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美國的大城市看上去破破爛爛,感覺和中國的二三線城市差不多。(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6年05月08日訊】近日,一位大媽旅美時唱紅歌引發了爭議,據稱這位大媽唱歌後接受採訪時表示,到了美國後,大家的感觸是有的地方很不錯,但也有的地方差強人意,比如有些美國的大城市感覺和中國的二三線城市差不多,但消費卻很高。
微信公眾號《華人生活網》日前發表的一篇文章,告訴了這位大媽,美國為什麼這麼破破爛爛還不如中國的二三線城市……
文章稱,首先,美國的物價高嗎?看你買什麼。一瓶水1美金,合人民幣,你當然是覺得物價高,可平常老百姓吃的肉和菜很多比中國還便宜!二是,美國看起來不如二三線城市,因為很多地方看起來都是平房,甚至多是2層的老建築,經過的街道上常常打了柏油或者水泥的補丁。這些破破爛爛的形象怎麼能和中國大城市相比?從表面上看確實也就是中國的二三線城市。
美國路邊低矮的房屋(網路圖片)
像這類問題,凡是第一次來美國可能都會有同感。為什麼會這樣?
首先是關於美國破舊的問題。的確,美國並不像想像中的那樣到處都是高樓大廈、燈紅酒綠。洛杉磯就像一個超級乾淨、安靜的鄉鎮。除了少數城市的Downtown(市中心)有不多的高樓外,大多地方都是一至二層平房。去問問當地人,你會驚訝的發現很多建築居然是1900年左右建設的,而佔大多數的是六、七十年代的建築,八、九十年代的房子算是新的,晚上居然找不到幾個酒吧,更看不到豪華餐廳、大浴場、網吧、卡拉OK。這樣的景象,恐怕連中國的二三線城市都不如。
其實,中國人不瞭解美國人的生活。美國雖然不像中國那樣到處都是大飯館和各種娛樂場所,但是,人們的精神生活是很豐富的,只是美國文化中的工作壓力、社會交往方式、城市規劃等,導致美國人過著和中國人不一樣的業餘生活。比如,在大城市的中心,幾乎每天都有各種藝術展覽、音樂會等高雅藝術活動;一年四季有不間斷的全國性體育賽事;到處都有可以釣魚、狩獵的國家公園和原始森林;民眾中流行時尚體育運動,如飛行、衝浪、滑板、帆船、滑雪、潛水、攀岩、健身、自行車等等;每個城市、社區都有比較實用的小型圖書館;一到週末,各地的風景名勝和海濱也都是人,有時連停車都要停出幾公里以外。
陳舊的洛杉磯Santa Monica 海邊設施。(網路圖片)
不過在平常,所謂「夜生活」倒不多,原因一是因為大家都要工作,晚上休息很重要;二是美國人不用夜生活的方式進行商務和政治社交;三是娛樂場所管理很嚴,比如酒吧,法律規定商業空間的上限人數;四是美國對未成年人管理極嚴,不到21歲不能抽煙喝酒,等到了這個年齡,很多孩子也成熟了,夜生活也開始有節制了;五是美國商業區域和生活區域規劃分區很嚴格,沒有那麼多地方開設娛樂場所,不像中國,隨便包層樓都可以開浴場。
所以,剛從中國來的人會認為,美國不僅不熱鬧,還很「落後」。到處都是低矮的房子,連政府和學校裡也是落後古老的建築。
美國城市裡落後古老的建築(網路圖片)
這是一種誤會。美國人很務實,也很遵守經濟規律。如果一個房子的租金合理、維護成本合理、功能齊全、使用安全,為什麼要推倒重建呢?
另外,對於公共設施的建設來說,其實州長、市長說了不算。政府想修建自己的辦公樓是不可能的,因為每筆財政支出都要在市議會上討論,想給一屆政府建造一個富麗堂皇的辦公樓基本上是天方夜譚,甚至有時連政府的一些部門都可以被老百姓削減掉。
美國公共設施的建設由老百姓說了算。(網路圖片)
在美國,政府的財政收入和支出其實都是根據選民的意見進行管理的。如果選民不同意翻新一條路,那麼就只能修修補補,所以,我們看到美國的路上到處都是補丁。
美國的路上到處都是補丁。(網路圖片)
建築方面,不僅僅是政府和學校,郵局、警局、移民局、稅務局都不會蓋高樓,不是在老舊的樓裡辦公,就是租賃普通的商業大樓。
其實,這不僅是美國社會的特點,任何一個真正的民選政府,都是這樣的。
然而,等你去過美國一些很偏僻的鄉村,看到鄉下地方也水電網不缺,保障基本生活需要的東西價格都不高,你就明白美國為什麼「發達」了。
文章稱,在美國一個極其偏僻的小鎮,窮的連國家平均收入的一半都不到,甚至沒有沃爾瑪和麥當勞,但仍然道路完好,能保證通水通電通網不缺,而且保證從小學到高中,學生都有校車接送,學校規模設施非常完善,有圖書館和好幾個電腦房,不輸於任何鎮上的中學。
對於以上的情況,聽過的中國人大多數都陷入了沉思。多走出來看看,不難發現:在美國「破破爛爛」的背後,是民主法治的力量,是政府權力被有效地制約,是百姓當家作主的影子。
責任編輯:蔣玉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