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與經濟危機開始拉響警報(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6年09月20日訊】如今的國際經濟、金融面臨著劇烈的動盪。所以,連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都說,這是一個極為特殊的時期,歷史罕見。那麼,未來的國際金融及經濟秩序可能會存在哪些變數呢?
其一,自然是歐洲的銀行業,德銀的問題已經顯露。
在歐盟裁定美國市值最大公司蘋果補繳約140億美元稅款後,美國財政部幾乎「立即」向歐洲第一大行開出了140億美元的等額罰單。蘋果有能力承受這樣的罰單,但對於德銀來說,卻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個「稻草」。德銀的債券和股價不斷暴跌,可以預見,德銀在正式宣布向市場融資時,市場也會把門關上,避而遠之。所有看似可行的選項對於目前的德銀而言實際已經關閉。只要美國司法部門堅持這樣的裁定,德銀很難逃出生天。
根據巴塞爾協議,歐洲銀行必須被動持有國債,現在美債價格在下跌、收益率在上升。這自然會帶動歐債收益上升,不斷打壓歐債的價格,到了一定的時間點,銀行就要減記,這對於德銀和歐洲等銀行業又是一道鬼門關。在歐債負收益時期配置的歐洲各國國債,已經是歐洲銀行燙手的山芋。
其二,原油問題。
以沙特為代表的歐佩克在這場石油戰爭中遭到徹底的慘敗,並不是敗於原油的開採成本,因為沙特、伊拉克、科威特、委內瑞拉等產油國的開採成本遠遠低於美國、加拿大等非油盟國家。關於這一點,如松在去年的新浪博文中就已經分析並預見,石油戰爭打的不是開採成本,而是包括國家管理成本在內的綜合成本。歐佩克的原油開採成本雖然很低,但國家的行政成本很高,最終造成綜合成本過高,下圖是德銀計算的產油國2016年財政平衡所需要的油價:
產油國2016年財政平衡所需要的原油價格(網路圖片)
由圖可見,現在的油價距離俄羅斯等大部分產油國的財政預算平衡點很遠,意味著低油價如果持續,這些國家財政破產和債務違約都將是最可能的前途,奈及利亞、沙特、俄羅斯等都面臨著這一威脅。
而美國、加拿大等國家雖然原油開採成本高,但國家的管理成本低,國民經濟的產業結構比較齊全,就使得原油在國際市場上具有競爭力。這一點在委內瑞拉和美國原油的對比上非常典型,雖然委內瑞拉的開採成本僅僅是12美元,而美國的平均值超過30美元,但到了今天,美國的原油生產卻再次走上上升的軌道,而委內瑞拉的原油開採卻不斷萎縮,讓出國際市場份額。
只要美國的原油生產運行在上升的軌道,歐佩克等產油國就無法達成任何凍產協議,因為這相當於給美國的原油生產企業做嫁衣,隨著凍產的進行,產量下降,產油國的財政根本無法承受。
可惜,現在的市場恰恰是這樣的狀況:至9月16日當周,美國石油鑽井總數為416口,創7個月以來新高,這只能說明,國際油價自從2014年中大幅下跌以來,美國原油企業通過技術進步改進成本的速度非常快。連歐佩克也沒有預料到美國原油生產企業進步的如此快速。如果歐佩克和其他產油國凍產,只能讓美國原油企業快速地擴大市場份額,而對於油價的影響很有限(很可能是短期脈衝),這將讓很多產油國的財政陷入更深的困境,所以,他們很難有膽量真正減產,即便簽訂有關協議,也不會得到執行,因為財政才是命根子。
如今,沙特、俄羅斯的產量都在歷史高位,雖然委內瑞拉、奈及利亞退出了部分產能,但伊朗的產能正在恢復,而美國的產量還在增長,供給依舊充沛,但這還僅僅是供給的壓力;另外一方面,全球經濟遠遠沒有去年有關國際組織所預測的那麼樂觀(IMF預計2016年全球經濟增長為3.1%),美國上半年的經濟增長僅僅是1%;中國的經濟增長雖然公告的數字是6.7%,但是,成品油消費稅的大幅下滑,預示實際的原油需求很可能和GDP數字所表示的需求相距甚遠;歐元區和日本的經濟增長依舊非常低迷,這些需求因素才是原油價格的噩夢。7月17日,歐佩克發布報告認為,2016年世界對石油的需求增速為119萬桶/天,而2017年增速會降到每天115萬桶。這種美好的願望基本不會實現,真實的需求狀況可能才是原油市場真正的黑天鵝。
這會帶來很多問題,沙特會不會放棄聯繫匯率?與俄羅斯和其他產油國開始殘酷的匯率戰和價格戰?這種可能性非常大。如果這樣,必定打擊俄羅斯、哈薩克斯坦、亞塞拜然、巴西、奈及利亞等國家的匯率,加重債務危機。奈及利亞在今年初即申請世界銀行和非洲開發銀行的援助,亞塞拜然也已經申請IMF援助。尤其要關注奈及利亞和俄羅斯,俄羅斯的外債規模接近5000億美元,而去年的國內生產總值僅僅1.31萬億美元,盧布繼續貶值很可能引爆外債危機。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數據,歐洲銀行敞口最大,所持俄羅斯非盧布債務約為1500億美元,一旦俄羅斯違約,歐洲銀行將風聲鶴唳,再次處於風口浪尖。
如今的國際原油市場,不把那些低效的產油國清除出國際供給市場並短期無法恢復產能,國際原油市場就很難安寧;而一旦某些國家的產能被大比例強行驅逐,就一定帶來債務違約,這是國際上最大的風險事件之一。
原油市場供需平衡的真正恢復,比原來預計的時間要長,或許就從主要的產油國債務違約開始,因為這意味著足夠多的產能被清除。
其三,川普(特朗普)上臺,中國怎麼辦?
