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是如何變成佛教「伽藍菩薩」的?(圖)



農曆5月13日為伽藍菩薩聖誕,中國以關公形象為代表。(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關羽,我國東漢末年著名將領,逝後被歷代帝王褒封,倍受民間推崇,成為儒釋道三教並尊、百姓膜拜的萬能之神。由關公崇拜衍化而來的關公文化是中華傳統道德文化的一份重要遺產,至今仍深深影響著中國人。佛教起源於印度、發展在中國,但為何在寺院裡會看到中國本土神明關公,化身伽藍菩薩受到供奉,成為佛教大護法?

一、伽藍菩薩根由

「伽藍」為「僧伽藍摩」的簡稱,譯為眾園,即僧眾所居住的園庭,亦即寺院道場的通稱。伽藍神就狹義而說,指伽藍土地的守護神;廣義而講,則泛指所有擁護佛法的諸天善神。

佛教的伽藍菩薩是寺廟叢林的護法菩薩,來源於印度。依《七佛八菩薩大陀羅尼神咒經》所說,佛教伽藍神是保護伽藍(寺廟)的神。佛說有十八神保護伽藍,即美音、梵音、天鼓、嘆妙、嘆美、摩妙、雷音、師子、妙嘆、梵響、人音、佛奴、頌德、廣目、妙眼、徹聽、徹視、褊視,統稱「伽藍聖眾菩薩」。《釋氏要覽》云:「寺院既有十八神護,居住之者,亦宜自勵,不得怠惰馬非,恐招現報耳。」然而世界上的伽藍道場無數,區區只有十八神能全部守護?該書又云:「一切神皆有無數眷屬,即是分任守護也無妨。」

在印度佛教裡,一般伽藍菩薩是古代護持佛法的偉大國王,如阿育王等。佛教傳人中國後,比較普遍的是用關公形象作為伽藍菩薩的代表,中國民間稱伽藍菩薩為伽藍尊王、伽藍千歲。農曆5月13日為伽藍菩薩聖誕。

二、被神化的關公

關公(公元160-219年)名羽,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今山西叱)人。他生活在東漢末年,忠肝義膽,驍勇善戰,一生隨劉備轉戰南北,輔佐劉備完成鼎立三分大業,是東漢時期威震華夏的著名將領。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敗走麥城,寧死不屈,被東吳孫權殺害,歷史上的關公就是這樣。

由於關公的品行與我國傳統倫理道德契合,廣大民眾在精神上迫切需要他,所以同時被統治階級和平民百姓接納。作為我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更是極力神化關公,塑造出了一個「浩然之氣塞天地,忠義之行澈古今」的道德榜樣。神化後的關公在芸芸眾生中脫穎而出,地位顯赫,集忠、義、仁、勇等優秀質量於一身,成為萬世道德楷模:

1、忠君

忠關公為人忠,尤其是忠君。《三國誌•關羽傳》載:劉備與關公「恩若兄弟,而稠人廣坐,侍立終日,隨先主(劉備)週旋,不避艱險。」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東征,劉備、關公、張飛戰敗失散,為保皇嫂,關公暫時投降。曹操費盡心機,拜關公為前將軍、漢壽亭侯,禮之甚厚。但關公卻表明「吾極知曹公待吾厚,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終不留。」最後盡封曹操所賜之物,千里走單騎,護著皇嫂,過五關斬六將回歸劉備,並最終為劉備「斷首捐軀」,表現出他堅貞不二的忠君思想。

2、以義待友

義關公與友信,待人以義。義使他桃園三結義以後,對劉備義不負心,重舊主,輕新恩,辭別曹操,跋山涉水去投劉備。義又使他報答曹操知遇之恩,斬顏良誅文丑,解白馬之圍,並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不忘舊情。義還使他戰黃忠時,折服黃忠,且在其失利時,予以「義釋」。

3、以仁處世

仁關公處世以仁,為人寬宏。在許昌,曹操送他許多金帛美女,並封官加爵,然而關公絲毫不為所動。辭別曹操時,封金挂印一身清白,不貪官高祿厚。關公一生體恤百姓,關心士卒,禮賢下士,常懷一顆仁慈之心。

