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訓》第三篇「積善之方」認為,為人處事,遇到機緣,就應該去做救濟眾人的事。簡單的說其綱目,大約有十種:
第一,與人為善;第二,愛敬存心;第三,成人之美;第四,勸人為善;第五,救人危急;第六,興建大利;第七,舍財作福;第八,護持正法;第九,敬重尊長;第十,愛惜物命。
善行無窮,不能殫述;由此十事而推廣之,則萬德可備矣。
君子成人之美
什麼叫做成人之美呢?一塊裡面有玉的石頭,隨便亂丟拋棄,那就和瓦片碎石一樣;把它好好的加以彫刻琢磨,那麼這塊石頭,就成了寶物圭璋了。一個人也是如此,是凡看到別人做一件善事,或者是這個人志向可取上,而且他的資質足以造就的話;都應該好好的引導他,提拔他,使他成為有用之材;或是誇讚他,激勵他,扶持他;若是有人冤枉他,就為他辯解冤屈,替他分擔無端被人惡意的譭謗;務必要使他能夠立足而後已。
大概通常的人,都不喜歡不同類型的人,一個鄉的人,都是善的少,不善的多。善人處在世俗裡,常常被惡人欺負,很難立得住腳,況且豪傑的性情大多數是鐵骨錚錚的,並且不注意修飾形跡,容易被指責;所以做善事也常常容易失敗,善人也常常被人譭謗。只有仁人長者,才能匡直並輔助他們改邪歸正,保護,這種功德是最宏大的。
《論語·顏淵第十二》:「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於頔器量,輕色輕財
《太平廣記》記載了這樣一個的故事。說有一個叫崔郊的讀書人,擅長文藝,住在一個窮縣。崔郊跟他姑姑的婢女私通。那婢女天生麗質,歌舞彈唱俱佳,是漢南一帶美女。崔郊的姑姑家境不好,把這個婢女賣給於頔,於頔非常喜歡這個婢女,給錢四十萬枚,備加寵愛。崔郊對這個女子思念不已,跑到於頔府附近,盼望能見女子一面。女子在寒食節那天果然出門,崔郊等在柳樹下,兩個相見,飲泣不已,發誓終生相愛。崔郊贈女子一詩:
公子王孫逐後塵,綠珠垂淚滴羅巾。
侯門一入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
從行中有人生崔郊的氣,就把這首詩寫下來,貼在廳裡。於頔看到這首詩,叫人把崔郊召到府上,左右的人猜不出他的用意。崔郊也提心吊膽,但逃不掉,只好去。於頔見了崔郊,握著他的手說:「侯門一入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是先生寫的呀?四十萬是一筆小錢,怎能抵得上你這首詩呢?你應該早一些寫信告訴我。」馬上讓兩個有情人一起歸去,並且贈送了很豐厚的妝奩,崔郊夫妻也算小富。於頔類似的事很多。
雲溪子說:「晉朝王敦把樂伎送給士兵、隋朝楊素送還趙德言的妻子,都是不貪財、不愛色的榜樣,被稱為雅談。歷代做宰輔的人,沒有超越於頔這種大器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