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競選機制。(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6年02月05日訊】美國四年一度總統大選,從兩黨參選人的競選口號等,可以看出美國兩黨的主要不同,而這種不同,不僅體現美國歷史以來兩大政黨理念的根本區別,也反映了當今英、法、德等主要西方國家兩大政黨的基本分歧。
在民主制度比較成熟的美、英、法、德等國家,基本都是兩大政黨輪流執政。美國是民主黨和共和黨;英國是工黨和保守黨;法國是社會黨和共和聯盟;德國是社會民主黨和基督民主黨。
美國的民主黨,英國的工黨,法國的社會黨,德國的社會民主黨,屬於一種理念的政黨,在國內政策上,都比較強調政府對經濟的干預作用,重視社會福利,強調窮人利益,傾向於增加稅收,以福利的方式把通過稅收得來的財產再分配給窮人。其基本特徵是強調社會平等;因而一般被稱為左派政黨。
而共和黨、保守黨、共和聯盟、基督民主黨,則屬於另一種政見的黨派,它們更多強調小政府,削減福利,減稅,充分市場化、自由化,放鬆(對經濟的)控制。其本質特徵是把自由(競爭)看得比平等更重要。一般被稱為右派政黨。
●企業百米賽跑,法國穿拖鞋
西方很多國家都是這樣左、右翼兩種理念的政黨相互競爭,輪流執政。左派政黨的經濟理論基礎是馬克思和凱恩斯,馬克思追求社會平等和福利,凱恩斯強調政府對經濟的干預。尤其是美國三十年代經濟大蕭條,使凱恩斯主義得以流行。當時美國左翼民主黨總統羅斯福實行「新政」,就是強調政府干預經濟,進行宏觀調節。凱恩斯主義和羅斯福新政不謀而合,而走紅西方。
左派政黨幾乎都熱衷於國有化,政府干預經濟,高稅收和福利政策。這樣政黨主導下的國家多被稱為「福利社會主義國家」。
法國是這種福利國家的典型之一,其資產國有化比例為西方七大工業國之最,佔24%以上(美國低於15%,英國低於20)。法國的稅率為54%,再加上10%的社會安全稅,高達64%。企業和個人收入的一多半被政府強行收去。法國的稅收已佔國民產值的50%以上。
法國人的福利是世界聞名的,付薪假期長達六七個星期,遭解雇,可獲60%工資,甚至長達五年。任何人去世都可從政府得到安葬費6,000多美元。這種國營和福利政策,產生災難性後果。國營部門大多效率低下,虧損嚴重,僅法國鐵路,一年就虧損幾十億美元。通膨指數和物價都比其他國家高很多。
法國的失業率也是歐洲最高之一,近年一直在9%左右。法國幾年前又把工作時間從每週39減到35小時,使公司雪上加霜,等於工廠每週減少四小時的產值,使法國企業在國際上更缺乏競爭力。法國企業家抱怨說,「這等於全球企業百米賽跑,法國要穿脫鞋,我們沒個贏。」
●福利政策是劫富濟貧
歐洲另一個更有代表性的福利國家是希臘,更是實行高稅收、高福利的社會主義政策,導致入不敷出,債臺高筑,要靠從歐盟借債度日,還時常賴帳(希臘國民的逃稅率近90%),波及歐盟,進而影響世界經濟。所以美國等國家的保守派喊出的一個警訊就是「不要希臘化」,因為那代表著災難。
●政府只能是「守夜人」
西方國家右派政黨的理念和左派完全不同,其經濟理論基礎是亞當.史密斯的《國富論》和哈耶克的《通向農奴之路》。這種經濟哲學主張,政府不得干預經濟,經濟應由「看不見的手」,即市場規律自然調解。國家的職能僅是「守夜人」,保障契約權利,防禦外敵入侵。這種經濟學的核心口號是,「放鬆控制」,「自由市場」。
這種經濟哲學的主要體現者是美國的共和黨和英國的保守黨。八十年代,英國保守黨領袖撒切爾首相和美國共和黨籍總統里根領導了一場被稱為「金色緊身衣」(The Golden Straitjacket)的經濟革命,即減少經濟規定,限制政府權力,降低稅收和福利,經濟充分私有化、自由化,市場化,把權力從政府轉向市場,實現小政府,大社會。
里根具體提出「滴水經濟」,即只有讓富人更富,財富增加之後滴下「油水」(擴大投資,開設更多工廠),滋潤窮人(增加就業),才能改變失業與貧窮(左派的做法是,用高稅收榨干富人的油水,最後窮人富人一起在受窮中平等。
撒切爾和里根的「金色緊身衣」經濟革命,使英美兩國經濟充分私有化和市場化,福利和稅收受到限制,企業增加了活力,個人隨之富有。在歐洲,目前經濟最好的是英國,失業率為歐洲最低之一。而且私有化程度也是歐洲最高的之一。
美國經濟曾連續增長113個月,打破戰後記錄,成為建國二百年來持續最長的經濟擴張期,主要是由於里根總統兩任八年的經濟革命,共和黨的理念得到了相當的體現,才為這種經濟成長奠定了基礎。
美國是全球私有化程度最高的國家,國營成份降到歷史最低的15%以下。鐵路、航空、石油、礦山、金融、電訊等各種領域都實行了私有化,而且近年連監獄和消防都在進行私有化。美國有26個州的160所監獄交給私人公司管理,有三分之一的消防隊已私營。充分的私有化和市場自由競爭,降低了價格,使消費者受惠。美國的物價(以收入為參照數)可能是全球最低的之一。
