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雍料事如神,民間流傳了不少相關的事跡。(圖片來源:Pexels)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堯夫,自號安樂先生,諡康節,後世稱邵康節。他料事精準透徹,因此而被世人稱為「百源先生」(因曾獨筑室於百源之上)。他是有名的易學家、詩人,與周敦頤、二程(程顥、程頤)及張載,被稱為「北宋五子」。
邵雍的神奇著作
邵雍繼承了被視為神仙的希夷祖師陳摶的「周易先天圖說」,並研究易經、拓展像數學的領域。邵雍的人品高潔、仁義寬厚,受到世人的推崇敬仰。邵雍的孫子邵博曾於著作《邵氏聞見後錄》卷十八中,提及邵雍對兒子伯溫的叮囑:「名利不可兼也。吾本不求名,既為世所知矣,何用利哉?故甘貧樂道,平生無不足之意。」據《宋史》載,邵雍高明英邁,超然千古。他雖具才華卻不露鋒芒,旁人與之交往,會越來越尊信之。因此,程顥初侍其父識邵雍,論議終日,隨後讚嘆曰:「堯夫,內聖外王之學也。」邵雍的重要著作眾所周知,例如《皇極經世》、《鐵版神數》等。邵雍耗費了三十年精力,深探天地自然、宇宙萬物的道理與變化,結合了易數等推演算法所著成的《皇極經世》,是一部道盡天下道理之書,不僅受到南宋理學家朱熹的推崇,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廣的《四庫全書》亦稱之為「辭約而義廣,天下之能事畢矣」。《鐵版神數》是中國術數之一,自邵雍之後,並無實際的文獻提供完整的描述,也無確切的記載證明《鐵版神數》是由邵雍所發明的,但數理內容確實是借用邵雍的易學概念來推算。據說源初是因邵雍引導弟子易學時所做,後來再經由鐵卜子(鐵道人)校訂而成。此外,《鐵版神數》才被民間傳的這麼神秘,甚至傳說世上只能有五個人精通《鐵版神數》,倘若超出此數,勢必有人得離世。
遇事前知的神奇卜算能力
算命界流傳了不少關於邵雍算卦神准的故事,除了邵雍離世前早先算到有盜墓者欲偷盜他的墓,而提前做了預防之外,邵雍還有個神奇的測字故事。
有個專門做買賣的張水又要離家遠去,他聽聞邵雍算卦準確,就決定請邵雍幫忙探看這趟出門的運氣。邵雍明瞭張水的來意後,就請他抽字,張水剛好抽中了「子」字。這時,丫環托著茶盤走入門,原先尚在斟酌此字的邵雍,立即開心地對張水表示,此趟出門勢必平安順利又能賺錢。高興的張水在喜別邵雍後,遇到時常相約出門的友人李木,張水就將此事說給他聽。接著,換李木去找邵雍算命,他也抽了個「子」字。不同的是,邵雍的結論卻是:李木這趟會遭遇不幸,雖能生還,卻會破財。
李木不信,決定寸步不離張水,張水做啥事,他就相隨。張水去河南,李木就跟去河南。張水買干粉,李木就跟著買干粉。兩人挑著擔返家時,李木緊緊跟在張水身後。張水歇息,他就歇息。眼看就要到家了,李木內心嘀咕著:「邵先生算的命根本不靈驗。」忽然,張水說有事得先離開,等會兒再來找李木。李木仗著一路無事,就答應了,隨後李木還因船夫的招呼,就挑著擔子先往船上擺。誰知李木剛上船,身子不穩,船兩邊又輕重不均,碰巧一陣大海風刮來,李木一不小心就連人帶籮筐的往河裡栽。雖然人被救了起來,但干粉全掉入海中了。然而,張水不但人無事,還靠干粉賺了一筆。
兩人都覺得事有蹊蹺,一同找邵雍討個說法去。經過邵雍的解說後,兩人對於邵雍的算命就更加推崇了。原來,張水抽中「子」字,適逢丫環送茶,「子」與「女」合成「好」字,這就是吉!李木抽到「子」字時,剛好有隻貓入門,「子」代表「鼠」,鼠碰著貓,就代表了凶多吉少!
邵雍胞妹轉生之事
可能因為邵雍發生了不少玄妙事跡,又享有「遇事能前知」之名,因此與其有關聯的事情,難免被外界渲染地更加奧妙難測、離奇超常,連他那雙胞胎妹妹亦因與投胎轉世有關,而顯得離奇。
一、夢中諭示
根據《邵氏聞見後錄》卷十八記載,邵雍的祖母張夫人對邵雍之母李夫人甚嚴,李夫人在再也無法承受之下,有一天欲自盡,恰巧夢見一位仙人給她一杯玉箸食羹,仙人還對她說:「不要想不開,妳會產下佳兒的。」李夫人相信了。後來,李夫人因為生病而變得瘦弱,醫者開藥後,她夢見堂門前左右各有一株木瓜,左邊那一株已經結果了,右邊這一株卻枯萎了。夫人將此事告知祖父,祖父立即命人將剩下的藥物通通倒掉。到了生產日期,夫人生下了邵雍,同時墮下一名死掉的女胎。
二、邵雍胞妹親臨
過了十多年,有一天李夫人因病而臥於堂上,忽然見到一名女子映襯著朦朧月色走入,拜於庭下,女子泣曰:「母親您沒有察覺到庸醫,居然服用藥物毒死了孩兒,實在可恨!」夫人說道:「這一切都是命!」女子說:「若是命,為何唯獨哥哥被生了下來?」夫人說道:「你逝而兄長獨活,這一切都是命!」女子泣涕離去。又隔了十多年,夫人再次見到那名女子來到。女子哭道:「因為被庸醫所誤,得隔多年才能投胎。與母親您的緣分重,故前來辭別。」女子再度哭泣離去。這件事情是邵雍親口告訴邵伯溫的。
很多人對於算命轉生等玄奧事情嗤之以鼻,歸類為迷信。其實算卦不代表不科學,它是一種綜合了命理、時空等眾多因素所成的高級數術。偏執地推崇科學,講究眼睛看得到的才是真的,才往往讓我們與深廣的宇宙真理失之交臂,迷惑在常人世界中,日日渾渾噩噩地打著轉。古籍中的事例,不是已經為世人揭示出真正的道理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