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圖片)
鄭板橋五十歲時初到山東範縣任知縣。有一天,他微服下鄉查學。當他路過一個集鎮的私塾時,聽到裡面一位先生正在教學生讀《禮記》中的《曲禮》一篇。只聽這個先生念道:「臨財母苟得,臨難母苟生」。鄭板橋越聽越糊塗,轉念一想,不禁哈哈大笑起來。原來那先生將其中兩個「毋」字都念作「母」字。再見那先生,本來正搖頭晃腦地念得起勁,冷不防被這個不速之客哈哈大笑打斷了,心裏很生氣,大聲責問道:「你這過路人,我教的書有什麼好笑的?」 鄭板橋笑得眼含淚花說:「你教錯了,那字不念‘母’,而應該念作‘毋(wu)’!」 不想那先生被當眾指出錯誤,弄得人前出醜,不覺滿面通紅,強辯道:「不錯的,不錯的,書上明明寫的是‘母’!」隨後惱羞成怒地說:「你,你,你是何人?敢來教訓於我?真是豈有此理!」
鄭板橋見他如此執拗,不禁臉一沉,嚴肅地說:「你為人師表,知錯不改,誤人子弟,從今天起,你就不用教書了。」說著從衣襟裡取出一方印信。
那私塾先生仔細一瞧,原來是本縣新任知縣鄭板橋,不由得面紅耳赤,慌忙打躬作揖道:「請大人息怒,小可有眼不識泰山,實在該死,請縣太爺寬恕,讓我在這裡教書餬口吧!」 鄭板橋想了一想,說:「那也不難,不過我出一閣聯,你倘能對上,我方饒你。」接著,隨口念道:「《曲禮篇》中無母狗。」私塾先生絞盡腦汁苦苦思索,想了半天也想不出恰當的對句來,只好捲起鋪蓋,垂頭喪氣地走了。
那私塾先生回到家裡,一想起此事便覺得丟人現眼,無臉見人,於是閉門不出,發憤苦讀,決心學有所成。當他熟讀了《春秋》三傳(《左氏傳》、《穀梁傳》、《公羊傳》),考中了秀才之後,終於對上了下聯:「《穀梁傳》外有公羊」。
後來私塾先生專程去拜謁鄭板橋,執弟子之禮後,表示由衷地感謝。鄭板橋聽了他對的下聯之後,知其學業大有長進,很是高興,便大大地勉勵了他一番,從此以後兩人還成了知心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