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5年08月06日訊】隨著經濟的演化,大陸、香港和臺灣形成經濟死亡三角。大陸可以看作頂點,是主要的經濟吸納地;香港臺灣看作兩個支點,是經濟的主要貢獻地。三者之間既相互依賴,又形成衝突。你死我活衝突後,整個依賴系統解體,三地經濟共同崩潰。
大陸以血汗工廠做經濟吸納。從1994年開始,大陸制定血汗工廠出口政策,以此為導向推動經濟增長,沒有血汗工廠的建立和發展,就不可能實現生產和出口。在此之前,一些美國企業到大陸設廠,既看好中國的生產,也看好中國市場,不過,這些美國企業有個共同的問題,就是給員工的工資過高福利過好,較高成本導致外企出口價格沒有競爭力。
為了改變這個狀況,大陸積極引進港臺工廠,並且圍繞港臺工廠發展本土私企。港臺工廠和私企的政策是迫使大陸奴工辛苦工作還沒有任何福利。而且,美國企業注重環境,包括生產環境、生活環境、減少對外部的污染,而港台企業的生產和生活環境極其惡劣,污染嚴重。結果是港臺血汗工廠以不可思議的低成本擠垮了美國的人性工廠。繼而,隨著港台企業的聚集,韓國人和大陸人開設的血汗工廠也快速發展起來。
由於血汗工廠的綜合成本極低,廉價產品迅速湧向全世界,引發迅猛的規模擴張。台商成為血汗工廠的主力,最具代表性的是富士康。台資工廠一方面依靠臺灣較強的生產系統技術支持,持續將生產組裝搬到大陸;另一方面,臺灣企業自身以軍隊管理為基礎、吸收日本管理和美國管理的一些方法,以強力統治的方式管理工廠,最適合大陸的血汗工廠政策。台資工廠迅速把大陸變成各種電子產品的組裝基地,尤其在蘋果成為新的電子娛樂產業主導者後,臺灣電子產業在很大程度上依賴蘋果,富士康等在大陸的台資工廠成為主要組裝工廠。
台商和臺灣經濟在很大程度上與大陸經濟捆綁。從管理模式上,台商最適應大陸的政策環境。到東南亞國家,由於當地的勞工保護措施嚴格,台商無法實施統治型模式。在越南,被認為非常刻薄,因此持續出現罷工行為,2014年越南排華暴亂中,台資工廠受到嚴重衝擊。
而從台商的角度,對越南工廠的管理已經比對大陸和臺灣人的管理寬鬆很多,但是越南人仍然不認賬。出於地方政策和工人思維模式考慮,台商儘可能呆在大陸,不到萬不得已,不會將工廠搬到東南亞和南亞次大陸。
大陸台商的電子組裝流水線,又與臺灣的電子零部件生產緊密銜接,考慮到臺灣電子業的產品利潤較低,大陸工廠的成本直接影響到臺灣電子業利潤,如果大陸生產成本持續上漲,同時由於競爭激烈產品價格難以提高,對臺灣電子業的利潤和生存將造成嚴重打擊。 所以,通過台商的大規模組裝工廠,臺灣的經濟在很大程度上與大陸捆綁。
香港在大陸進出口貿易上起到重要作用。在血汗工廠支持中國出口迅猛上升的背景下,香港成為中國大陸出口的關鍵領導者。在血汗工廠早期,香港成為大陸出口貿易的主要中轉地,一方面作為大陸產品的採購站,既從中國工廠採購產品,又指導大陸血汗工廠的生產,讓大陸工廠符合國際產品的基本規範,也就是知識傳播者的角色;另一方面香港有成系統的國際市場綜合貿易知識和專業經驗的大量人才,在國際市場上推銷大陸生產加工的產品。
隨著國際產品標準日益嚴格,香港快速理解相應標準,並且幫助大陸工廠執行相應標準。大陸出口的升級,帶動較大規模的服務貿易出口。服務貿易更依賴與西方接軌的專業知識和技術能力,中國大陸嚴重缺乏相應能力,香港則在服務貿易中起到主導作用。更重要的是,由於香港的獨特地位,很多大陸出口的中高端產品和服務產品,需要打上香港的品牌才能被歐美等市場接受。所以,香港既是大陸出口的領導者,又是重要的貿易中轉地和附加值創造地。
在大陸的融資需求下,香港又成為大陸從國際金融市場集資的主要中轉地。雖然血汗工廠的出口給大陸帶來不少外匯收入,但是隨著大陸建設規模擴大,出口創匯遠遠滿足不了需求。大陸積極對外招商引資,參與大陸的鐵公基和房地產建設,並且開發大陸市場。在這個過程中,香港成為主要的中轉地,不論大陸企業上市融資,還是外資流入大陸,基本都從香港轉口。
