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發動的「大躍進」運動中的全民煉鋼爐。(網路圖片)
1958年2月23日∼26日,北京市召開了農業勞動模範大會和市、區、鄉、社四級幹部會議,會上北京市農林水利局局長楊益民作了《北京郊區1958年農業生產大躍進奮鬥綱要》的報告,報告分析了實現郊區農業生產大躍進的有利形式和條件。
市長彭真在閉幕會上做重要講話,號召整好地、選好種、施好肥等「十好」和「比思想、比幹勁、比指標」等「十比」,此次大會,拉開了北京市「大躍進」的序幕。
7月4日,譚震林在北京市郊區區委書記會上提出大躍進的具體要求:北京市郊區農業生產,是滿足北京市全部副食品的需要;北京市小麥畝產千斤以上,玉米5000斤以上,穀子3000斤以上,高粱4000斤以上;把所有的工具改良一番,凡是帶軸承能轉動的都要安上滾珠軸承。
8月3日,某權威報發表了《年底算帳派輸定了》的社論,引用了某些地方「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口號,這個口號蔓延全市。農業生產中出現了很多脫離生產條件的瞎指揮及高指標、浮誇、虛報等現象。
當年9月,經過1個月的籌備,全北京市的18個郊區農村實現了人民公社化。
公社體制為「一大二公」、「一平二調」。
一大,即公社大,如周口店區257個高級農業合作社合併為8個人民公社。
二公,即原各高級農業合作社的財產、社員的自留地、房基地、自養牲畜、自營山林等統歸公社所有。
一平,即實行工分制,平均男勞力10分、女勞力8分、學生參加勞動6分。
二調,即平調各種生產、生活物資及勞動力。
人民公社推行組織軍事化、生活集體化、勞動戰鬥化,以幾萬人、十幾萬人大兵團作戰形式,日夜奮戰,以敢教日月換新天的英雄氣概和衝天的幹勁進行農業生產。
當年,周口店區(今房山區)的農民付出巨大的代價,做了以下大事:
學習河北省定州安國縣大棚種植棉花和白薯「立體栽培」,建小麥、玉米、白薯、大白菜等試驗田8000餘畝,放高產衛星62顆。其中一顆「衛星」是在2.7畝的耕地上試驗畝產50萬公斤小麥。
採取的方法是在2.7畝耕地的土地施粗肥100萬公斤,再深翻1.67米,把深翻的土在耕地上堆成3個梯形的大土丘,在土丘的頂面和4個側面播種小麥,共用種1500多公斤。在各土丘上搭高架,把水提到高架上噴灌澆水。由於種得密、肥重,且種在側面的小麥的根系不能深扎,結果小麥只長植株,而且全部倒伏,最終只產小麥50多公斤。造2個萬畝林,5個雙萬畝林。由於缺乏科學指導,造林質量低,很多地塊林木成活無幾。
建4個萬頭豬場,實際僅萬頭規模建設,均沒有達到萬頭飼養量,最多豬廠存欄生豬約1000頭。
各公社、大隊、機關、學校等都分配了磨製加工滾珠的任務,在轆轤、碾子、磨、小推車、木輪馬車等農具、運輸工具上安裝滾珠軸承,基本實現運轉農具滾珠軸承化,結果是99%不能正常運轉。
為完成全國1070萬噸鋼的生產計畫,各個公社建起各種小高爐1060座,在「超英」、「趕美」的口號下,組織了多次煉鐵「會戰」,形成了「各個大隊點火、村村冒煙」的群眾運動,日參加「煉鋼」勞動力最多達3萬餘人,共煉鐵(鐵渣)740噸。其中有800餘人日夜輪流守護著100臺高爐「煉鋼」。還建了1座「超英爐」、1座「趕美爐」,在召開的現場會上,還有幾名外國記者參觀。
建公共食堂1437處,其中99%的農業人口免費在食堂用餐,有1.5萬壯勞力參加密雲水庫建設。
11月3日,《北京日報》登載文章,批評周口店區一公社在復耕的1.1萬畝白薯地裡揀白薯塊56.5萬斤;在另一公社的408畝白薯地中揀回白薯6.9萬斤。
這是由於興修水利、煉鋼鐵、生產「北京十大建築」所用白雲石等,大批平調農村勞動力。玉米熟了不能及時收,又要搶種小麥,大批玉米果穗來不及摘。白薯、花生用犁杖耕,翻不出來的白薯就埋在土裡,再加上生產上瞎指揮、農民吃飯不要錢,丟在地裡的白薯、花生無人拾。
此次運動給農業生產造成了巨大損失,也是1960年∼1962年連續3年大災荒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