●平等沒實現,自由被剝奪
因為美國是全球經濟的「火車頭」,它實行什麼樣的經濟政策,由哪個黨執政,對整個世界經濟關係重大。所以美國總統大選,對全球經濟具有重要意義。
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的經濟理念,基本是繼承西方國家右派政黨的傳統,強調自由經濟、減稅和小政府。共和黨的理念是,要盡量控制政府的花銷,控制政府的規模,減少稅收,「把人民的錢,還給人民」。不是國富民強,而是反過來,首先個人富有,才結出國家富強這個果。
而民主黨總統提名人的政策,則是繼承左派政黨的傳統理念,要擴大政府開銷,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加強福利,增加公立學校開支,並謀求政府包攬全民醫療保險等等。
左右派政黨理念的根本不同主要體現為兩點︰在自由和平等之間更看重哪個價值;在政府權力和人民權利之間,視誰為根本。
美國民主黨等左派政黨,其社會主義色彩的經濟理念,和共產主義有共同之處。共產主義追求「大同世界」,消滅差別,均貧富,人人平等;並用暴力手段,劫(殺)富濟貧,通過計畫經濟,強行社會「平等」。歐美左派政黨雖在民主制度下採取的是和平手段,但仍是利用政府權力強行高稅收和福利政策,把富人的財富「劫」來均給窮人。
高稅收,就是劫富,因為富人窮人收稅比例不同。例如在美國,最窮的人不僅不用交稅,還能從國家得到退稅補助;中產階級則交15-28%的稅;年收入28萬以上的則要交39.6%的稅(歐巴馬上臺前個人最高稅率36%)。
高福利,就是濟貧。通過這樣的劫富濟貧政策,好像社會更平等了,但結果是抑富養窮,最後大家平等地貧窮。共產國家就是這種左派理念的極端形式,政府包攬一切,管理一切,革了所有富人的命,最後除了統治者,所有人都成了窮人,經濟停滯以致崩潰。不僅平等沒有實現,自由更被剝奪。
美國共和黨等右派政黨強調小政府,就是更看重人民的權利。因為人們為了防範被他者侵犯,才同意組成政府,放棄了一部分自然法權。因為「人」為先,「政府」為後,人是根本,政府是衍生。政府角色必須盡量縮小,不能膨脹。尤其在經濟領域,應由市場自然調節,政府干預越少越好。香港曾是全球最繁榮的地區,就是因為那裡實行小政府和「放任經濟政策」。香港前總督彭定康曾說,他原推崇左派工黨的福利和國有化政策,但在香港的經歷,使他改信自由經濟。
●「第三條道路」是體面地投降
由於福利社會主義政策導致經濟停滯,左派政黨近年提出「第三條道路」,以美國民主黨總統克林頓和英國工黨首相布萊爾為代表,不再強調國有化、福利等,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同意右派政黨的經濟政策,注重市場,削減福利和稅收。
「第三條道路」使很多左派政黨獲得執政機會,並被左派經濟學者捧為新政策,新方向。但所謂「第三條道路」,其實就是左派政黨體面地向右派政黨的理念靠攏,不得不做的讓步。左派政黨提出第三條道路,如同中共提出「社會主義特色的市場經濟」一樣,實際上是婉轉表達不得不走資本主義。西方國家的右派政黨,就從來沒有提出「第三道路」,而是一直堅持本來的道路——市場化和自由化。
●知識份子烏托邦害人害己
西方國家左派政黨所以至今不衰,不僅是由於所有國家都是窮人佔多數,都喜歡高福利,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夠影響思潮的知識份子多是左派。例如,即使在基督教和共和黨右翼勢力很大的美國,新聞媒體中註冊為左派民主黨的記者仍達50%以上,註冊右派共和黨的僅為20%,其他30%為獨立派。美國主流報紙,除金融大報《華爾街日報》以外,其他基本都是左派傾向。
知識份子的理想主義,使他們天生同情窮人,支持福利政策,並追求均貧富、人人平等的烏托邦。而且這種知識份子多不懂經濟,也不願去研究經濟。福利社會主義,對知識份子有巨大的吸引力,使他們成為這種理念的支持者和宣揚者。
這在中國知識份子身上也體現得相當明顯。近代中國知識人,依附國共兩黨的都算上,多是主張依靠政府力量,干預經濟,以達國家強大。三十年代國民政府的著名經濟機構「能源委員會」」,成員多是從倫敦左派根據地的「政治經濟學院」留學回來的信仰社會主義的費邊社成員,他們壓制中國當時的私有企業,推行政府包攬經濟的政策,其主要成員翁文灝和錢昌照等,最後都投靠了主張計畫經濟的共產黨。共產黨提出的平等觀,最能吸引弱智的知識份子。
美國共和黨和民主黨總統選戰所體現的理念之爭,將是今後所有民主國家要面對的問題。中國知識份子對這兩種理念的瞭解和認識越深入,越能促使未來民主中國避免走左派均貧富的社會福利國家的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