予他們妥善的安排與照顧,以此來廣施君王的恩惠。」景公聽了晏子的建議,更加喜悅,馬上答應下來,說:「這樣真是太好了,就照您說的去辦吧!」於是,在晏子的勸諫下,齊國內年老幼弱的人都有了照料,人民生活更加安定,一片祥和。
晏子見到景公憐憫老者,加以稱讚,不失時機地進一步勸諫景公,使景公將對一位老者的關懷照顧擴至全國百姓,讓所有需要照顧的人都能夠得到妥善的安排。善體他人的心境,不僅用在勸諫,也在受諫;不僅能夠對他人的優點給予肯定、鼓勵;同時,在別人提出更好的建議時,自己是不是能愉快地接納,更加悉心學習,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呢?
五、景公賞無功罪有司
景公有一次欲賞賜國中的寵幸之人,決定給予萬鐘之賞的有三位,千鐘之賞的有五位,命令三出後,主辦會計的官員卻堅持不辦理。景公大為震怒,下令要免除會計官員的職務,可命令三出後,執法的官員又抗命不從。景公為此很不高興,向晏子說:「寡人聽聞,君王治國,對喜愛之人獎賞他,對厭惡之人則疏遠他。如今寡人對自己喜歡之人不能賞賜,對討厭之人又不能疏遠,實在失去了君王應有的權力啊!」
晏子聽後回答:「晏嬰聽說,君王言行正確,大臣依命行事,此為順服;君王行為乖張,大臣卻仍唯命是從,此是叛逆。如今君王厚賞那些讒佞阿諛之人,卻要官吏們言聽計從,不得違抗,此是君失正道,臣失其職了。先王最初立下愛而當賞的標準,是鼓勵行善;立下惡而應罰,意在嚴禁殘暴。過去夏、商、週三代帝王之所以能興王天下,是因為凡有利於國家的,就愛而賞之,賢良之士便越來越多;有害於國家的,就惡而罰之,邪僻之人也由此改過遷化,惡跡消滅。因而天下大治,百姓和睦。可到了國勢衰危之時,末代的帝王懶散怠慢,日常生活只知放蕩淫樂,對順從己意就愛之賞之,違背己意便惡之罰之,如此愛惡顛倒,善惡不明,使得邪僻之人越來越多,賢良之人排擠在外。最後使百姓們妻離子散,國家也危敗覆亡了。如今,君王不能揣度古聖先王興王天下的原因,又不能觀察衰世惰君亡國敗家的真相,臣只怕君王如此濫施賞罰,一旦大臣們不敢據理力爭,便有社稷傾覆,宗廟危亡的後果啊。」景公聽聞此言,立即明白了自己的過錯,說道:「寡人著實不知,那就依照官員們的安排去辦吧。」這樣,凡從前於國中寵幸之人的濫賞濫支的公款,經過了審慎的檢察後,節省下了十分之三。
景公欲賞賜自己喜歡之人,卻沒有看到,自己所愛,並非對社稷有功,如果僅討君王喜歡就可以得到厚祿,阿諛諂媚之人會越來越多,社會風氣將敗壞,因此執事官員不給予辦理;景公想要處罰執事官員,司法人員又不給予辦理。其實這正是官員們恪守本職,為國家著想,不計個人得失的表現啊!景公只看到表面順從與否,卻沒有看到,真正的順服,是順從正道。景公遇到問題時,懂得向有道德、智慧的晏子請教,晏子於是誠懇地將道理分析清楚,使景公明瞭其中的利害,知過而改。人生遇到困惑時,懂不懂向有德行的人請教?面對自己有錯,能否勇於面對,虛心改過?能明白自己的心,則可以少犯許多的過錯,才能擁有明理、智慧的人生。
六、莫悔之已晚
魯昭公流亡到齊國,齊景公問道:「你年齡很輕,何至於如此呢?」昭公懊悔地回答:「在我年少的時候,人多愛護我,我不能夠體察感恩;人多諫諍我,我又不能採納改進。因此,內無輔助之士,外無輔佐之臣。內外真正能輔助我的沒有一個人,諂媚阿諛的卻又很多。這種情形,就像秋天的蓬草一樣,其根孤立,枝葉雖美,秋風一到,就根拔葉脫了。」
景公聽了也很感慨,覺得他的話很有道理,於是轉告了晏子,並且說:「假使能讓他再返回自己的國家,豈不就成為像古代賢君一樣的人了嗎?」晏子聽後,卻回答說:「不是這個說法。愚昧的人多懊悔,不肖的人自以為賢德。這就等於溺於水中不問深淺,迷失道途卻不問路徑。一旦陷溺水中不能自拔,然後再探問深淺。迷失道途已不知方向,過後再問路徑。這就好像國難臨頭了,才急著鑄造兵器;喉嚨噎著了,才急著掘井取水。縱然是疾力從事,但為時已晚,已經來不及了。」昭公流亡國外,才開始悔悟,然而,已是悔之莫及。
人們在生活中也會有這樣的狀況,當慘痛的後果呈現了,才開始後悔曾經的過錯,可結果已造成,追悔不及。過後又常常抱怨曾經的錯,懊悔過往,可是卻不知吸取教訓,把握好當下,不久之後又為今日的過錯繼續懊悔。如此,不斷地犯錯,又不斷地懊悔,人生時光,就在這懊悔中流逝了。古語有言:「行善不能等」,改過,也同樣不能等。切不可認為時間還早,以後再改。當沒有一顆勇猛堅決之心,縱然過多久,恐怕連一個錯誤都改不掉,到鑄成大錯,那也只有空留遺憾了。因此切不可放任自己,應時時警惕,做到知錯即改。
