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為「溫燥」,深秋則為「涼燥」。(圖片來源:jrhakatacity.com.t.bv.hp.transer.com)
根據《中國天文年曆》,10月8日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寒露,氣溫比「白露」時更低,露水更多,原先地面上潔白晶瑩的露水快要凝結成霜了,且帶寒意,故名為「寒露」。入秋季節,燥氣當令,又分「溫燥」與「涼燥」。初秋為「溫燥」,深秋則為「涼燥」。此時,寒涼漸重,當心「涼燥」調養不當會傷人,如:毛髮枯燥,頭皮屑增多,皮膚會起脫皮屑,鼻喉乾燥,口唇開裂,大便乾結等。
蒼山如黛,令人心曠神怡,胸懷高遠。
(網路圖片)
攜親伴友,登高遠望舒展身心
民間有俗諺:「中秋過後夜夜涼」。寒露季節,日照日漸減少,萬物凋零衰殘,讓人易生淒涼悲傷之感。不妨攜親伴友,尋覓佳處登高,實為舒心良方。當遠望那一派深秋景象,白雲紅葉,淺霜若銀,蒼山如黛,令人心曠神怡,胸懷高遠。
秋三月,早臥早起
除此之外,秋季涼爽之時,人們的起居時間也應作相應的調整。《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明確指出:「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早臥,以順應陰精的收藏;早起,以順應陽氣的舒達,建議大家順應節氣,分時調養,確保健康。
夜涼憋尿,易誘發膀胱炎
寒露節氣,容易口乾舌燥,因此晚上睡覺前會喝下不少水。到了夜裡或者凌晨感覺到了尿意,由於嫌起床較冷,常常下意識的憋尿繼續睡,這是非常不健康的壞習慣。尿液中含有毒素,如果長時間儲存在體內,含有細菌的尿液不能及時排出,就易誘發膀胱炎。
用熱水泡腳(網路圖片)
防「寒從足生」,用熱水泡腳
常言道:「寒露腳不露。」,此時,可以把涼鞋收起來了,以防「寒從足生」。由於兩腳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較少,又因為腳部的脂肪層較薄,特別容易受到寒冷的刺激。腳部受涼,特別容易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毛細血管收縮,導致人抵抗力下降。寒露時節出行前如果條件允許,最好用熱水泡腳。用熱水泡腳既可預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還能使血管擴張、血流加快,改善腳部皮膚和組織營養,減少下肢酸痛的發生,使人精力充沛。
晚上喝蜜水,補充人體水分的流失。(圖片來源:blog.wonderfulfood.com.tw)
朝朝飲水,晚晚蜜湯
中國古代面對秋躁的飲食良方,即:「朝朝飲水,晚晚蜜湯。」也就是説,白天喝點淡鹽水,晚上喝蜜水,既是補充人體水分流失的好方法,又是秋季養生、抗拒衰老的飲食良方,同時還可以防止因秋躁而引起的便秘。
古人云:「秋之燥,宜食麻以潤燥。」此時,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等柔潤食物, 還要注意不吃或少吃辛辣燒烤食品,如辣椒、花椒、桂皮、生薑、蔥等。這些食品屬於熱性,多食容易上火。因過食辛辣宜傷人體陰精。
多吃山藥、蘿蔔等「根」菜
山藥既是中藥,也是美食,是大家熟悉的滋補珍品。研究證明,山藥中的B族維生素的含量是大米的數倍,礦物質中鉀含量極其豐富。此外,山藥對於糖尿病有輔助療效,除了易產生飽腹感,有利於控制食量外,甘露聚糖還有改善糖代謝,提高胰島素敏感性的功用。由於山藥中澱粉含量較高,因此在食用山藥時,最好能用山藥代替一部分主食,也就是適當減少主食的量,尤其是糖尿病人,以免帶來能量過剩的問題。
柿子,一天最好不要食用超過一個。(圖片來源:livestrong.com)
寒露吃柿子,清熱去燥
民諺有「立秋核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紅了皮。」柿子所含維生素和糖分比一般水果高1∼2倍左右,一般一天最好不要食用超過一個。柿子有清熱去燥、潤肺化痰、軟堅、止渴生津、健脾、治痢、止血等功能。柿子含有較多的鞣酸及果膠,在空腹情況下不要吃,它們會在胃酸的作用下形成硬塊,若無法自然被排出滯留在胃中就會形成「胃柿石」,造成消化道梗阻,出現上腹部劇烈疼痛、嘔吐、甚至嘔血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