4、智勇表現

勇關公勇邁絕倫,智勇雙全。「溫酒斬華雄」、「誅顏良殺文丑」表現出他萬人無敵的勇武。戰徐州,鎮荊州,氣吞吳魏。擒於禁,斬龐德,水淹七軍。關公的神威真非凡人所及,匹馬斬顏良,河北將士俱喪膽。單刀會魯肅,江東豪傑盡驚心。刮骨療毒時,割灸飲酒言笑自若。他威震華夏的赫赫氣勢,致使曹操決計遷都以避其銳。實乃神威貫古今,不愧為「萬世人極」。

5、民間將之神化

「漢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儒稱聖、釋稱菩薩、道稱天尊。」關公以他的美德受到歷代帝王的推崇和百姓的敬仰,被後世奉為「仁義禮智信」的化身,逐步走上神壇,成為中國歷史上儒釋道三教並尊的唯一之人。

歷史上先後有十六位帝王為關羽諭旨加封,隨著封建帝王從侯至聖的加封,朝廷達官,黎民百姓,無不以神靈膜拜,景仰日深,把關公奉為神,形成凡有華人居住的地方,就有關公崇拜存在的現象。

民間為關公建廟,稱為關廟、武廟,遍佈世界各地,關公成為最受崇拜的神靈。

三、關公化身伽藍菩薩

東漢初年,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與中國固有的儒家思想及道教文化,在激烈的碰撞中漸漸趨於融合,逐步演變成了中國化的佛教。佛教在南北朝時逐漸進入興盛階段,普及至民間,它融合中國本土多種信仰,形成了浸透著中國文化的中國佛教。

1、《三國演義》的記載

《三國演義》第七十七回「玉泉山關公顯聖洛陽城曹操感神」這樣敘述:

卻說關公陰魂不散,蕩蕩悠悠,直至一處,乃荊門州當陽縣一座山,名為玉泉山。山上有一老僧,法名普淨,原是汜水關鎮國寺中長老,後因雲遊天下,來到此處,見山明水秀,就此結草為庵,每日坐禪參道,身邊只有一小行者,化飯度日。是夜月白風清,三更已後,普淨正在庵中默坐,忽聞空中有人大呼曰:「還我頭來!」普淨仰面諦視,只見空中一人,騎赤兔馬,提青龍刀,左有一白面將軍、右有一黑臉虯髯之人相隨,一齊按落雲頭,至玉泉山頂。普淨認得是關公,遂以手中塵尾擊其戶曰:「雲長安在?」關公英魂頓悟,即下馬乘風落於庵前,叉手問曰:「吾師何人?願求法號。」普淨曰:「老僧普淨,昔日汜水關前鎮國寺中,曾與君侯相會,今日豈遂忘之耶?」公曰:「向蒙相救,銘感不忘。今某己遇禍而死,願求清誨,指點迷途。」普淨曰:「昔非今是,一切休論;後果前因,彼此不爽。今將軍馬呂蒙所害,大呼還我頭來,然則顏良、文丑,五關六將等眾人之頭,又將向誰索耶?」於是關公恍然大悟,稽首皈依而去。後往往於玉泉山顯聖護民,鄉人感其德,就於山頂上建廟,四時致祭。

2、《佛祖統紀》的記載

《佛祖統紀》也有關於關公皈依佛教的記載。

據《佛祖統紀•智者傳》載:隋開皇十二年(公元592年),隋代天臺宗的創始者智頗,「到荊州,欲創精舍。一日,見關羽神靈告之,願建寺護持佛法。七日後,師出定,見棟宇煥麗,師領眾入室,晝夜演法。一日,神白師:‘弟子獲聞出世間法,念求受戒,永為菩提之本。’師即授以五戒,成為佛教的伽藍護法神。」智者奏於晉王楊廣,遂封關公為守護佛法的「伽藍菩薩」,把關公列入佛法守護神行列,塑像供奉,使關公成為中國本土佛教神明。

就這樣,在中國的佛寺中,常以關公為伽藍菩薩。從此以後,這位千餘年來極受國人敬重的道德人物化身關公,又化身為伽藍菩薩,與韋馱菩薩同是佛教大護法,並稱佛教寺院的兩大護法神,伽藍菩薩關公為右護法,韋馱菩薩為左護法。



責任編輯:雲淡風輕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