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熱解毒神品「金銀花」芳香透達宜多用。
金銀花,自古被譽為清熱解毒的良藥。《本草新編•卷之二》指金銀花「無經不入,消毒之神品也。」它性甘寒氣芳香,甘寒清熱而不傷胃。它芳香透達又可祛邪,「必宜多用,誠千古定論。」
金銀花味甘,性寒,歸肝、胃、心經。功能疏散風熱、清熱解毒、涼血止痢,具「清中兼透」的特點,既可清泄裡熱,又可透散表熱,系表裡兼清之品。
金銀花一株植物花開有先後,初開時色白,二三日後逐漸轉黃,因此有「金銀花」「二花」「雙花」之稱。故古代以「銀花」為上品。
金銀花治風熱感冒
疏散外感風熱之邪,用於治療風熱感冒。
金銀花性寒疏散,可以疏散外感風熱之邪,用於治療風熱感冒。如:發熱、微惡寒、汗出、頭痛、咽喉腫痛、口渴、舌尖紅、脈浮數等。如銀翹散以此為君藥,配伍連翹、牛蒡子、桔梗、甘草、荊芥穗、竹葉、薄荷、蘆根等,主治風溫。現代研究表明,本品有抗病毒、抗腦膜炎雙球菌、抗鉤端螺旋體、抗炎、解熱等藥理作用。
金銀花治熱毒瘡瘍
古人推金銀花為治療熱毒瘡瘍的要藥。《本草新編•卷之二》指出金銀花解毒療瘡的特點是「無經不入,消毒之神品也,未成毒則散,已成毒則消,將死者可生,已壞者可轉。故癰疽發背,必以此藥為奪命之丹。但其味純良,性又補陰,雖善消毒,而功用甚緩,必須大用之」。
「金銀花消毒神效,必宜多用,誠千古定論。如發背癰,用至七八兩,加入甘草五錢,當歸二兩,一劑煎飲,未有不立時消散者。其餘身上、頭上、足上各毒,減一半投之,無不神效」。
《本草新編·卷之二》謂金銀花「少用則補多於攻,多用則攻勝於補。」
金銀花治療熱毒痢疾
金銀花治療熱毒痢疾,如發熱腹痛、下痢膿血、裡急後重者,可用金銀花清熱解毒,涼血止痢,酌配白頭翁、黃連、黃柏、秦皮、木香、白芍、馬齒莧等。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該藥有廣譜抗菌作用。
大劑量金銀花的煎煮方法:
《本草新編•卷之二》記載:「或嫌金銀花太多,難於煎藥,不妨先取水十餘碗,煎取金銀花之汁,再煎當歸、甘草,則尤為得法。」這種煎煮方法就是現今所說「煎湯代水」法,可供參考。
仙方活命飲:金銀花20∼30g,配伍陳皮、白芷、防風、當歸、赤芍、制乳沒、浙貝母、天花粉、皂角刺等,即,治療熱毒型痤瘡及其他皮膚病,痒止腫消。有較好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