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縮離我們究竟有多遠?(網路資料圖片)
【看中國2015年11月08日訊】根據中國媒體報導,摩根大通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在國際金融論壇2015年年會上表示,現在中國經濟已處於通縮階段,製造業實際增速「可能接近於零」,這一點需引起高度關注。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梁紅亦指出,「中國經濟已進入通縮狀態」,如果調整不及時,中國經濟可能會「吃大虧」,遭受不必要的痛苦。
今年9月,中國CPI同比增速重新跌回「1」時代,而同期PPI已經連續43個月下降,至-5.9%。
對於通縮風險的警告,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余永定此前也提到過:
造成通貨收縮的原因,產能過剩後,企業要去庫存和去槓桿,有效需求就會下降,這又導致過剩產能的增加,會導致一個惡性循環。有兩個過程,一個是去產能的過程,一個是有效需求減少的過程。這兩個過程在競賽,只有需求產能的速度大於有效需求減少的速度,才可以出現新的平衡。在目前的情況下,一方面要去產能,另一方面要儘可能的避免有效需求過度下降,否則的話,中國經濟就會運行在低於經濟增長速度的區間,甚至會進一步下滑,形成通貨收縮所導致的經濟衰退。這一點是我們目前面臨最嚴重的挑戰。
如果通貨緊縮與債務問題相疊加,局面可能會更加嚴峻。美國經濟學家Iriving Fischer在1933年提出了「債務—通貨緊縮」理論。該理論認為,企業過度負債和通貨緊縮會相互作用、相互增強,最終導致經濟衰退甚至嚴重的蕭條。
海外媒體日前介紹過瑞銀集團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的觀點,她認為,中國現在正面臨著債務-通縮陷阱。
不斷增長的債務水平、走低的物價、疲弱的實體經濟活動和高企的實際利率……這些都意味著中國的債務負擔正急劇上升。隨著企業銷售額和現金流萎縮、物價水平下降,企業和地方政府將持續缺少足夠的現金流來支撐他們的債務。
結果就是,這類企業將越來越依賴新的貸款來償付現有債務,並為公司業務進行融資。這意味著,在企業投資和貸款需求都很疲弱的情況下,槓桿率仍將持續攀升。這會加重中國本就已經高企的債務負擔。由於企業削減投資和生產計畫以試圖應對財務壓力,從而創造了一個負反饋循環,由此產生的債務將進一步影響實體經濟。在這種情況下,銀行的資產質量將持續惡化,金融體系內的不良貸款率也將被推高。最終的結果是,更多的信貸風險將被暴露,比如未來幾年可能出現推遲還債或者發生債務違約。
責任編輯:岳爾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