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續〈四大菩薩坐騎:文殊「青毛獅王」的意涵〉一文。
普賢菩薩的六牙白象
白象不只是普賢菩薩的坐騎,牠與佛陀之間亦有個知名故事。(圖片來源:Pixabay)
普賢菩薩是佛陀的右脅侍菩薩,代表了理德、行德。普賢菩薩一般為戴五佛冠金色身,右手持玉如意或蓮花,左手則呈現結施願印,坐騎為六牙白象。白象象徵力大無比、辛勤不倦與「願行廣大,功德圓滿」,意謂我們行動時得堅韌不拔,懷有大無畏的精神,方能成功。
為何稱為六牙白象呢?那是有意義的。根據佛經記載,白象的六牙代表了佛教所示的,能夠修成正果的六種方法(六度),而四足則代表四種禪定(四如意)。不過,據說普賢菩薩的坐騎更特別。其實,普賢菩薩的六牙白象本來是大自在天(原為印度教神明,後來演變為佛教的護法神之一)的長子,後來自願擔任坐騎。牠奇特的地方在於牠的外觀比白雪還亮白,更特殊的是牠有六根長像牙,還有七條像腿,每一條像腿下,都能夠開出一朵大蓮花。
關於白象,有不少記載。但提白象,大家會聯想到牠是普賢菩薩的坐騎。不過在佛教早期的記載中,白象往往是菩薩的化身,而且凡是菩薩都可以乘坐,並不是普賢菩薩的專屬坐騎。
佛陀與白象
佛陀有與白象相關的知名傳說:他的母親摩耶皇后與淨飯王結婚後,遲遲未懷孕,摩耶皇后在憂心之際,有一天突然夢見白象走入她的子宮(另一說是左肋),接著她就懷孕了。那個孩子就是釋迦牟尼佛。另一說是,摩耶皇后懷孕後,有天她在聖池沐浴後歇息,夢見一頭白象,接著孩子(佛陀)就出世了。
在《六牙白象本生》裡,白象是佛陀某一世修菩薩行的化身。當時,白象為了救一群被困於沙漠的囚徒,就告訴他們,前方的山腳下有頭摔死的像,他們可以吃牠的肉、用像腸裝水喝。白象說完後,就離開了。
其實,白象早就決定舍棄生命了。牠指示完囚徒後,就趕走在囚徒之前,接著跳落山下。這群囚徒走到山腳下,發現了真相後,悲愴不已。但也只能悲痛地按照白象的指示,吃了像肉,以像腸裝水,並順利地走出了沙漠。新疆的克孜爾石窟還保有白象救人的壁畫。當《法華經》普遍流行後,白象日漸成為普賢菩薩的專屬坐騎。
妙善與白象
另外,除了白象與佛陀的知名故事,在清末的曼陀羅室主人編撰的佛教書籍《觀音菩薩傳奇》中,亦描述妙善公主與白象相遇的過程,並說像在野獸中,具有慈善天性,又通得靈心。看見小孩被野獸所窘,它總肯冒死相救,不願冷眼看待。那時候,妙善才剛擺脫了毛人的危難,卻又迷失了方向,突見一頭白象緩緩前來。第十九回〈草履幾雙黑人爭去 聖尼一位白象馱來〉是這麼敘述:
她正急得走投無路,那白象卻已到跟前,撩著鼻子,扇著耳朵,用頭在她身上摩著,很是親善,卻並沒有傷害之意,妙善大師見了如此情形,方才放了心,暗想:「這白象遮莫是佛祖特派來救我的?」於是便用手去摸著白象的頭額道:「白象啊,你可是前來救我出險的嗎?如其是的,請你把鼻子撩三撩;要不然,我這身體與其被夜叉果腹,倒不如讓你吃食,就請動嘴。」
在第二十回〈妙善師赤足趕行程 加拉族遊牧居沙漠〉中,亦接續描述當毛人追上妙善時,妙善急忙請白象救她脫險:
那白象聞言,便略不遲疑地伸過三尺來長的大鼻,「嗖」地就是一卷,把妙善大師攔腰捲住,輕輕一提,提在半空,發開四足,一直向前途飛跑而去,其速無比,真如騰雲駕霧一般,不消片刻已出了金輪山口。又走了三、五里,不見毛人追來,方才停下步子,輕輕地將妙善大師放下。
當妙善向白象說謝,要牠回山休養,多積功德,誓言日後定來度牠時,白象居然伏在地上,不再有動作。原來白象不願再回到金輪山,而是要隨妙善往須彌。看著與佛法有緣的白象,妙善十分欣喜。隨後,當孫德等聞了妙善大師一番說話,齊聲說道:「這是佛法無邊,才有如此巧事,那白象一定是佛祖差遣的,自屬無疑。」
《西遊記》的白象
在《西遊記》第七十四回〈長庚傳報魔頭狠 行者施為變化能〉中,吳承恩即同時著墨了文殊與普賢兩菩薩的坐騎。這次,青獅與白象可是獅駝洞中的大王與二大王,他們還增了一個三兄弟:大鵬雕,三怪旗下有不少的囉囉,真是極度威風、盛氣凌人。
吳承恩是這麼描述獅駝洞中的黃牙老像與大鵬雕的:
左手下那個生得:鳳目金睛,黃牙粗腿。長鼻銀毛,看頭似尾。圓額皺眉,身軀磊磊。細聲如窈窕佳人,玉面似牛頭惡鬼。這一個是藏齒修身多年的黃牙老像。右手下那一個生得:金翅鯤頭,星睛豹眼。振北圖南,剛強勇敢。變生翱翔,鷃笑龍慘。摶風翮百鳥藏頭,舒利爪諸禽喪膽。這個是雲程九萬的大鵬雕。那兩下列著有百十大小頭目,一個個全裝披挂,介冑整齊,威風凜凜,殺氣騰騰。
這三毒魔有意吃唐僧:「黃牙老像變人形,義結獅王為弟兄。因為大魔來說合,同心計算吃唐僧。」不過,私自下凡的白象在傷害了不少生靈的情況下,最終還是邪不勝正,在普賢菩薩吆喝下:「這孽畜還不皈正,更待怎生?」自是丟下兵器,乖乖現出元相,由菩薩坐騎帶了回去。
(待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