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6年11月17日訊】《美豬出城》這套電影其實一點都不豬,相反地,它是我今年看過的其中一部最有智慧的電影。由曾經憑記錄片《華氏9/11》奪得康城影展金棕櫚獎的導演米高摩亞(Michael Moore)執導,攝製隊走訪歐洲和非洲多個國家,發掘種種比美國優勝的制度,揭示美國社會和政治的種種問題。雖然電影諷刺和批判的對象是美國,我倒覺得不論國籍,任何對我們的生活和社會有期盼的人,都值得花兩小時入場觀看這套電影。(特別推介給作育英才的老師們、有良心服務市民的公職人員、和愛惜自己小朋友的家長觀看,保證你看完有所裨益。)
英文片名「Where To Invade Next」,電影開宗明義諷刺美國一匹布咁長的戰爭(侵略)史:除了二次大戰之外,美國參與過的戰爭由韓戰、越戰、伊朗、伊拉克戰役等等,都沒有一場是真正成功的,留下來的後遺症卻沒完沒了。那麼高昂的軍費開支,用在其他方面,會否對國民更有好處呢?導演米高摩亞以此為前提,象徵式的拿著一面美國國旗,開展他的「侵略之旅」——走訪多達九個國家「打劫」別人好的制度,反省自家的種種問題。
《美豬出城》電影海報(網路圖片)
有關教育
電影令我最深印象的其中一幕,是有關芬蘭的教育制度。曾經,美國和芬蘭學生成績相差無幾。近年芬蘭大幅改革它的教育制度,令該國學生的成績大幅拋離美國,現在芬蘭的學生,普遍能操兩至三種語言,學術成績亦在國際上名列前茅,而其中一項主要的改變,便是芬蘭差不多完全取締了學生的功課。攝製隊訪問芬蘭的教育部門和學校老師他們的教育理念,異口同聲的都說學生是否開心最為重要。當學生懂得如何欣賞生命,有足夠的批判思考,自然能夠作出好的抉擇。與其作所謂的生涯規劃,不如給予他們足夠的空間去探索他們的喜好和潛質,瞭解自己,知道了大方向,路就自然行出來了。
有關反省
另一幕讓我印象猶深的,是德國如何看待歷史。德國曾經侵略其他國家,殘害猶太人。米高摩亞和攝製團隊在當地發現,德國不但沒有嘗試隱瞞、甚至篡改歷史,反而是坦然的面對過失。走在街上,會有記錄當時猶太人如何被迫害的標誌;城裡有有關戰爭和猶太人歷史的博物館;學校會把這段黑暗的史實原原本本的教導給學生,甚至要他們代入當年猶太人生離死別的處境,時時刻刻緊記歷史的教訓⋯⋯米高摩亞對美國如何面對自己的戰爭史,有嚴厲的批判。其實,如何面對錯誤,不單只是國家,更加是每一個人很基本的一課。
有關改過
美國監獄釋囚的重犯率高於70%,而挪威的則只有20%,差不多是全世界最低。這樣極端的差距,引起了導演米高摩亞的好奇,於是,他來到了挪威,走訪他們的監獄。他先來到郊區一個猶如世外桃源度假村的低設防監獄,其居住環境,絕對比香港的蝸居優秀。百多名囚犯,只由四名不配備武器的懲教人員駐守。
「我們就是要把這兒營運得像一個社區,我們最大的目的,是要把曾經犯錯的人訓練成好鄰居。他們最大的懲罰,就是失去自由,會想念親人、朋友。「懲教」的目的不在報復,而在正面的思想和體驗。有愛,有關心,回到社會他們就可以重新做人。」
然後導演又來到了一個還押重犯的高設防監獄。雖說是高設防,這兒的囚犯都有自己囚房的鑰匙,監獄的牆壁掛滿出自囚犯手筆的藝術品,這兒還有錄音室,鼓勵囚犯創作。美國監獄對囚犯(尤其是有色人種)的不人道對待,早已為人所垢病。最諷刺的是挪威的懲教人員指出他們對囚犯的人道立場,其起源來自美國。以暴易暴,結果是更多的暴力、更深的仇恨;尊重人、給予信任,結果就是自愛的人。
笑聲以外的反思
米高摩亞和攝製隊還走訪了義大利、法國、斯洛維尼亞、葡萄牙、冰島和突尼西亞,由Work Life Balance、小學的營養午餐、女權主義,到茉莉花革命等等都一一探討。課題雖然深刻,導演卻用了抵死幽默的手法去攝製這部記錄片。除了不少反差極大的影片和統計數字,導演甚至單憑配樂便可以達到諷刺的效果,絕對功力深厚。戲院內兩個小時,笑聲此起彼落;完場以後,思緒不斷。