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像。(網路圖片)
人有命運,書畫何嘗沒有?
一次,寶珠夫人向齊白石討要書及詩,白石老人便精心篆詩一首。1943年2月,寶珠夫人因病故去。這幅墨寶險些被小孩子拿去換了熏雞,幸被學生買回。過幾天,白石老人照原作再寫以示謝意。
著名書畫家王森然先生,收藏有齊白石贈送給他的一幅篆書中堂。這幅墨寶,得來有些稀奇。
王森然與齊白石有30多年的交情,彼此非常相知。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他寫過許多有關齊白石的介紹文章及對齊白石作品的評論,深得齊白石看重。之後齊白石將自己的許多資料提供給王,王森然因之寫出一部《齊白石評傳》。這部「評傳」的初稿,齊白石作為資料交給胡適「代為先行一讀」,請胡適做編寫《齊白石年譜》時參考。結果胡適將齊白石有意「瞞天過海」說大年齡(為了避諱)的事給考訂計算了出來,最後弄得齊白石老大不高興。不過這已是另一回事了。
送給王森然的這幅中堂,與一幅相似的中堂有密切關係。齊白石從湖南老家到北京後,為了生活上有個照顧,妻子陳春君為他娶了夫人胡寶珠。胡不僅照顧齊的日常生活起居,還在他作畫寫字時,為其展紙磨墨,幫助很大。後來她為齊白石生養了男孩,便更得到老人信賴。一次,寶珠夫人向齊白石討要書及詩,齊白石覺得這是應當的報答,便精心地在一張紅色點金的古箋上,用篆字書寫出一首詩:「芙蓉花發詠新詩,故國清平憶舊時;今日見君三尺畫,此心難舍百梅祠。」
「百梅祠」是湖南湘潭南邊的一處地方,齊白石在那裡曾借居七年之久。這裡原名「蓮花寨」,房子名「梅公祠」。此地周圍20餘里,一望都是梅花,齊白石於是把梅公祠取名「百梅書屋」,也就是詩中所謂「百梅祠」。在梅公祠邊,齊白石從老屋移來許多木芙蓉,花開之時,如鋪就大片錦繡。寫作此詩,顯然有思念家鄉的濃厚情緒。
這樣一幅飽蘊有齊白石深情的精品,寶珠夫人當然細心珍藏。可世事變遷,有時出人意料。1943年2月,與齊白石生活20多年的寶珠夫人因病故去。她手裡的收藏字畫,命運也就多舛起來。
1944年的一天,王森然去看望齊白石。走到家門口,正看見寶珠夫人的一個孩子,在門洞裡吃一隻熏雞。再看,發現賣熏雞的小販擔子上,正放著齊白石書給寶珠夫人的這件篆書精品。對小孩,王森然自然很難開口,他便詢問小販。小販辯稱是小孩自己拿來換雞吃的。王森然便說,小孩拿家裡東西出來,你也敢收?現在想來,也許小販大致知道這家老頭字畫值錢。王森然問過這隻熏雞的價錢,交付給小販一元八角,把這幅精品從小販手裡贖了回來。
書法拿到手,王森然將小販警告了一番,又將小孩教育了幾句。可是,他卻不好將這事拿去給齊白石說。進門之後,王森然想想,只對齊白石說:我在廠甸,不意間見到這幅中堂,知道是老師的珍藏之物,便買了回來。
齊白石聽後,又見到此字,十分感動弟子的孝心。過了幾天他照原樣為王森然書寫出來,以表達謝意。當然,這次的紙,不是紅色點金古箋,但也是一張好宣。字後加有附註,卻是原中堂未有的:「百梅祠,在湘潭南行百裡蓮花峰下,予曾借居七年,親手栽芙蓉樹甚茂。此詩為人題畫芙蓉作,予室人寶珠求書之,不知因何失去,森然弟從廠肆買回贈予,乃書此詩報之。八十四歲白石老人齊璜。」
這幅篆書中堂,運筆、著墨、布局,配合得當勻整,再加上附註的行書落款,幾個朱紅印章,參差錯落,相互輝映,更顯得精美異常。這幅字,雖然沒有用紅紙那麼鮮艷,但線條之流暢,也是白石篆書中不可多得的。整幅望去,精神飽滿,氣勢雄偉,王森然甚至以人讚「祈三公山碑」的話來形容它:「龍跳虎臥,戲海游天,美女仙人,霞收月上」。認為此幅中堂達到了這樣的境界。
人有命運,書畫何嘗沒有?這幅字,倘沒有寶珠夫人所求,就沒有後來孩子拿它換熏雞。當然也沒有王森然的贖回送還,齊白石重書贈出。這幅精品,眼下不知流落何方,但倘若當初拿它換了熏雞,可算得明珠暗投。也許不見得,說不準它會演繹成另一段曲折的經歷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