川普說過,如果他當選,要和中國打貿易戰。川普當選後可能大幅修改對中國的經濟政策,包括將中國定性為貨幣操控國家,把中國出口關稅由目前的4.2%提升至45%。大和資本亞洲(除日本外)股票研究部首席經濟師賴志文表示,如美國將中國出口關稅提升至45%,中國向美國的出口將減少87%,即損失4200億美元,中國GDP因而下跌2.62%,即損失2850億美元;計及出口受壓造成的就業、消費等連帶影響,將令中國未來三年的GDP減4.82%。
這一點並不很重要,GDP不過是一個數字而已,更重要的是:一,賴志文表示,到2015年,中國的外商直接投資達2.84萬億美元(相信加上這些年的經營收益,外商在中國的權益應該遠高於這個數字),當中國出口到美國關稅長期維持於45%,將形成外商撤資的趨勢,估算對中國GDP造成3.91%的損害。外商撤資將嚴重地衝擊中國的國際收支平衡,加大貶值的壓力;二,當出口美國受阻之後,中國的外貿平衡會惡化。今年前7個月,對美貿易順差8779.1億元,而貿易順差總計是1.99萬億元,對美貿易順差佔總順差的44%,在資本外流的今天,是貿易順差在維護著匯率,當中美貿易戰開啟的時候,中國對美貿易順差收窄,匯率很只能是加速貶值(密切關注這一時間點),這或許也是官方《人民日報》(海外版)前段時間談論人民幣貶值時真正要表達的意思,是預防針。
而中國匯率加快貶值的時候,東南亞、東亞、東歐的大部分貨幣只能被動貶值,因為他們和中國的經濟重合度很高,這將造成匯率市場的血雨腥風。另外,中美如果開啟貿易戰,港幣遭到的衝擊將是首當其衝。
如果川普真的開啟貿易戰,中國怎麼辦?最佳的對策是在現在的政策上立即來個180度的逆轉,打擊房地產、強力壓縮財政支出,盡力穩定幣值(但貶值依舊不可避免),培育發展內需市場,這是最好的對策。而如果貨幣大幅貶值,通脹會跳升,這裡的危險不言而喻,可以預料,這也是川普最希望見到的結果。因為如果人民幣大幅貶值(這是假設),中國以美元表示的經濟總量就會大幅下降,從國際購買力上,就不再是美國的對手,也沒有了在國際社會和美國討價還價的本錢。同時,如果匯率加速貶值,其他很多國家必定會通過貶值匯率或設置其他貿易壁壘來應對,中國未必可以撈到真正的好處,同時帶來全球貿易戰的愈演愈烈。
其四,歐元區會不會解體?
9月16日,歐盟峰會前夕,德國總理默克爾說,歐洲正處於關鍵時刻;需要應對安全、國防問題,保護歐盟的邊界。默克爾和法國總統奧朗德「撂狠話」稱,歐盟岌岌可危,並敦促歐盟各國領導人應就英國離開歐盟的路線圖達成一致。如今,歐盟面臨重重危機:即將失去英國這個歐洲第二大經濟,難民危機正分裂歐盟,民粹主義政黨在歐洲崛起。因經濟停滯甚至下滑,歐盟內部疑歐情緒不斷蔓延,而英國退歐更是強化了這種情緒。在英國乃至歐洲,一股民粹主義潮流正在湧動。奧地利、西班牙、義大利、法國甚至德國,民粹主義政黨紛紛抬頭。2017年是荷蘭、法國、德國的選舉年,這可能令歐盟難以獲得突破對重振歐盟未來的信心。
無論如何,未來一年多,隨著荷蘭、法國、德國大選的不斷推進,歐元時刻可能面臨災難的深淵,如果歐元一旦解體,對世界經濟、金融體系的衝擊遠遠超過英國脫歐,形成史無前例的金融海嘯。即便歐元最終未能解體,隨著各國大選局勢所帶來的動盪,歐元也會不斷地、階段性地遭到劇烈地拋售,形成驚濤駭浪。
未來的數月,將是國際金融市場最艱難的時代,上述任何一個問題爆發,都將讓世界改變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