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令公、楊門七子就是帶著這樣的正氣,直面險惡,蕩滌世間濁氣。(圖片來源:Pixabay)
電影《忠烈楊家將》
「忠孝仁義」就像一根極其柔韌的琴弦,歷經風雨重重苦難,再大的邪與惡也難以把它砍斷。「舍生取義、精忠報國」這些用鮮血鑄就的詞語,也久經戰火的熔煉,注入神州大地。——香港影片《忠烈楊家將》
咸陽古道,雁門關外,曾經飄揚過楊門七子的少將風采;屍橫遍野、血染沙場,每一寸故土留下保家衛國、誓死而戰的忠魂之絕響。正是無數英烈、忠魂的守護,使得神州血脈代代相傳,令中土巍巍雄鼎天下。
2013年,由於仁泰執導,知名藝人鄭少秋、鄭伊健、周渝民、李晨、吳尊等聯袂主演的香港電影《忠烈楊家將》全球上映後,獲得一眾影迷的青睞。這部根據北宋楊家名將改編的影片,詮釋的忠孝仁義,以「無懼、無悔、無我、無恨、無畏、無私、無挂」的情節撼動影迷的心際。
楊潘兩家結下梁子
北宋初年,遼國對中原虎視眈眈,楊家將保家衛國,戰績顯赫而受朝廷重用,卻招來國丈潘仁美的嫉妒之心。
影片中,因為柴郡主擂臺招親,貪戀權力的潘仁美欲助兒子潘豹當上郡馬。號稱「楊無敵」的楊家之主楊令公楊業,早知愛子楊六郎與柴郡主相戀,但為免兩家相爭令外族有機可乘,而禁止楊六郎參加比武。楊七郎為兄不平,又見潘豹違規以暗器取勝,一怒之下上臺挑戰欲教訓潘豹,潘豹被楊七郎楊延嗣打翻。潘豹使用暗器不當,傷人不成反死於自己的暗器之下。楊令公綁子上殿請罪,潘楊兩家各執一詞,由此種下禍根。
遼軍大舉入侵北宋,潘仁美作為統帥領兵抗遼,楊業作為先鋒協同潘仁美作戰。金沙灘一戰,楊業和遼軍打得難解難分,當遼軍伏兵突然出現時,找到機會發泄私憤的潘仁美,不但不發兵營救,反而鳴金收兵,陷楊業孤軍於困境。楊令公帶著寥寥可數的楊家軍激戰遼國大將軍耶律原,身中毒箭後和殘餘軍將撤至兩狼山山城。敵軍的毒箭狠毒,來自潘仁美心中的那支嫉恨之箭,也更是凶險鋒利。
當忠勇被朝野遺忘,當國家大義被盟友棄絕,當一顆赤膽被黑暗籠罩,當衛國使命受到惡與邪的圍剿時,楊家七子乘著戰馬呼嘯而來。他們就像義無反顧的箭矢,急速地飛到身負重傷的父親楊業面前。
楊五郎為父刮骨療傷
影片中,身為楊家軍醫官的楊五郎為父刮骨療傷,昏暗的光線,折射著黑暗籠罩下的掩體之破敗陳舊。遼軍以投石車投下的巨石也猶如雨點而下,摧毀了破舊的城牆。楊五郎用身體抵擋石塊衛護父親,以免他再遭受傷害。這一幕非常感人,在猶如天塌地陷的巨難面前,脆弱的血肉之軀凝聚著濃重的親恩與忠義,死死守護著父親最後的庇護所。
曾經身經百戰、戰無不勝的楊令公楊業將軍,困頓於「兩狼」宿命,如今已是遍體鱗傷。楊七郎看著父親的身體因為劇烈的疼痛顫慄不已,倍感不忍,便獨自騎上戰馬,直奔潘仁美駐守的寰州城下。七郎願意一命抵一命,懇求潘仁美發兵去救自己的父親。居心叵測的潘仁美以「遼軍姦細」為藉口,殘忍地下令射殺了七郎。這命令像一道飛箭,射掉了潘仁美偽裝的面紗,也把他自己射釘在奸臣之列,遺臭萬年。而七郎,這個血氣方剛的衝動少年,為兄出頭,為父犧牲,是怎樣的仁義。
楊五郎為父刮骨療傷後,眾子帶著令公突出重圍來到蘇武廟。夜深人靜,楊家諸子在令公陷入昏迷之際,紛紛用燒紅的短劍烙燙創口療傷。他們忍著劇痛,盡量不發出任何聲音。每一個傷口和烙印,都成為這些年輕生命裡的永久勛章。
忠烈楊令公碰死李陵碑
忠烈之心大義純粹楊令公戎馬一生馳騁沙場,個人生死、寵辱、恩怨,都早已輕如鴻毛。唯有衛國使命,在心中重如泰山。他知道宿命無法抵抗,因此曾經自嘆:「既入兩狼山,羊(楊)又豈能存活?」而這兩狼,不正是潘仁美和耶律原嗎?
