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市中心支行。(網路資料圖片)
【看中國2016年04月19日訊】由於中國產品市場需求大跌,生產過剩問題持續惡化,一些大型國有企業難以償還銀行貸款,導致銀行陷入壞賬困境。
美國《紐約時報》中文網4月17日的報導說,對中國大陸的銀行而言,給渤海鋼鐵集團之類的大型國有企業提供貸款一直不是困難的決策。中國銀行從政府對國有企業的支持中得到鼓勵,渤海鋼鐵集團等中國大型國有企業的還貸能力似乎如其每年生產的數百萬噸鋼管一樣穩定。但如今,中國國企的這種形象開始動搖,渤海鋼鐵由於市場對鋼材需求的大跌,生產過剩持續惡化,難以償還高達300億美元的欠款,涉及100多家債主。他們陷入與渤海鋼鐵和當地官員的一輪又一輪的債務談判之中。
報導說,在中國經濟發展年代大舉借債的國有企業在中國經濟放緩下陷入困境,中國的銀行不良貸款規模日漸增長。中國政府上週末宣布,今年一季度的經濟增長率跌至6.7%,為七年來的最低點。如果中國政府沒有加大貸款力度,增長數據可能會更低。但中國當局擴大貸款的政策可能會為中國的銀行應對債務問題帶來更大困難。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博士程曉農就此表示:
「在中國大陸,銀行的壞賬問題一直存在。中國政府去年指望通過提升股市解決國有企業的融資問題,但最終還是失敗了。現在中國經濟已經沒有什麼好的出路了。」
《紐約時報》的報導說,總部位於美國紐約的「司爾亞司數據信息有限公司」(CEIC)提供的中國官方統計顯示,截止今年3月底,中國大陸的地方債整體規模已達到98.6萬億元人民幣,比2009年初增加了兩倍,相當於同期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144%,而且還在繼續攀升。今年1月,美國高盛公司(Goldman Sachs)表示,世界上經歷過債務高企問題的其他國家,要麼發生了金融危機,要麼陷入長期的經濟遲滯。外界普遍認為,貸款違約不太會對中國的各銀行造成威脅,因為中國政府會繼續支持它們。美奇金投資諮詢公司 (J Capital Research)的聯合創始人楊思安 (Anne Stevenson-Yang)表示,中國國有企業違約支付不了貸款,會影響貸款和企業生產,由此拖累中國經濟。隨著壞賬增加,中國大陸最大的幾家國有銀行的利潤增長今年一季度陷入停滯。雖然中國的不良貸款在銀行整體資產組合中的比例依然不高,低於2.5%,但有經濟學家認為,這一數字並沒有反映出問題的嚴重性,因為銀行往往會為問題貸款延期。
在英國一家投資公司任首席中國問題諮詢專家的吳克剛就中國大陸的銀行壞賬表示,把中國銀行之間的債務向國外開放,是解決問題的辦法之一:
「如果有機構投資者感興趣進入中國債券市場,那當然是對中國人民幣的國際化有好處,中國的金融市場也將逐漸走向成熟。當然,債市的風險較大,但利潤也相對較高。如果讓外國機構投資者進入中國債市,這不僅有助於緩解資本外流所帶來的負面結果,以及有助於地方政府的融資。」
《紐約時報》的報導說,中國國企渤海鋼鐵沒有披露其債務的具體信息,尚不清楚有哪些銀行受到影響。但與該公司經常有業務往來的是中國大陸最大的幾家國有銀行、以及與政府關聯的地方和區域性銀行集團。渤海鋼鐵的高管自今年初以來,一直在遊說中國各大銀行提供更多資金支持。中國財新網曾報導說,渤海鋼鐵有105個債權人,其中至少有3家天津和北京的地方銀行,平均每家銀行向渤海鋼鐵發放了上百億元人民幣貸款。
報導說,可以確定的是,其中有天津銀行。天津銀行上個月在香港首次公開募股,剛剛融得將近10億美元,其上市文件中沒有提到向渤海鋼鐵貸款,但表示,銀行的未能履約企業貸款,也就是壞賬,在2014年底至2015年9月期間增加了46%。報導援引北京科技大學冶金學教授許中波的話說,渤海鋼鐵的情況是中國大陸「銀行被公司綁架」的一個例證,打死也救不活渤海鋼鐵,但在政治上,政府肯定會支持這家國有企業。渤海鋼鐵集團的情況證明,中國規模巨大的企業債務已經超出了傳統銀行貸款的範疇。
報導說,看中國大陸新近的其他企業違約案例,情況更不樂觀。例如為中國鐵道部提供物資的供應商中鐵物資集團,就是陷入債務困境的首批中國直屬國有大型企業之一。該公司本月暫停了價值超過20億美元的債券交易,並表示,將尋求債務重組。有經濟學家認為,對中國大陸的銀行系統而言,接下來幾個月勢必會面臨更多貸款違約、企業破產及其他債務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