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為什麼變成了「送禮節」?

作者:風青楊 發表:2015-09-11 09:0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看中國2015年09月11日訊】9月10日,教師節又到了。教師節要不要送禮,給老師送禮送什麼好?成為網上最熱門的一個話題。許多家長大方地在網上晒起自己的送禮清單,手錶、飾品、手機、化妝品甚至香港游都在考慮之列。這樣熱火朝天的送禮勢頭,難免讓人擔心:「教師節」真的變成了「送禮節」嗎?

如今,在教師節前後給老師送禮已經成為一個潛規則,而這個潛規則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就已經開始了:從上世紀80年代-親手為老師製作禮物,成本幾分錢;到90年代流行在教師節送賀卡,成本幾塊錢;2000年至2007年間教師節,給老師送鮮花,成本幾十塊錢;到近兩三年的購物卡和其它高級禮品,成本幾千至上萬塊錢。教師節的送禮「行情」逐年水漲船高。反觀歐洲家長的禮物則包括:路邊採摘的野花、一塊糖,還有親手製作的小卡片,反而更接地氣兒。

如今,「禮輕情義重」的一張賀卡似乎不足以表達對教師的尊重,去年,一種可等同於現金使用的教師節禮品卡在網上賣的格外火爆,讓一個充滿敬意的節日變了味。對於商家來說,教師節以及接下來的中秋節,自然是一段好日子。像一些禮品花,高端化妝品禮盒套裝,一些動輒上千上萬元的購物卡、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都可能是家長送給老師的禮物,銷售量那可是日益紅火。

在大部分家長看來,為了孩子不吃虧,少不了必要的「人情世故」。一些家長認為如果大家都送,不送的人很「顯眼」,再說禮多人不怪,還是送了比不送放心。甚至有家長表達了「不得不送」的憂慮:不送禮的孩子,那是一定不會照顧的;想要摧毀某個孩子的心理,不搭理他就是,三次打招呼都不理他,他一輩子都會有陰影;想懲治哪個孩子簡單,當眾狠狠地訓他一頓就能讓他自閉。作為一名家長,當你看到這段話時,你是送OR不送?人在江湖,不得不送啊!

對老師們來說,也有教師吐槽「不得不收」,否則家長會憂其嫌禮輕而重置大禮。收與不收又都很尷尬,收吧,無疑自損形象,更何況「吃人家嘴軟,拿人家手短」,不收吧,盛情難卻,甚至可能引起誤解,讓家長以為禮輕了或抱有成見。家長和老師都似乎有種「人在江湖,不得不送,不得不收」的無奈。這讓送禮從表達心意變成了一種負擔,這無疑也是中國教育的一個悲哀。

校園是進入社會的排練場,倘若家長對老師大行送禮之道,教師借節慶笑納豪禮,難免會對處在人生關鍵期的學生內心產生負面的「投射」,使其人生觀、價值觀發生「跑偏」。因為送禮這事怎麼著也繞不過孩子,瞞不住孩子。如果八九歲的孩子因為送禮不當,挨了老師白眼,或者知道了自己之所以在老師那裡受寵,是因為爸媽給老師送了禮,這將對孩子們的價值觀產生什麼樣的影響?他們將會怎樣看待這個世界?把天真無邪的孩子裹挾到這種「潛規則」中,這未免有些太殘忍了。

問題的嚴重性還在於,一個孩子從小就接受了非正常方式可以得到好處的錯誤認識,進而萌生禮物重於禮節的價值觀。孩子應該樹立的是尊師重道重在平時,而非教師節時的「突擊表達」,古時程門立雪的典故,源自學子對為師者發自內心的尊重,一言不發卻足以流傳千古。如果教師節成了「送禮節」,送出一份厚禮,卻失掉一份相互間的尊重,對教師和家長而言,不啻為一場「雙輸」的交易。

教師節「送禮」表面上是個心理問題,本質上卻是個社會問題。教育資源分配不公,是家長不敢不送的重要原因。當前教育資源分布不均,每位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上所好學校,進個好班級,有位好老師。於是,在激烈的競爭中,家長期望以禮物和金錢來鋪路,給孩子打造優質的學習環境。

也正因為送禮文化盛行,家長們就要面對不送不行、不送吃虧的現象現實。對於那些嘗到送禮文化甜頭的權力掌控者,在松鬆垮垮的監管機制下,繼續讓權力尋租、變現。如果受益於送禮文化的權力不首先作出更高表率,僅靠無職無權的教師單獨冒進,也不可能從根本上改變這種現象。只有法治和重建整個社會健康的廉政文化,才是根本之策。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作者博客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最新文章
更多最新文章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