隨著中國引資規模越來越大,香港金融業的規模也快速擴大。尤其在2008年次貸危機之後,中國4萬億經濟刺激,成為世界經濟的火車頭。大規模資金湧入中國,另有大規模資金從中國流向世界,其中大部分都經過香港。香港金融業獲得巨大發展,成為香港經濟的主導產業,金融業膨脹又刺激房地產和建築業、各類中高端商業和服務業等快速發展。
大陸作為經濟吸納地,積極吸引血汗工廠和其他外來資金。中共發展大陸經濟的目的是從經濟增長中獲得最大利益,滿足中共體制系統消耗。1994年,中共由於內部嚴重通脹面臨生存危機,需要血汗工廠出口獲得外匯收入,維持政權不倒。在血汗工廠急劇擴大、外匯收入急劇增加的背景下,中共才敢讓地方國企大規模倒閉,實施數千萬工人大規模失業的政策。
外匯收入進一步增加後,中共開始大規模投資鐵公基和房地產。投資目的有兩點,一是建立沿海地區窗口系統,讓外資到中國時看到如火如荼的城市建設、快速發展的鐵公基系統,感到震撼,願意到中國大規模投資;二是在建設過程中,中共體制系統從中獲得最大的利益。
在中央把最有油水的稅收部分搶走後,負擔沈重的地方稅收弱,陷入嚴重經濟困境。在外來資金逐漸增加的背景下,地方政府積極推高房價擴大房地產開發規模,從中獲得更多的賣地和房地產建設和交易稅收。隨著房地產市場規模持續擴大、房價持續上漲,也吸引更多的外資進入大陸。
2008年後,大陸逐漸成為矛盾集中的頂點。中央系統提出4萬億經濟刺激後,地方提出10倍以上的經濟刺激計畫,一時間大陸整個變成大工地。地方投資後,需要有收入償還,因此進一步推高房價,同時帶動地價上漲,地方獲得更多收益。與此同時,規模巨大的低成本國際游資進入中國尋找快速獲利的機會。
在國際市場低迷、人民幣升值和大陸嚴重通脹的背景下,中國血汗工廠日益艱難,每1-2年經歷一波倒閉潮。游資不可能進入加速倒閉的工廠,而房地產市場給了這些游資容身之地。在輿論主導、外資和內資的支持下,房地產價格持續上漲。地方政府希望房地產價格永遠上漲,千方百計支持高房價。隨著房價提高和房租上漲,支持通脹加劇,工人要求加工資,工廠的其他各方面成本也在增加,加速實體工廠和店舖的倒閉。
由此,陸港臺形成經濟的死亡三角。大陸需要更多資金,希望通過支撐樓市和股市吸引更多的游資進入大陸。而大陸對於資金的需求越大,臺灣工廠和香港金融機構就需要更多為大陸輸血。港臺經濟被大陸抽血越多,崩盤的速度也越快。如果港臺經濟不為大陸輸血,大陸經濟崩潰,台商的巨額投資和香港巨額的游資都沉沒在大陸,也致港臺經濟崩潰。
台資企業希望大陸房價降低、匯率降低,這樣才能降低人工成本和其他運營成本,保住臺灣的生產系統,尤其是電子業的生產模式,但是,如果房價降低或者匯率降低,中國的資本市場無利可圖,巨額的資金就會撤走,很快衝垮中國外儲,當外儲清空,人民幣將一文不值,中國經濟和社會全面崩潰。香港作為金融中介港,自身的大量資金也投到大陸,隨著大陸崩潰而血本無歸。
如果大陸繼續維持高房價,支持金融系統運轉,香港金融業仍能繼續狂歡,加速香港的資金向內地轉移。結果是,大陸的通脹和成本繼續急劇上升,匯率保持堅挺,外貿出口無法維持,台資和大陸本地企業虧損關門,也影響到香港貿易轉口和出口服務。貿易外匯收入驟減意味著大量工人失業、大陸政府稅收流失、真實外儲急劇減少、負債急劇增加、外資有去無回,香港金融和銀行系統也被拖垮。
隨著形勢快速惡化,尤其是資金大量外流,陸港臺經濟三角不可避免地走向崩塌。在美聯儲QE3逐步結束後,外來游資急劇減少,越來越多的資金加速賣房,換美元離開中國。台資工廠加速倒閉或者向外轉移生產,說明大陸最堅強的出口工廠接近末日,出口急劇減少。同時,大陸物價比很多世界發達國家還高,刺激中國大量進口,也意味著資金加速外流。香港金融業還在幫助大陸做最後的融資努力,香港房價因為大陸富人逃離大陸、在香港置業而被持續買高。
最後,隨著大陸資金枯竭,從實體到金融,經濟完全垮臺;台資企業全面倒閉,在中國的投資化為泡影,進而拖垮臺灣經濟;香港投入大陸的資金也隨大陸的崩潰而清零。
(中國經濟文化研究所供稿)
来源:看中國首發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