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7日在佛羅里達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展廳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有效載荷艙門打開,伸出機械臂。
2011年,我們一家在奧蘭多停留的時候,巧遇美國太空梭亞特蘭蒂斯號執行最後一次飛行任務,美國將結束航天飛行的時代。7月8日正值發射之日,女婿不想放過觀看太空梭發射的情況,一大早趕到現場,並錄了像。第二天我們全家人也經不住誘惑一起來到太空基地參觀。
來到這裡,讓我大吃一驚的是這樣一個代表著美國尖端科技的基地居然對外開放,買門票後誰都可以進去參觀。只是進門時有機器進行安全檢測,我的包裡有帶有金屬的東西,我的帽子含有帶金屬的絲線,機器不讓進,有經驗的工作人員把我的帽子和包拿進去,禮貌的打開門讓我進去。
美國太空梭 XS-1。
進去後看到大廳的牆上有許多圖片顯示這個基地的地理位置等等信息,我們還買了一本介紹基地情況的中文雜誌。穿著太空服的宇航員彬彬有禮的與遊客合影。大熱的天宇航員穿著厚重的太空服與遊客合影,令人讚嘆。我們一家也和宇航員合了影。
基地很大,這裡配備了許多大巴車載著遊客各處觀看。我們被載到離發射臺不遠的一個觀察臺,這個觀察臺是以一個報廢了的太空梭發動機為中心建起來的四層樓觀察臺,觀察臺的周圍是全開放的,沒有玻璃,只有護欄,遊客紛紛以發射臺為背景拍照留念。在樓上放眼看去,大大小小的湖泊和野生植物盡收眼底。這裡又是自然保護區,汽車行駛在路上可以看到沼澤裡的鱷魚,樹上碩大的鳥窩。但這裡的樹木並不茂盛,許多樹木枯死。這可能與發射太空梭時巨大的燃料動力噴射造成的噪音和氣浪有關。
從發射臺出來我們又到了一個類似展覽館的地方,在這裡我們看到宇航員的用品,在月亮上宇航員行走用的機器,大大小小的宇航設施等,還有從月亮上帶來的石頭分別被鑲在圓柱狀、棱柱狀的透明有機玻璃裡面,還有一塊小石頭被鑲在一個只能伸進一個手指頭觸摸的柱子上。我也隨孩子們觸摸了一下。體驗一下摸到月亮石的感覺。
整個參觀過程中,我們看了好幾個有關太空內容的電影,其中有普通電影,有立體電影。還有一個模仿太空飛行的動態電影,觀眾被固定在座位上,座位隨著電影的情節而動,這樣綜合作用的結果,還真有一翻作了太空旅行的感覺。
有個電影記錄了宇航員們走出飛行器在月亮上行走的情況。其中印象深刻的一個鏡頭是太空飛行器發生故障,宇航員抓住最後的十幾秒鐘,勇敢的走出飛行器完成了在月亮上行走的破記錄行動。還有一個鏡頭記錄宇航員升空前的準備情況,那些宇航員深知自己面臨的危險,但他們很鎮靜,不動聲色且有序地作最後的準備工作。因為我知道在過去三十年美國太空飛行中,有二次的失誤:第一艘「哥倫比亞」號在完成多次太空飛行後,於2003年2月返途降落時墜毀;第二艘為「挑戰者」號,1986年1月在做第十次發射升空時爆炸,機上七名航天員全部罹難。
1969年11月19日阿波羅12號太空人在月球表面執行任務。
阿波羅16號宇航員在月球上行走。
1986年1月28日,美國「挑戰者」號太空梭發射73秒鐘後在空中解體,機上7名航天人員全部遇難。(網路截圖)
這個基地自從開放以來,慕名而來的遊客源源不斷,為基地帶來了可觀的效益誠屬難能可貴。但相對於基地巨額的投入,只是杯水車薪。
歐巴馬上任後,正值美國財政赤字和金融危機加深之際,面對航天巨大的投資和難以立竿見影的效益,他撤銷了各種燒錢的航天計畫,一代航天飛行的探索成為了歷史。
2009年7月20日,登月40週年,美國總統歐巴馬在白宮接見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的三名宇航員艾德林、柯林斯和第一個踏上月球的阿姆斯特朗(右二)。(以上皆為網路圖片)
来源:網文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