七、和顏納諫
有一天,晏子在退朝後,再進見景公說:「君王在朝時,態度是否過分威嚴些了呢?」景公聽了說:「在朝聽政,態度威嚴,有何妨害於治理國家呢?」晏子回答:「在朝聽政,如果態度過分威嚴,臣下便不敢進言了。臣下不敢進言,在上聽不到諫言,則下情無法上達。為下無言,可以說形同啞巴;居上無聞,可說是形同聾子。大臣無言,君王無聞,這不算妨害國家大事,又算什麼呢?況且,合升斗的微數才能滿倉廩,合絲縷之細微才織成帷幕那麼長的布。泰山雖然很高,卻非一塊石頭而成,是累積無數土石,然後才由卑而高。天下所以治平,也非用一士之言。國君在朝聽政,對大臣的進言,固然有聽受而不採用的情形,但哪有拒而不受的道理呢?」
景公上朝時態度過分威嚴,卻不知,當有了這種威嚴之態時,便有拒人千里的姿態。當君王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樣,大臣就很難能夠放心來進諫。於此,上情不能下達,為臣不瞭解君主的意思;下情不能上達,君王不明瞭民情;上下不能相通,形同聾啞,便會妨礙到國計民生。
晏子看到景公過於嚴肅的態度,可能給大臣們帶來進諫的壓力,而他又能在退朝後,馬上向景公進諫,並採用米倉、帷幕及泰山等來做比喻,使景公更易瞭解不受諫的危害。身為大臣,輔佐國君治理國家,是其本分與職責。在見到君王有過,理當進諫,不應苟且保身。如此才可幫助君王看到自己的過失,從而避免、挽救國家的災禍。
那麼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倘若自己平時總是一副高傲的模樣,別人也就不會為我們指出問題,甚至可能還會遠離我們。自己看不到自己的問題,身邊又沒有善友幫助指正,不見自己之過,在錯誤的泥潭中,便會越陷越深,甚至鑄成大錯。而在應規勸別人時,是否能像晏子一樣,真誠給人合理的諫言?看到親人、朋友有過,可能引來災禍,卻明哲保身,不真誠規勸,以致讓他們走上失敗之路,這是沒有盡到親朋規過勸善的責任啊!「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人一生怎麼可能不犯錯呢?然而重要的是在面對錯誤時,能吸取教訓,真正改過,以此去惡就善,不斷進步,故曰「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倘若一味掩飾,只會讓自己錯上加錯,妨礙品德提升,這正如《弟子規》所云:「過能改,歸於無。倘掩飾,增一辜。」益者三友,友直居首,能遇上直言規過的朋友,是莫大福分啊!
景公幸得有晏子在旁常常提醒,使他能覺察到自己的過失,從而反省改過。於此,晏子真不愧為景公的諍臣益友。而景公能從諫如流,也不愧為明理之人。面對晏子的直言切諫,景公有時覺得很失面子,感到非常難堪,但又覺得晏子說的話句句在理,於是又佩服他為國為民的勇氣。晏子去世了,景公痛哭道:「先生不分白天黑夜地規勸我,細小的過失也不放過,我還是放縱自己而不知收斂。現在先生離去了,如果齊國有危險了,百姓將向誰去訴說啊!」晏子從不諂諛逢迎,而是直言無隱,他在諫言中、在治理國家中、在身體力行中無不體現出以天下蒼生為重,體現了正直有良心的大臣堅持正義、無私為民的卓然風範。
反觀當今社會,中共以「假、惡、鬥」的黨文化替代傳統文化,顛覆人們心中的良知理念,逆天叛道,更不尊重生命,宣揚「與天斗、與地斗、與人斗」,給中國人帶來了無窮的災難:自然環境被徹底破壞;生存資源嚴重污染;有毒食品氾濫;假貨充斥各個角落;傳統道德喪失殆盡;貪官污吏橫行、官商勾結、警匪一家、民不聊生、製造了無數人間悲劇……是一切社會敗像之根源。中共謊言欺世,迫害敢於說真話的人,迫害修「真、善、忍」的法輪功廣大善良民眾已經十五年了,天怒人怨,必遭天譴。
現在中國大陸已有一億八千多萬民眾退出了中共的黨、團、隊組織並徹底認清其邪惡本質,這是順應天意的壯舉。人們廣傳真相,使越來越多的人明真相,作出正義的選擇,回歸天理、道德和良知,從而擁有美好的未來,這是對他人的真正關愛和負責!
来源:新生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