既然宿命無法改變,楊業臨死也要以蘇武為範,守節不變。他碰死在李陵碑旁,留下純粹的大義。此時,傾盆大雨從天而降,像是上天對楊令公的忠烈感佩之哀泣。這位忠勇鑄就的大將軍,至死都保持著站姿,沒有倒下,死得那麼平靜、從容。
「七子去六子回」
影片中,佘老太君向鬼谷先生卜問凶吉,得了一張字條,上書:「當知天命難違,七子去六子回」。
楊大郎出征前,就已經知道「七子去六子回」的預言。當楊家六子帶著楊令公的遺體趕往雁門關時,耶律原帶兵漸漸追上他們。作為大哥,他肩負著母親「救爹回家」的重托,肩負著帶領弟弟們回家的重擔。因此大郎決定獨自留下抵抗遼兵,讓弟弟們回去。最終寡不敵眾,楊大郎被耶律原用一柄槍挑起釘死。
本已離開的楊二郎,又騎馬返了回來:「大哥,我不可以讓你一個人孤單地走。」勢單力薄的二郎被遼軍射殺,二郎為終於可以幫哥哥分擔掩護弟弟們的重任而欣慰,看著哥哥含笑著倒在血泊裡。畫面悲壯,如泣如訴。
由於急速的飛馳,楊五郎的戰馬累倒了。四郎讓三郎和六郎先走,把自己的坐騎送給烽火臺的一對祖孫後,和五郎一道無悔無懼地點燃了烽火臺,二人灑脫地相視一笑,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他們用盡全身的力量,將一群遼軍推下懸崖。
楊六郎最後以楊家的「回馬槍」將耶律原刺死,揹負著兄弟們的兵器,抱著父親楊業的屍首,踏上雁門關。他帶回了誓守的孝義,帶回了地維、天柱賴以支撐的忠勇精神。他跪在太君面前,說:「娘,我們把爹帶回來了。」他說的是「我們」,不是「我」。
而余老太君看著獨自回來的六郎,方知曉鬼谷先生所說的「七子去六子回」,是七子出征六子(郎)獨回的意思。這個母親和妻子,只說了一句:「我們,回家。」
什麼叫「無懼、無悔、無我」的忠勇?這後來也成為楊門女將殺敵報國的精神支柱。
楊令公和楊門七子的正氣
楊門七子在絕境中,憑著無畏的忠勇,彼此心有靈犀,他們同心協力,互相守護,最終衝出遼軍的重重剿殺。他們在絕境中,至死都不放棄親恩,至死不改忠義。楊令公、楊門七子就是帶著這樣的正氣,直面險惡,蕩滌世間濁氣。
回顧影片感人的每一幕,筆者深為感動,楊家將們傳遞的精神像一首悲壯的凱歌。「忠孝仁義」就像一根極其柔韌的琴弦,歷經風雨和重重苦難,無論怎樣的邪與惡也難以把它砍斷。「舍生取義、精忠報國」這些用鮮血鑄就的成語,也在久經戰火的熔煉之後,鑄入神州大地,在中華民族的文化裡傳承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